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看、听”成为小学生写作的敲门砖

2016-05-13 19:25周志福
读与写·下旬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火烧云事物学会

周志福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4-0095-02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第二、三学段习作中规定:"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不难看出,无论是三年级的起步作文,还是六年级的记事作文,要写出一篇篇真实、真情的好作文,必须交给学生"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本领,这其实是教会学生写作两个字:看、听 。

1.眼观六路:学会看

鲁迅先生在《给董永舒》结尾处写到"此后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这强调了观察在习作中的重要性。对小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认真细致地观察,才能对事物有全面细致的了解,写出来的文章才会真实感人。因此,在习作教学中,应首先注重观察能力的培养。

1.1按一定的顺序观察。观察要有顺序,小学生写作,条理不清,言之无序是主要毛病之一。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学生不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周围的事物而造成的。如果观察有顺序,能为今后习作有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写好一个事物,教师在教学中要"授之以渔",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培养观察的习惯。如,观察静态事物,可按"整体——部分——整体"的顺序;观察动态事件,可按"起因——发展——高潮——结果"的顺序;写植物,可按植物生长过程的顺序;写动物,可按"外形——生活习性"的顺序;写参观、游览,可按照空间位置转换的顺序。基本的观察顺序还可由表及里、由主到次、由上到下、由远及近、从局部到整体……学生观察有顺序了,写作时才能做到有顺序。

1.2仔细观察,细致入微。

1.2.1培养学生多角度全方位观察。所谓多角度观察,就是对指同一事物,或不变立足点,只变换所观察事物的位置、方向的观察,或站在不同的观察点上,对一个事物进行,或正面看看,或侧面看看,或朝上看看,或朝下看看的细致观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会出现不同的视觉形象。我们一定熟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诗句所说明的深刻哲理。我们也许还记得《画杨桃》这篇课文吧,课文中的"我"由于与同学所处的角度不同,把杨桃说成是三角形。所以,为了全方位、准确地把握事物的特点,就要求同学们学会多角度地观察身边的事物。

1.2.2指导学生从多方面去观察。所谓多层次观察,就是对同一事物,从颜色、形状、大小、材料、数量等方面进行观察。比如《火烧云》中写道: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写出了火烧云变化快,颜色多。接着又写火烧云一会是一匹马,一会儿是一条大狗,一会儿又是一头狮子,"一时恍恍惚惚的,天空里又像这个又像那个……"作者又写出了火烧云形状多。读完全文,我们感受到作者把火烧云的奇幻的颜色和无穷的形状变化描绘出来,让人产生无尽的遐想。

1.2.3引导学生多层次地深入观察。所谓多层次观察,就是对同一事物,立足于不同的层面,深入其内部进行观察,甚至借助观察仪器。比如学习《爬山虎的脚》:当你看完了爬山虎密密层层的绿叶,你肯定在问:爬山虎是靠什么巴在墙上而不掉下来呢?对!你一定要扒开绿叶,看一看绿叶下那紧紧贴住墙壁的爬山虎的脚;当你看过了小猫可爱的外表,难道你不想再进一步了解小猫可爱的生活习性吗?的确,只有我们不停留在对事物的表面或外在特点的认识上,而是立足于从不同的层面,深入到事物的内部、本质进行细致的观察,才能够立体地把握事物的特点。

1.2.4教会学生长期观察。所谓长期观察,就是对同一事物,在不同时期,不同情况下所展现出来的不同状态进行观察。比如《蟋蟀的住宅》一文作者法布尔有这样的描写:蟋蟀盖房子大多是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我一连看了两个钟头,看得有些不耐烦了。……即使在冬天,只要气候温和,太阳晒到它住宅的门口,还可以看见蟋蟀从里面不断地抛出泥土来。从十月到冬天,法布尔的观察从未间断,所以才有了这样细微的描写,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蟋蟀勤劳,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所折服。

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观察是获得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是解决写什么的有效手段,当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掌握了以上观察的方法和内容,学生假以时日的磨练,养成习惯,长成本领,锦绣文章即可垂手而得。

1.3写得美:法国著名雕塑家奥古斯特·罗丹说过:"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如果学生仅仅只停留在眼睛看,这是不够的,还应该把眼中的"画卷"变成文中的"美景"。

1.3.1写景物:多用修辞;动静态结合;展开想象。多用修辞:如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如《火烧云》的开头: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作者抓住小孩子的脸、大白狗、红公鸡、黑母鸡、小白猪等的颜色变化,采用排比的手法,写出了火烧云的颜色丰富,提高了语言的表现力,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无限的遐想。

