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嗑而生的向日葵

2016-05-14 09:08卜显军
知识窗 2016年7期
关键词:太阳神花盘葵花籽

卜显军

中国人喜欢嗑葵花籽,抓一把瓜子在手里,用另一只手的拇指尖和食指尖,把葵花籽一颗一颗地送到牙齿中间嗑,皮吐出来,仁吃下去,一会儿工夫,一座“瓜子皮山”就造出来了。“嗑瓜子”在中国是那么的普遍,有人便觉得向日葵原产自中国,其实,它的起源地是在今天的美国东南部,直到明末才传入中国。

有一个传说:一位海洋女神爱上了太阳神阿波罗,可阿波罗却并不搭理她,于是她便每天注视着天空,望着阿波罗东升西落。最后,海洋女神变成了向日葵,永远追随着太阳神。这虽是一个传说,却很好地说明了向日葵的特性。

最初,向日葵在外形上与菊芋很像:植株上有很多分枝,花序比较小,“花瓣”是红紫色,果实也只有5毫米长。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北美原住民开始着手“改造”这种种子中富含油脂的植物。随着一代又一代的选育,向日葵的茎不再分枝,花变大了,“花瓣”从红紫色变成了黄色,更重要的是果实也变大了。

进入17世纪,向日葵的食用价值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当时向日葵籽采用嗑食已经很普遍了。18世纪初期,英国人从葵花籽中榨取油脂成功,从此,世界上开始有了葵花籽油。19世纪中期,俄国人把向日葵作为油料作物大面积种植,到了20世纪60年代,向日葵得到了迅速扩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对食用油的品质越来越重视,尤其是对脂肪酸的成分更为关注。研究表明,向日葵油中的亚油酸对人体具有保健防病作用,这一发现极大地刺激了人们对向日葵的需求。目前,向日葵与大豆、油菜、花生成为世界主要的油料作物。

向日葵传入我国是在明朝末年。明末学者赵崡在《植品》中写道:“又有向日菊者,万历间西番僧携种入中国。干高七八尺至丈余,上作大花如盘,随日所向。花大开则盘重,不能复转。”这段文字表明了向日葵是由西方来华传教士引入的异域植物,同时也描述了向日葵花盘向日的习性——开放之前,花盘随着太阳转动,开放之后,便不再转动。

明末的王象晋在《群芳谱》也介绍了向日葵:“丈菊,一名西番菊,一名迎阳花。茎长丈余,干坚粗如竹。叶类麻,复直生。虽有旁枝,只生一花;大如盘盏,单瓣色黄,心皆作窠如蜂房状。至秋已转紫黑而坚。取其子种之,甚易生。”这段记载最值得注意的是,它收录了向日葵的三个名字,而且都不同于《植品》中所用的名字。

很有意思的是,向日葵在中国别名特别多,在汉语的各地方言中又有各种不同的叫法,比如:唐山人叫“日头转”,承德人叫“朝阳转”,任丘人叫“望天转”,济南人叫“朝阳花”,昌乐人叫“向阳花”,莒县人叫“转日葵”,栖霞人叫“转日莲”,邵阳人叫“盘头瓜子”,等等。

向日葵在明代末年传入中国后,先是被作为观赏和药用植物进行了零星栽培,它的花盘、茎叶、茎髓、根、花等均可入药。到清代,人们发现葵花籽炒食是一种很不错的零食,于是逐渐推广栽培,那时在云南和贵州等地的市面上常年都有葵花籽销售,到了清代末年已经是全国人民都嗑起瓜子来了。

猜你喜欢
太阳神花盘葵花籽
葵花籽,摆一摆
小蜜蜂与向日葵
小事家族
“我的葵花籽”
梁晓君 在太阳神赢得自信人生
父子携手
麦汉霞 在太阳神开启崭新人生
太阳神照耀太阳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