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社会治理的关键要素

2016-05-11 07:10宋煜
党政论坛 2016年8期
关键词:党组织基层社区



基层社会治理的关键要素

1.社区党组织在社会治理创新中的核心作用

在各地的基层社会治理实践中,社区党组织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在社区范围内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团结组织党员和群众完成社区各项任务,支持和保证社区自治组织依法自治,履行职责,并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社区治理中起到了领导与核心的作用。

在城市社区实践中,将过去由居委会、社区服务中心(站)所承担的部分职能让渡给各类社会组织,以增强社区自发性、公益性和区域性力量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在这一背景下,社会治理创新迫切需要党组织发挥其领导核心作用,发展基层民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进而维持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坚持社会组织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地位,就需要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把党的领导与社会组织依法自治统一起来,把社会组织自身发展与创新党组织工作内容和活动方式结合起来,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2.科学技术发展成为社会治理创新的推动力

科技与社会的融合,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应用创新与快速普及,已经极大地影响了社会治理发展。科技发展既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也是社会治理创新的推动因素。信息时代降低了大众获取信息的门槛,这一方面促进了组织结构的多样化,实现了信息传播的网络化,为包括信息在内的社会资源的共享创造了可能;另一方面也让信息选择成为每个个体必须时刻面临的问题,获取信息的途径日益增多且彼此冲突,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可靠性困扰着每个人和群体,引发了诸多的问题。对基层社会治理创新而言,所有这些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借助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个人、政府和社会组织能够迅速发现、合并和管理不同来源的信息源,使得管理和决策的准确性进一步提高,使精细化服务、个性化服务获得可量化的支撑,并利用社会支持系统得到落实;信息资源与业务流程的结合,保障了社会资源配置更为平衡、公平,推动组织结构从科层制的“金字塔”型不断地“去(传统)组织化”,进而衍生出形形色色的社会组织模式,如“众包”“众筹”“众创”和“众扶”等,最终产生新的社区参与和发展模式。

3.人的能力建设是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保证

社会治理创新的主体是人。基层社会治理的过程就是发挥个人和社群的力量,实现基层社会和谐发展的目标,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升全民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是实现基层治理创新的基本保障和必然要求,而这方面的宣传与教育工作明显不足。提高公民综合素质的目的之一是让更多的人科学、理性地参与社会治理,特别是具体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活动,要做到这一点,无疑需要加强基层治理创新,通过共同治理的理念,让更多的服务进入社区,带入家庭,来到社区百姓身边,进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可持续的良性治理。

(摘自《中国国情国力》2016年第2期 宋煜/文)

猜你喜欢
党组织基层社区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清华党组织公开
社区大作战
基层在线
3D打印社区
以提升组织力为抓手建设全面过硬的国企党组织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走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