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荡心底的柔软
——我与编辑的故事

2016-05-04 05:57黄春宇
参花(下) 2016年3期
关键词:名刊黄先生稿费

◎黄春宇

激荡心底的柔软
——我与编辑的故事

◎黄春宇

创刊于1957年的纯文学杂志《参花》是全国知名的老牌大众文艺期刊,也是国家文化类重点期刊。拙文《有梦不觉人生寒》有幸发表在该刊新年的第一期杂志上,我对这份有担当的刊物和负责任的葛编辑感激莫名。在文艺的百花园里,我只是一棵并不耀眼的小草,但却深深感受到了阳光的照耀和雨露的滋润。坚持业余写作20多年来,地方的报刊自不多说,就连京城的大刊、省会的名刊,偶尔也会向我伸出橄榄枝,就连被转载的文章也会收到稿费和样刊。每每想到这些有德有信的媒体,总会激荡心底的柔软:感激编辑。

某年某一天,素昧平生的韩编辑给我发来一条信息:“黄先生您好!恭喜您的文章被第六期录用,请您将电子稿发到编辑邮箱。”当时,我还不太相信自己的眼睛,因为爽约的事时有发生。后来,文章果真在当期杂志发表了,并且收到了样刊和稿费。那天又接到一个电话:“黄先生,您的作品安排在今年第N期的《散文百家》杂志发表,请把电子稿发到我的邮箱。”我看了一下台历,记得月前才寄出的文字,竟然这般神速得到处理并答复,还是有点受宠若惊。感激编辑,在寒冬时节给我一股暖流。此前,我还接到过该刊主编的电话,承诺发表的稿件均一一兑现。这就是河北省作家协会主办的一份老牌的散文名刊。

这些个文学杂志和编辑,能在市场经济和信息时代坚守着一份纯真和诚信,是值得学习的。

在写作投稿的道路上,我一般是按图索骥,按照报刊上面的地址和电子邮箱寄发出去。经过多年的不懈坚持,某报文艺副刊的一位资深的舒编辑给我回复说:“黄先生,尽管素未谋面,但是一直以来,你都在默默支持我们的报纸,在这里,我只能对你说声谢谢!”此后,我在她编辑的版面发表的散文和诗歌也越来越多。尽管只有那么一丁点儿稿费,但我还是觉得乐在其中,其乐无穷。当地的文友也及时给我寄来了报纸,有的还花了十几块钱快递了一块钱的报纸,就是想让我先睹为快。每次想起这样的朋友,心头就会为之一颤,总会露出感激的微笑。

有时候,来自远方的一个不经意的问候,常常也会激荡心底的柔软,令自己激动不已。我与身在特区报社工作的曾编辑已有20多年的友谊了。这些年来,他东奔西跑,足迹遍及祖国的大好河山,但时不时总会给我挂挂电话,关心我的工作和生活。他知道我喜欢看报,笃爱写作,但这年头能够坚持寄稿费和样报的刊物越来越少,只要我有需要,就会给我寄来所要的报刊。他会直接戳穿我的弱点,也会当面指出我的优点。他永远不会忘记我的最爱,每次见面都会带我去吃来自深海的石斑鱼。有一次,我出差到了他生活的城市,还带我到《舌尖上的中国》拍摄地点吃上了正宗地道的蚝烙。

这几年,因为投稿和某报的刘编辑又有了联系,未识芳容的她在邮件中说:“黄先生,您好!虽不同城,但通过拜读您的作品,彼此对文学的那份情怀足以跨越空间的距离。文字工作真的如鱼饮水冷暖自知,所幸仍有同道互致暖意。看过一些你在文学、潮文化方面的编著和论述,觉得你在本职之外的付出‘不计较’,佩服,兴趣加上坚韧才能支撑我们走得更远。”她还说,我投的作品会先后编排,版面所限发稿延宕请多多理解。收到这样真诚的邮件,面对这么谦虚的编辑,我的心灵受到了震动,眼睛再次湿润了。记得10年前,该报作为当地的主流媒体,我的稿件经常出现在她编辑的版面,而且几乎每次都会发信告知。其实,这位编辑既是书香门第,也是资深报纸从业人,拥有这样的修养和胸襟,难能可贵!

在瑞雪纷飞的寒冬腊月,接二连三收到全国散文名刊的用稿通知,总会激荡心底的柔软,这是一种无以名状的温暖。感谢你,编辑!你们的默默付出让我们这些热爱文学的人有了信心和依靠。

(责任编辑 葛星星)

黄春宇,男,三级作家,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揭阳市青年文学协会副会长等。作品散见《参花》《散文选刊》《散文百家》《羊城晚报》《南方日报》《关雎爱情诗》《中国散文家》等报刊,有文章被《社区》《新阅读》《中华文摘》《今日文摘》《老年博览》《小品文选刊》《党员干部之友》等转载,曾获中国散文学会征文一等奖。

猜你喜欢
名刊黄先生稿费
30元稿费怎么花
合同到期未入住,空置费谁承担?
名刊荟萃,为你甄选
“稿费”的由来
朋友能继承孤寡老人遗产吗?
国内外名刊名著
稿费“行贿”
国内外名刊名著
存钱路上现金“变”假币广东惠州警方破获一起诈骗案
国内外名刊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