动静态结合:在写景状物的文章中,孤立地写动态或静态,往往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若能将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结合起来,以静写动,以动衬静,动静相对,则会塑造出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如王维《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前一句写山上一尘不染的松树,皎洁的月光,以及月光穿过树叶的缝隙在林间留下班驳的影子,都给人以明净清幽的感受——这是通过静态描写来突出山中的静谧.第二句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这是动态描写,以动衬静,更反衬出山中的宁静。再如他的"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静山因"转"而动,流水因"日"而静,一经诗人之眼,一切饱蕴诗意。

展开想象:想象它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如《山中访友》一文: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作者钟情于山水,把树当作自己的知心朋友,与树已经融为一体,情感可见一斑。

1.3.2写人物:多用细节描写。俗话说:"看在眼里,记在心中。"在看的同时,要把人物的一言一行记下来,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如动作描写:"爸爸跑到伯父家里,不一会儿,就跟伯父拿了药和纱布出来。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这一连串的动作词描写,特别是"蹲""跪"更是刻画出伯父的心中没有身份等级之分,写出了伯父对车夫的关怀备至。

2."耳听八方"——学会听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古往今来,我们都在强调倾听的重要性, 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倾听是理解掌握知识和学会欣赏他人的基本要求和前提条件之一。听的能力,是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2.1听懂对方围绕什么话题在说。陶渊明诗中写道:"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对于对方的说话,要集中注意力,积极认真地听。有时,还得排除外界干扰,专心致志地听。如三年级《灰雀》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问:"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这段列宁和小男孩的对话,都是围绕"灰雀"的去向在说,让人一读一目了然,我们也明白了,对话中列宁在引导小男孩去认识自己的错误。

2.2听清楚谁在说?说了什么?表达什么意思?对于别人的说话,要听准音,结合上下句去辨别对方说话的真正内容。如:妈妈买回一条活鱼,忙乱中她让女儿拿一个"盘子"来。女儿听后一分析,知道母亲要的是"盆子"(养鱼),而不是"盘子"。待她拿来盆子后,母亲很高兴。这个结果印证了女儿听话、分析的正确性。

听对方说话,要听清每一个字词,明白对方真正的意思,迅速作出正确判断,以免产生歧解。某单位李工程师,接到某会议秘书组通知他去参加该会议的电话,对方最后说:"如你单位同意报销差旅费食宿等问题由我们负责。"他高兴而至,对方请他交费用时,双方发生纠纷。原因是对方的话有歧解,他未问清楚,误解了对方意思。

有时,还要注意对方话中的"弦外之音"。相传在一次外交聚会上,有人请周恩来总理签名留念。一美国记者指着总理的笔说:"尊敬的总理先生,怎么你也用'派克'笔?"总理平静地说:"战利品!"那人听后立刻羞愧而去。

2.3写得美:采用四种语言描写方式;适当写出说话人当时的外貌、神态、动作、表情、心理活动等。

在描写人物对话时,我们紧扣主题,围绕中心,把能推动故事情节和突出人物性格的语言描写下来。比如三年级课文《我不能失信》中的语言描写:

她刚走到门口,忽然想起,小珍今天上午要来找她学叠花篮。

……

"不,妈妈。如果我忘记了这件事,明天见到她时,可以道歉;可是我并没有忘记,我不能失信啊!"

"我明白了,我们的庆龄是个守信用的孩子。"妈妈望着庆龄笑了笑,说:"那你就留下来吧!"

这段庆龄和爸爸、妈妈的精彩语言对话描写,围绕"去不去伯伯家"和"要不要留下来教小珍叠花篮"展开,我们在这一来一去的对话言行描写中,感受到庆铃是个"守信用"的孩子。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新课标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放在首位,可见"观察"的重要性。只有源于细心观察,冷静的思考,合理的联想或想象,才能让写作内容真实、理智而生动。学生只有认真倾听,才能有效地进行思考,有效地进行评价。学会倾听,也就学会了尊重别人,学会了真诚处事,学会了关心,也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学会倾听,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生动、更精彩,也会使我们的学生获得一把学习的金钥匙。让我们的学生都拥有"千里眼,顺风耳"!享受写作的乐趣,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猜你喜欢
火烧云事物学会
美好的事物
《火烧云》的“变”
火烧云
火烧云
学会分享
火烧云
奇妙事物用心看
学会分享
TINY TIMES 3: A REAL HIT
学会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