PBL对学生影响的探析

2016-04-25 07:26张黎黎李鸿文骆降喜田顺亮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广西桂林5400桂林医学院广西桂林54004
卫生职业教育 2016年2期
关键词:知识态度能力

张黎黎,于 兰,李鸿文,骆降喜,周 思,田顺亮*(.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广西桂林5400;.桂林医学院,广西桂林54004)



PBL对学生影响的探析

张黎黎1,于兰2,李鸿文2,骆降喜2,周思2,田顺亮2*
(1.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广西桂林541001;2.桂林医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摘要:目的探索PBL对学生的影响。方法选择全科医学专业的学生实施PBL,然后以问卷的形式设计17个调查项目,对采用PBL的学生从知识、能力和态度3个方面进行调查,以判断PBL对学生的影响。结果17个调查项目中,除对已学知识的应用巩固作用、信息资源采集能力的提高和学习报告撰写能力的提高这3个项目的正性得分较低,与设定的基准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之外,其他各项目的正性得分均较高,与设定的基准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BL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态度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但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有待改善。

关键词:PBL;知识;能力;态度;正性作用

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旨在以学生为中心,推动学生积极进行探索式学习,其核心是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讨论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通过“头脑风暴”式的小组学习,以专业知识的学习为载体,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3]以及良好的个人品质和团队精神,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得以全面发展。

由于我校首次探索性地应用PBL,且经过PBL培训的师资力量尚比较缺乏,因而每届招收50名学生的全科医学专业成为比较合适的实践对象。经过一年的探索性实践证明,PBL对学生有着积极的影响,但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现介绍如下。

1  PBL实践方法

1.1 PBL分组

将2011级全科医学专业的50名学生随机分为6个固定的学习小组,每小组8~9人。

1.2指导教师配置

从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病理学教研室共抽取6名教师,经过校外或校内“PBL教师培训班”培训合格后,随机分配至6个小组,用PBL指导各小组。

1.3案例编写

由6名PBL指导教师以及2名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生在教务处的统一协调下组建成PBL案例编写小组,完成PBL案例教师版和学生版的编写,并在使用过程中根据反馈信息及时对案例进行修改完善。

1.4 PBL流程

按照PBL 7步法[4],即“弄清不熟悉的术语—界定问题—‘头脑风暴’—重新结构化问题—界定学习目标—收集信息,个人学习—共享信息,小组讨论学习”的流程进行。

1.5监控反馈调节

由于是初次尝试PBL,为了保证PBL各环节统一有序,及时解决各小组、各环节出现的问题,由教务处教师、部分受过PBL培训的专业课教师组成监控反馈小组,实时对各小组及PBL各环节进行监控。在各指导教师完成自我监控反馈调节的基础上,更客观地完成外部的监控反馈调节。

2 调查方法

对这一轮探索性的PBL实践,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搜集学生的反馈信息。发放调查问卷50份,收回有效问卷42份,有效问卷回收率84%。问卷从知识、能力和态度3个方面设置了17个调查项目,调查学生对PBL的感受。每个调查项目按照PBL对学生作用的大小从高到低设置4个梯度的选项,每个梯度的分值依次设定为:3分、2分、1分和0分。分别统计出每个调查项目各选项的人数和百分比以及每个调查项目前两项的得分(正性得分)和后两项的得分(负性得分)。按照总人数42人,设定每个选项的基准人数为10.5人,按照每个选项的分值计算出正性基准分为52.5分,负性基准分为10.5分。各调查项目与设定的基准采用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调查结果

3.1 PBL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影响(见表1)

表1 PBL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影响[n(%),人]

3.2 PBL对学生能力的影响(见表2)

表2 PBL对学生能力的影响[n(%),人]

3.3PBL对学生态度的影响(见表3)

表3 PBL对学生态度的影响[n(%),人]

