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匀发展新气象

2016-05-12 10:02姚远姚源清
当代贵州 2016年13期
关键词:都匀市都匀集体经济

姚远?姚源清

编者按:都匀市将抓“县域建强、短板补齐、产业壮大”作为主要任务,把建“实力城镇、富美农村、特色园区”作为主攻方向,努力走出一条规模和速度双增的新路。近日,记者走进城镇、乡村、社区、园区,感受都匀发展的新气象。

“包谷种满坡,到头收一箩;水稻一亩三挑米,好女不嫁螺丝壳。”十多年前,一首流传于螺丝壳山区的歌谣道尽了都匀市毛尖镇坪阳村群众的辛酸。

如今,走进坪阳村,茶山环绕,风光旖旎。依托茶叶种植和茶乡旅游,“中国最美田园”、贵州省“最具经济活力乡村”等响亮名片接踵而至,村民绿了荒山,鼓了腰包,昔日荒凉的螺丝壳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坪阳村是都匀市脱贫攻坚战场的缩影。近年来,都匀市积极创新扶贫体制机制,着眼产业培育、基础设施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脱壳”、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群众创业就业、财政金融扶贫“六大攻坚”,找准精准脱贫的“突破口”,精准施策,助推全市扶贫开发工作转型升级。

“造血”帮扶 增强内生动力

长期以来,由于自然、历史等多方面原因,都匀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城乡未能实现统筹a均衡发展。

最新调查统计显示,都匀市现有贫困村46个,其中,一类贫困村31个,二类贫困村8个,三类贫困村7个。贫困人口12292户41068人。要实现2020年与全省、全国同步小康,都匀脱贫攻坚时间紧迫,任务艰巨。

为打赢这场输不起的精准脱贫攻坚战,都匀市紧紧围绕脱贫攻坚重点难点问题,科学规划,突出产业化扶贫,在产业培育壮大上集中攻坚,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从而最大限度激发扶贫开发的内生动力,实现群众有效脱贫。

作为都匀市特色主导品牌产业,茶叶种植已经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渠道。以都匀市“百里毛尖长廊”示范园区为例,该示范区总面积500平方公里,可采茶园面积6万余亩,涵盖毛尖镇、绿茵湖办事处等3个乡镇(办事处)11个村。园区内63.4%的人口从事茶叶生产,共有涉茶农户7567户30254人,茶农人均纯收入达到6000元以上。

除了茶叶产业,都匀市还大力引导群众发展蔬菜、花卉、精品水果种植等产业,打造地方性特色支柱产业及主打产品。与此同时,延伸产业链,抓好乡村旅游业建设,以特色产业观光、休闲、旅游为一体的旅游业带动多景点同步发展。

“300元就能在农村租到一块‘QQ农场了。”2015年7月,小围寨办事处包阳村推出的农耕体验项目备受都匀市民青睐。受网上游戏启迪,包阳村村支“两委”通过向村民流转闲置土地,开发体验型、趣味型、互动型、观光型4类“QQ农场”,让城里人下乡种地,农民摇身变老板当股东。

“既美化了环境,又带富了村民,这样的项目稳赚不赔。”包阳村名天下种植专业合作社法人蔡思文说。2015年,依托“QQ农场”项目,该村共接待游客5万余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00多万元,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

围绕产业这一硬支撑、硬抓手,都匀市在扶贫开发工作中推行整合资源、连片开发的原则,较好地实现了贫困地区资源、劳动力与市场的对接,贫困户在扶贫产业中收入日益增加,造血功能进一步加强。

夯基固本 做大集体经济

“山上看到都匀城,走到都匀脚杆疼。过去村寨污水横流,环境很差,群众经常把朱紫寨喊成‘猪屎寨。”小围寨办事处沙井街村村支书罗来成说。让村民们没有想到的是,2013年,都匀市从村庄整治入手,整合各项资金1000万元,将朱紫寨作为都匀“布依第一寨”来打造。

短短两年间,朱紫寨脱胎换骨。如今,走进朱紫寨,通往市区的大道干净整洁,文化广场、图书阅览室、布依雕花长廊一应俱全,村里处处干净整洁、风景如画。

朱紫寨之变是都匀市建设大美农村、在基础设施建设上集中攻坚的成功实践。为进一步夯实基层,着眼公共服务普惠,围绕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都匀市重资源整合,将党建帮扶与同步小康驻村相结合,实施“第一书记”到位及“空壳村(社区)”清零行动。

