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媒体融合发展路径的思考

2016-04-27 03:27邸燕茹冯博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校报选题师生

邸燕茹+冯博

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在大数据和互联网时代,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也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与新挑战。推动校园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是创新高校宣传工作的重要课题。

高校校园媒体涵盖了校报、广播、电视、校园网、微信、微博和客户端等各类媒体,种类齐全。这些媒体基本统一在高校党委宣传部领导和管理之下,管理相对集中。各媒体不仅拥有媒体融合所需要的专业团队,而且人员队伍具有交叉性,可以打通使用。同时,校园媒体的选题内容相对统一,各媒体平台之间在技术上具有互通性,只要用好这些优势,以融合促进校园媒体发展,就能提升校园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

树立促进校园媒体融合发展的理念

校园媒体融合发展应当成为推动高校新闻舆论工作的基本理念。一是要整合资源,推行全媒体发展战略。要充分看到全媒体发展是当前校园媒体发展的必然趋势,采用全媒体的采编模式和新闻发布机制,整合内部资源,通过校报、校园网主页和新闻网、广播、电视、“两微一端”等,实现即时报道、系列报道、深度报道、互动交流等立体化、多元化的信息发布,以获得更多的读者群。在推动“全媒体”发展战略时,要充分考虑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各自特点,满足资源需求,取长补短。二是要认识到媒体融合是一种有机的深度融合,不是简单相加。媒体融合是一个具有专业性和技术性的系统工程,简单相加只能造成内容雷同、资源浪费。要从平台结合、内容聚合、人力整合、管理融合等方面制定总体思路和实现路径,搭建平台相互衔接、内容相互呼应、队伍打通使用、流程规则确定的深度融合、立体多样的新型全媒体。

以完善新闻中心运行机制引导媒体融合发展

目前,高校普遍成立了新闻中心,作为校园媒体的统一管理机构,同时也是学校新闻生产的主要机构。在管理机制上,新闻中心一般都挂靠在党委宣传部下,这样的管理机制有利于学校党委对校报、新闻网、广播、电视、微博、微信等各类媒体的集中统一管理,把党媒姓党的这个根本原则落实好。同时,建设新闻中心也为解决校园媒体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策划、互相借力,实现融合发展提供了基础。要建好媒体融合的新闻中心,就要强化新闻中心牵总协调作用,完善联动机制,引导传统媒体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将好的新闻内容“插上”新媒体传播的“翅膀”,新媒体主动参与传统媒体新闻策划和内容制作,相互借力,双方都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形成矩阵效应。在这方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尝试在推出校歌的过程中,抓住召开校歌师生见面会的时机,启动新闻中心内部协调机制,利用各媒体传播特点,同一时间推出校歌MV、专题网站、校报专版、官微专题、宣传栏、广播节目等,让师生在校园内随处可见、随时可听,形成了校歌宣传推广的高潮:校歌MV当天视频点击量达两万次,累计点击量近十万次,官微“校歌专题”师生互动好评近千条。

以健全优化的媒体平台作为融合发展基础

推动校园媒体融合发展,媒体平台建设是基础。一要健全主流媒体平台。作为学校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抓手,为实现新闻舆论引导的全覆盖,主流媒体必须健全。新形势下的主流媒体,不仅是校报、广播、电视、新闻网等传统媒体,而且也包括官方微博、微信客户端。要把补足校园主流媒体作为推动融合发展的第一步。二要优化主流媒体平台。主流媒体仅仅做到有还不够,还要做强。要做强就要优化。要充分发挥各类媒体的特点和优势,积极探索改版,打造媒体新形象,提升各媒体的影响力。积极推进传统媒体改版,改版校报,优化版面设计和栏目设置,加强原创新闻和深度报道;改版学校中英文主页和新闻网,加强新闻报道的全面性和网站视觉形象;改版广播电视节目,推出视觉形象统一、内容系统的新闻类节目,选题广泛、贴近师生的微视频节目,春风化雨、打动人心的广播节目,提升节目制作水平。建好“两微一端”公众平台,充分发挥新媒体迅捷、视角和表达方式贴近、集合图文和影音传播的优势。三是要整合主流媒体平台。校报不仅要印好纸质版,也要重视办好网络版、手机版;校园网主页、新闻网不仅要适应电脑登录需要,也要满足移动终端登录需求;校园电视广播不仅要用好校园楼宇和广播终端,也要登录网络空间,这样才能使师生随时随地获得校园媒体平台上发布的信息。而新媒体平台,则要在借助其他媒体强力推介的同时,主动担当起传统校园媒体的整合宣传平台的作用,把文字、图片、动画、视频、音频整合起来,努力实现线上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多元素集成、多亮点聚合、多平台发力,强化协作、形成合力。