4 分析与讨论

4.1 PBL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影响

2011级全科医学专业正处于学校课程模块整合的初期,各课程教学处于磨合期,将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和病理学整合为人体形态学模块,集中在大学一年级第二学期开课。首次探索性地应用PBL也在第二学期进行,在人体形态学模块的框架下与之平行开展。案例的情景和学习目标的设置在紧密联系临床的同时,也密切联系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和病理学。从知识层面上讲,这次使用PBL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对尚未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临床课的新知识进行自主探索式学习,同时对已学人体形态学知识进行重新认识、应用和巩固。

调查结果显示:81%的学生认为PBL对未学知识的探究作用有帮助和很有帮助,正性得分79分,远高于正性基准分52.5分(P<0.05),说明PBL可明显地促进对未学知识的探究。至于对已学知识的应用巩固作用,认为有帮助和很有帮助的学生只占52%,而认为帮助不大和没帮助的学生却高达48%,正性得分50分,负性得分18分,但与设定的基准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学生认为PBL对已学知识的应用巩固作用不大。

这正体现于各小组的讨论中:学生大部分时间在热烈探讨疾病的临床表现、如何检查、如何诊断、如何治疗,而涉及基础医学知识较少且不深入。主要原因可能是全科医学专业学生的学习目标最终指向临床,学习兴趣更多聚焦于临床。另外,由于PBL和人体形态学是平行的,与案例相关的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和病理学知识学生已经学过,这也可能是学生较少探讨基础医学知识的另一个原因。

总体来讲,PBL达到了以临床为指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自主探索知识、获取知识的目的[2,5-6]。如果以后能将所有的人体形态学和机能学科全部以PBL形式进行,而非平行开课,学生可能也会以探索新知识的热情和兴趣来探寻基础知识。而在平行开课的前提下,一方面,案例的情景设置可更偏向基础;另一方面,辅导教师可适当引导学生,以强化在临床背景下对相关基础知识的应用,从而进一步加快基础知识向临床的转化,并因应用而得以强化和巩固[1-2,7]。

4.2 PBL对学生能力的影响

PBL的一个核心目标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1-2]。调查发现:PBL对发现问题的能力、发散思维的能力、分析资料的能力以及信息资源的归纳整合能力这些自主学习能力的作用,正性得分分别是94分、76分、85分和83分,都高于正性基准分52.5分(P<0.05),说明PBL对这些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均有着积极的作用。

但值得注意的是,分别有高达45%和35%的学生认为PBL对提高信息资源的采集能力和学习报告撰写能力的帮助不大,负性得分分别是19分、15分,但与设定的基准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是此次采用PBL的主要不足。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经济条件所限,特别是全科医学专业的学生基本上来自于农村,在大学一年级拥有个人电脑的较少,学生只能利用课外时间到图书馆查阅搜集相关资料,这是对信息资源采集直接的时空限制;另一方面,学生在大学一年级正处于从高中被动、应试性学习向大学主动式、探索式学习转变的过程,对主动获取相关信息资源的信心不足,对信息资源的来源、获取途径、方式方法不熟悉;再就是医学文献检索课在2011级全科医学专业大学一年级时尚未开设,导致学生无法熟练应用中文医学数据库,在英语水平的限制下,外文医学数据库的应用更为受限,致使信息资源的广度、深度和可信度不足。这直接体现于小组讨论时,学生讨论的热情很高,但泛而不精、浅而不深。鉴于此,学校应免费为参与PBL的学生提供充足的电脑;医学文献检索课也应在大学一年级的第一学期开设,不仅仅为PBL能顺利进行,也为后续学生的科研开展做好应有的准备。

学生根据小组所确定的学习目标而撰写的学习报告具有综述的性质。由于学生所获取的信息资源有限,且由于学生在大学一年级以前基本上未进行过专业性综述的撰写,对综述撰写的形式和内容要求不是很熟悉。因而,所撰写学习报告的质量在PBL进行的前期不是太高,但随着PBL的开展,学生学习报告的撰写能力和质量在不断上升。鉴于此,在PBL开始前,或开始伊始即让学生学习综述的撰写方法,可能对学习报告的撰写以及科研综述的撰写有所帮助,并在学习报告撰写的实践中锻炼科研综述的撰写能力。另外,由于PBL与其他课程平行进行,学生课业负担较重,能用于信息收集和学习报告撰写的时间有限,这必然影响学习报告的撰写质量,因而PBL开展的时机值得思考。