“沙寨村辣椒和板栗的种植规模较大,但一直缺乏企业带动,村集体没有钱,什么也做不成。”2015年7月,都匀市政府办督办科科长邹宗海刚到沙寨村担任第一书记时,就面临着村级集体经济几乎为零的难题。

多方调查后,邹宗海结合村情决定从多途径出发:第一,盘活集体土地存量资源,将闲置土地流转承包,变资源为资产;第二,建立沙寨辣椒合作社,以“村委会+合作社+农户”模式实现三方共赢;第三,后期延长产业链,建立辣椒加工厂和冷库。前两项方案实施后,短短5个月时间,沙寨村村级集体经济突破5万元。今年2月,沙寨村通过公开竞争陈述入围都匀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村。目前,沙寨村种植辣椒农户达到85%以上,年产辣椒100万斤以上,板栗种植达3000亩,发展势头活跃。

“只有建立充满活力的集体经济自我发展机制,才能形成较强的经济发展后劲,从而不断满足农村基层建设、服务、管理的需要,带动农户脱贫。”邹宗海表示。

除了夯实基层基础,对群众进行技能培训,推动创业就业也成为都匀市党建扶贫的亮点。今年3月,毛尖镇富溪村第一书记温健通过走访得知,都匀至香格里拉高速将在富溪村设出站口,多名群众虽有意开办农家乐,但苦于没有手艺。温健于是向“老东家”都匀市人社局反映,为40名村民争取到了一场为期50天的免费饮食厨艺培训。

“此次培训邀请的老师都是饮食行业内的专家,学员毕业后除了会炒50个拿手菜,还将得到厨师资格证。”温健告诉记者,这次培训将极大地推动富溪村经济增长。

多管齐下 推进立体扶贫

2015年12月,330户来自偏远山区的贫困移民户入驻都匀城区新居。“想不到我都这把年纪了,还能够到城里住上新房!”来自都匀市沙包堡办事处斗篷山胡广寨的金大爷感慨地说。

为彻底拔掉“穷根”,针对居住环境差、贫困程度高、发展能力弱的“插花型贫困”地区,都匀市积极探索“产移结合”新途径,实施生态移民工程。与此同时,注重产业配套的同步推进,在新居环境的规划设计中,确保群众“搬得出、留得住、能就业、有保障”。

“通过生态移民搬迁,不仅使生态移民户生存地理环境有了变化,更重要的是使他们接受和融入了城市生活,发展观念都有了深刻变化。”都匀市移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除了易地扶贫外,都匀市还协调多方机制,多维度统筹推进扶贫攻坚,坚决做到不让一个贫困户掉队——

教育方面,压减6%的行政经费用于支持教育,实施职教扶贫“1户1人计划”和“雨露计划”,让贫困子女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医疗方面,加强村卫生室硬件和村医队伍建设,积极开展送医送药送健康活动,全面推进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做好扶贫攻坚医疗救助工作;

金融方面,积极建立财政专项扶贫发展基金,提供精准扶贫“特惠贷”的贷款风险补偿。发挥政策性银行优势,创新扶贫金融产品,为助推都匀市脱贫攻坚注入资金活力。

与此同时,都匀市结合自身实际,在认真落实贵州省委“1+10”和黔南州委“1+9”行动计划的同时,提出“1+10+1”配套文件,突出监督力度,建立“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督查”制度。通过深督查、晒成绩、亮考核兑现奖惩,传递压力,从而激发基层脱贫攻坚工作的活力。

从“粗放式”到“精准式”,从“输血式”到“造血式”,从“被动式”到“主动式”,通过一系列的精准扶贫机制的升级,都匀市在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建设的道路上阔步前行,愈见精神。

猜你喜欢
都匀市都匀集体经济
野猴闯入蛋糕店吃“霸王餐”
农村集体经济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发展集体经济更需完善乡村治理
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脱贫攻坚
阳光体育背景下都匀市中学生体质下降原因分析
都匀市老干部争当义务宣传员
都匀市挂牌成立老干部党校
都匀 向春节返乡人员送温暖
绘就“大都匀”画卷
都匀市召开2016年老干部、老年教育工作暨关心下一代工作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