以分众化传播为基点构建多元发布渠道

当前,师生的信息需求和阅读习惯更加多元化,大众化传播已经很难满足,分众化传播是校园媒体发展的必然选择。一是要找准传播对象。校园媒体的传播对象不仅局限于师生群体,要拓展,把与学校发展密切相关的上级领导、专家学者、社会媒体、海内外校友、学生家长等都纳入其中;要细分,把传播对象按照与学校的紧密关系层层分解,分层传播,才能更具针对性。二是要摸清信息需求。不同的传播对象对校园的关注点是不同的。师生关注学校出台的重大政策和校园生活;上级领导关注学校政策落实、事业推动的情况;专家学者注重学校科研成果与成果转化;社会媒体关注学校对热点问题的回应;海内外校友和学生家长关注学校知名度、美誉度和品牌形象。摸清需求、满足需求,这样的传播才是有效传播。三是要打造适合的平台。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在办好校报、中英文主页、新闻网、校园广播电视和官方微信平台的同时,向上级领导、学生家长、离退休教工、校友寄送《首经贸校报》;向外聘专家、教授、学者每周发送中英文《首经贸电子报》;向社会媒体记者、编辑推送《首经贸媒体简报》等。一年间,仅《首经贸媒体简报》提供的新闻线索被各类中央和市级媒体采用100余篇,从一定程度印证了传播效果。

以协同联动的选题策划提升新闻质量

校园媒体传播能力建设最终反映在新闻质量上。选题策划是提升新闻质量的关键。选题策划只有紧贴学校实际,展现师生风貌,满足师生需求,才能有生命力。因而,在推动校园媒体融合发展中要强化内容为王。要引导各媒体共同制定宣传计划、共同进行重点选题策划,共同采访,形成新闻舆论的共振效应,增强小选题的大影响力。但也要注意各媒体不同特点,在“全媒体”的框架内,明确不同媒体的不同定位,找准各种媒体不同的报道视角:传统媒体要有深度、有广度;新媒体要有速度、有黏度;努力避免内容雷同、同质化发展。

以多样化表达方式形成校园媒体特色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要力戒千篇一律,要鼓励各媒体以多样化的表达方式,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声部的主流舆论阵地,达到“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效果,形成各个校园媒体的特色。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校园媒体建设的出发点,把贴近师生发展需求、贴近师生话语体系、贴近教学科研一线作为校园媒体建设的落脚点,讲好大学故事,传播好大学声音。例如: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推出的学校第二食堂竣工系列报道中,校报选题重在整体展现新食堂全貌,学校电视台的节目让师生有了直观感受,而微信整合双方资源,以清新活泼的文字和小视频相结合,获得了2.2万次点击量,得到师生的普遍关注,还入选了北京高校新媒体传播优秀案例库。

以队伍建设作为有力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队伍建设是推动校园媒体融合发展的有力保障。一是要把新闻中心队伍建好,形成协同作战、分工不分家的总体氛围,文字、摄影、摄像记者打通使用,各媒体编辑可相对固定。要建立一支专兼职相结合、数量相对稳定、工作责任心强的工作队伍,用好学生记者,指定得力的指导教师,配备专项经费,建好学生通讯社。二是要打通全校宣传思想工作干部队伍和舆情引导队伍,通过干部专题培训、选修课等多种途径进行培养,为新闻舆论工作储备必要的人力资源。

总之,新形势下,高校新闻舆论工作要把推动校园媒体融合发展作为一项重要课题,不断探索实现融合发展的新途径、新方法,在提高校园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上取得新的突破。

(作者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李艺英]endprint

猜你喜欢
校报选题师生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谈诗词的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融媒体背景下大学校报生存浅议
近代《私立岭南大学校报》足球报道内容剖析
新形势下高校校报舆论引导困境及解决策略初探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