调查结果显示:在个人胆识的提高、个人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团队成员间沟通能力的提高、民主协商学习工作习惯的养成方面,正性得分分别是81分、77分、94分和75分,均高于正性基准分52.5分(P<0.05),而以上各项的负性得分都低于设定的基准分(P<0.05)。80%以上的学生认为PBL对这些能力的培养均有很好的促进作用。PBL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这种学习不提倡突出个人主义,而提倡各成员通过自己积极的努力为小组做出贡献,提倡通过“头脑风暴”的形式为小组提供各种信息,并通过小组成员间在坦诚、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相互批判、质疑、辨析、互补、完善而达成共识,学习成果的好坏直接体现于小组通过讨论所达成的共识,这是小组集体智慧的结晶[4]。这样的学习模式能磨炼和提高学生的团队组织和协作能力,有助于良好的团队学习和工作习惯的养成[3,8-9]。

4.3 PBL对学生态度的影响

PBL不仅仅是对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也同时具备培养良好品质和态度的功能。调查结果显示,100%的学生认为PBL对团队协作精神的养成有正性作用,正性得分108分;88%的学生认为能增进与他人共享成果精神的培养以及对团队的责任感和荣誉感的增强有帮助,正性得分均是87分;86%的学生认为有助于对欣赏他人优点,包容不同意见品质的养成以及对坦诚开放态度的养成有帮助,正性得分分别为81分、86分,以上各项的负性得分都很低,甚至为0分,与设定的基准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PBL对上述各项的正性作用是肯定的。这些良好的个人品质和态度的养成,得益于PBL的学习组织形式和PBL精神。高度的团队责任感和荣誉感以及开放包容、相互尊重、积极贡献、甘苦共享、勇于质疑、求同求真的心胸和品质将对学生的职业态度、工作模式和社会竞争力产生潜移默化的正性作用[3,10-12]。

参考文献:

[1]Butler R,Inman D,Lobb D.Problem-based learning and the medical school:another case of the emperor's new clothes [J].Adv Physiol Educ,2005,29(4):194-196.

[2]李永刚,杜春霞,张恩宇,等.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中实行PBL教学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7):88-89.

[3]Bland J M.Teaching statistics to medical students using problem-based learning:the Australian experience [J].BMC Medical Education,2004,4 (1):31-35.

[4]Schmidt H G,Rotgans J I,Yew E H.The process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what works and why [J].Medical Education,2011,45(8):792-806.

[5]申宝忠,赵东亮,王可铮,等.PBL教学法联合PACS系统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3):529-531.

[6]Preeti B,Ashish A,Shriram G.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An Effective Approach to Improve Learning Outcomes in Medical Teaching [J].J Clin Diagn Res,2013,7(12):2896-2897.

[7]Bassir S H,Sadr-Eshkevari P,Amirikhorheh S,et al.Problem-based learning in dental education: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J Dent Educ,2014,78(1):98-109.

[8]范巧云,王健,刘小燕,等.PBL教学法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4,9(12):1147-1148.

[9]张彦琦,王文昌,刘岭伍,等.医学统计学PBL教学改革初探[J].医学教育探索,2010,9(12):1697-1699.

[10]刘红林,程牛亮,刘志荣.生物化学PBL教学法应用探析[J].医学教育探索,2010,9(5):628-631.

[11]Shin I S,Kim J H.The effect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in nursing education:a meta-analysis [J].Adv Health Sci Educ Theory Pract,2013,18 (5):1103-1120.

[12]Bate E,Hommes J,Duvivier R,et al.Problem-based learning(PBL):getting the most out of your students-their roles and responsibilities[J].Med Teach,2014,36(1):1-12.

(*通讯作者:田顺亮)

中图分类号:G526.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1246(2016)02-0139-03

猜你喜欢
知识态度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态度
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习题变一变 思维现一现
是“知识”,还是“知识权力”追求?
爱与知识的力量
态度决定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