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农村人力资本?助力贫困群众脱贫

2016-05-12 10:02张涛
当代贵州 2016年13期
关键词:三变旅馆全域

张涛

钟山区结合实际摸索出“三变+旅游+就业”扶贫新模式,在景区内开办旅游学校、技工培训学校,实现村寨变景区、农家变旅馆、农民变导游、人人能就业的目标,加快“决战三年、摆脱贫困”步伐。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如果说“全面小康与中国梦相互激荡,凝聚为全社会的‘最大公约数”,那么,扶贫、脱贫则是全面小康的“最后一公里”。因此,六盘水市钟山区一改“漫灌”为“滴灌”,创新“三变+旅游+就业”扶贫模式,因地制宜、精准扶贫。

近年来,钟山区积极推进“三变”改革发展模式,结合实际摸索出一条适合当地群众脱贫发展致富的新路——“三变+旅游+就业”新模式。为提升贫困人口就业技能和文明素质,实现贫困人口在家门口能就业、能稳定、能脱贫,钟山区激活农村人口特别是贫困人口人力资本,在景区内开办旅游学校、技工培训学校,提供学习、培训、就业平台,以发展旅游带动就业,实现村寨变成景区、农家变旅馆、农民变导游、人人能就业的目标,加快“决战三年、摆脱贫困”步伐。

因地制宜 精准施行

“找病根、开药方。”致贫的原因是什么?扶贫攻坚抓什么、怎么抓……一系列问题成为脱贫工作开展的重要前提。随着“六大精准扶贫”全面铺开,钟山区因地制宜、精准施行,精准扶贫工作稳步向前。

教学实习一体化。钟山区根据培训人员特点,紧扣大旅游发展需求,因材施教,分别开设酒店服务技能、农家乐(乡村旅馆)经营、管理、服务、基本服务礼仪、旅游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等培训课程,培训期三个月,其中一个月学习理论知识,2个月学习实际操作,培训合格后颁发职业技能培训证书。将辖区的月照养生谷、大河堡、梅花山等主要景区作为实训基地,学员学完理论知识,就地到景区进行导游讲解、乡村旅游相关知识传授,物品摆放、文明礼仪指导等,实现教学实习一体化。

培训对象本土化。钟山区目前有城市贫困居民8500人、农村贫困人口14409人、留守儿童1115人。贫困人口中缺基础设施、缺技术资金的“两缺户”占大多数,为让这部分人就业有门、增收有法,钟山区开启“大旅游”培训模式,招生对象主要为辖区贫困人口、留守家庭、景区从业人员、村(居)“两委”干部、农家乐及农家小旅馆从业人员等。为解除培训人员后顾之忧,由政府出资解决他们培训期间的吃住问题,并给予一定务工补贴。在此过程中,培训名额、就业机会优先向贫困村、贫困户倾斜,每个村(居)优先推荐一定比例的贫困人员到校参加技能培训,实现转移就业,挖掘和激活贫困人口中的人力资本,促进贫困户增收。

就业脱贫职业化。钟山区按照“景区+职校+基地+就业”的模式开办旅游培训学校,进一步促进农村人口劳动力转移和就业安置,提高了贫困人口的综合素质。在全区打造“全域景区、全域旅游”的带动下,培训学员根据自身所学所长,就近就业,可进入区旅游公司,选择景区景点导游、服务员、保洁员、保安等岗位从业,为游客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同时,政治素质好、发展能力强的部分人,还可进入村支“两委”工作,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真正实现就业脱贫职业化,找到脱贫致富有效路径。

乡风家风文明化。“美丽乡村”美在青山绿水,更在乡风民风。在全域景区打造中,钟山区把培育新型农民、优良家风、文明乡风作为一个重要内容,积极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倡导新风尚、发展新文化。通过“公司+农民”的运行模式,以市场手段倒逼群众文明素质的提升,增强群众在自家旅馆、庭院环境卫生整治和自身文明素质提升等方面的“看齐意识”,引导农民强化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提高,形成良好的社会文明风尚,让游客在此能找到家的亲切感、归属感。

创新模式 助力脱贫

“摘贫困之帽、奔小康之道。”自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钟山区不断探索脱贫攻坚新思路,从根本上破解制约群众脱贫致富的瓶颈,实行“三变+旅游+就业”的扶贫新模式,在激活农村人力资本的同时,助力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提升文化素质,优化扶贫方式方法,保障贫困人口增收。钟山区依托旅游学校和培训学校,让贫困人口学知识、提技能、强素质,解决旅游人才匮乏问题,实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2015年以来,全区通过月照养生谷、大河堡、梅花山等景区解决了1000余贫困人口、留守家庭人员的就业问题,旅游扶贫取得初步成效。

促进城乡互动,凝聚旅游人才资源,推动全域旅游发展。通过对贫困村贫困群众进行技能培训,学员学成后再进村入户对村民进行技能培训,一教十、十教百,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形成村寨变景区、农家变旅馆、农民变导游、人人能就业的新局面,助推全域旅游发展。同时,为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积极引导外出务工农民工返乡参加培训,提供就业岗位,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促进农村人口流动,加快城市化进程。通过培训、转移就业等脱贫措施,有效促进农村人口向城市、城镇和景区流动聚集,实现农民变市民、农民变产业工人,提高农村人口综合素质,提升城镇化、城市化水平。

2014年以来,月照养生谷依托自有的特色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过去偏僻的“世外桃源”一下子热闹起来,带动一批村民走上致富路。如今,月照养生谷的村民们最忙的事儿不再是在自己地里张罗庄稼,而是有模有样地当起了“建筑师”“设计师”“老板”“导游”。在他们脑海里都规划起自己美好的“小康生活”:一批批游客走进美丽景区,吃香喷喷的农家饭、住干净整洁的乡村旅馆,为村民带来就业岗位、带来收入。

月照养生谷的成功模式是最好的实践证明。钟山区以打造全域景区、发展全域旅游为转型主要抓手,以贫困群众“人人有产业、人人能就业、人人能脱贫”为目标,按照“教学实习一体化、培训对象本土化、就业脱贫职业化、乡风家风文明化”的思路,通过对贫困户、留守家庭、景区从业人员、村居干部、农家乐及乡村旅馆从业人员的全面培训,激活农村人力资本,凝聚全区旅游转型人才资源,为全域旅游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同时,也让贫困群众走上能脱贫、真脱贫的可持续发展致富之路。(作者系六盘水市钟山区委书记 责任编辑/哈文丽)

猜你喜欢
三变旅馆全域
“6+4”组合拳推动“三变”制度创新
仙人掌旅馆
联合全域作战:美军军力新引擎
《2017全域旅游发展报告》发布
全域旅游嘉年华我在黔南等你!
擦亮农村“三变”改革“发源地”品牌
三角恒等变换之“三变”
欢迎光临机器人旅馆
注重“三变” 学会“三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