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导向的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2016-05-10 07:41林学山
卷宗 2016年3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

林学山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低碳校园建设和低碳教学的需求,以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为例,研究利于教学的低碳校园建设方法,通过“教与示、学与践”的低碳教学模式研究,最终形成融“教、学、练”于一体的低碳校园建设和教育模式,促进大学低碳教育。

关键词:低碳校园;低碳教学;人才培养

发展低碳经济、实现温室气体的减排,不仅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还需要全社会各个层面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和谐低碳的社会氛围。高校作为科研和社会活动最为活跃的机构和场所,理应在 CO2减排的研究和实践中成为社会的模范和先导。本文通过研究利于教学的低碳校园建设方法,以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为例,通过“教与示、学与践”的低碳教学模式,形成融“教、学、练”于一体的低碳校园建设和教育模式。贯彻教育改革精神,培养全面发展人才,为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人才资源的选择。

1 背景分析

1.1 构建低碳校园,促进和谐低碳社会氛围形成的重要途径

目前,我国高校拥有大学生多达3000万人,不仅是水、电、煤等能源的消耗大户,而且是重要的节能技术研发基地。我国高校也应承担起新的历史责任和使命,积极构建低碳校园,为经济社会的低碳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如果使高校大学生首先树立环保理念,养成节能、减排、节约的良好习惯,不仅能保证大学生们自己带头行动,将低碳生活进行到底,更主要的是,还能充分发挥高校低碳发展示范区和科技创新主力军的作用,使 CO2减排理念和模式得到推广,引发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因此,在高校开展低碳教育,不仅是把低碳理念、低碳知识引入课堂,培养大学生低碳生活习惯的必然选择,也是引领低碳技术理论研发,建设可持续的绿色低碳校园,使高校成为资源节约、环境优美、良性循环的模范社区,进而带动家庭、影响社会的环保理念和行为,营造社会关注低碳、走近低碳、共建和谐低碳社会的良好氛围的重要途径。

1.2 推进低碳教育,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必然要求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其主旨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大学生是国家建设最可宝贵的人才资源,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前途命运,因此,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就成为高校的重要使命。当前,世界发展绿色低碳经济的大潮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大学生不仅要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还要具备良好的生态伦理道德素质。然而从现实来看,当代中国大学生的生态伦理道德素质普遍比较低下,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与科学发展观不相适应的生态、资源及环境意识以及讲排场、比阔气、高消费的行为倾向。这不仅不利于低碳理念的传播和全民低碳环保意识的形成,也违背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低碳绿色人才的需求。因此,面对世界发展低碳经济的大趋势,我国高校应进一步强化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质,通过在高校深入开展低碳教育,着力培养大学生低碳发展观念和低碳排放、保护环境的责任感,使大学生养成低碳生活和低碳消费的习惯,从而使他们将来能够在谋求人类与自然界动态平衡中推动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1.3 优化低碳教学模式,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内在要求

社会在不断的进步,其对人才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因此,人才需求市场成为了高职人才培养的指挥棒。因此高职教学相关的课程必须做相应的改革才能适应学生未来的需求。低碳的课程必须适应市场的需要而调整。目前,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要求加强环境教育,培养学生低碳环保理念和低碳方法措施,以及解决常见低碳问题的能力,以满足其今后从事环低碳相关工作的要求。

2 存在问题

2.1 缺少完善的低碳教学模式

历史沿革不同,导致各学校培养方案、培养目标大不相同。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有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不规范,与智能建筑的迅速发展对楼宇智能化系统设计、安装调试与系统运行维护职业专门人才的需求不相适应,特别是低碳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课程内容体系未摆脱“学科型”体系的束缚。

2.2 缺少适用的低碳教学内容

目前,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缺乏相关低碳教学内容,市场上建筑节能教材教学深度不合适,与楼宇智能化工程专业结合不足,而且低碳技术发展较快,没有适用的教材。因此,确定适宜的低碳教学内容,编制相关的教材成为低碳教学的当务之急。

2.3 缺少可行的低碳教学的实践对象

楼宇智能化工程专业培养得是技术人员,需要大量的实训设备和案例来保障教学。目前教育市场上各种各样的楼宇智能化实验实训设备随处可见,但是经过调研发现,市场上没有与低碳教学要求相结合的实训设备,不能满足低碳教学的实际要求。

3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低碳人才培养教学模式建设

3.1 基于低碳教学的低碳校园建设

结合常规的低碳校园建设方法,基于校园能源审计、在线用能动态展示、校园节能运行管理等,建立利于教学和学生参与实践宣传的低碳校园建设模式。基于低碳校园建设过程,真实案例教学,变应试为应用,注重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着重培养学生的低碳实践技能和思维,建立适应低碳时代以学生为主体的能力培养型教学模式。遵循理论来自于实践的原则,融“教、学、练”于一体,体现“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学以致用”,改进低碳教学课程,以增强知识点的实践性,培养适应低碳时代要求的大学生。

3.2 低碳教学课程建设

本文结合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开设《建筑节能》专业教学课程,并根据节约型校园建设进行了部分改进,优化其他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丰富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相关知识,提高了学生低碳技能,拓展了学生就业渠道。

3.3 低碳校园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依据《高等学院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及技术导则》、《高等学院校园节能监管系统建设技术导则》、《高等学院校园节能监管系统运行管理技术导则》要求,摸清我校建筑用能情况下,开展校园能源统计、审计、公示工作;正在构建校园能耗数据库,建立能耗动态监测、统计、公示平台;并将制定符合我院用能水平和管理要求的各类别建筑、设备用能定额,优化内部成本核算,推进我校建筑节能的精细化管理;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发现校园建筑用能规律,提供各部门、各学院主要建筑能耗评估诊断报告,为高能耗建筑、设施节能改造准备提供条件,也为低碳教学提供实践支撑。

4 结束语

本文基于低碳校园建设,依托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 是我校在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的一次探索和创新, 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面对今后建筑行业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大环境, 我们将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专业建设, 为本地区乃至全国培养大批优秀的低碳建筑专业人才。

参加文献

[1]朱新宁.浅析楼宇智能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08,(1).

[2]周帆.以学生为主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11(8).

[3]戴慧江.推动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标准研制[J].现代企业文化,2010,(20).

[4]杨丽英.楼字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项目教学法的探讨 [J].科技信息,2008,(4).

[5]孙丽,刘永臣,常绿.地方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1).

[6]黄建钢.培养模式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J].中国高等教育,2010(9).

[4]杨丽英.楼字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项目教学法的探讨[J].科技信息,2008,(4).

[5]孙丽,刘永臣,常绿.地方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1).

[6]顾秉林,王大中等.创新性实践教育——基于高水平学科建设的创新人才培养之路[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1).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
情景教学法在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新时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探究
基于“创业岗位”需求的新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从美术创作论人才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交通管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