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模板工程质量事故的预防措施

2016-05-14 19:12牛卫波孙海涛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6年9期
关键词:模板工程预防措施

牛卫波 孙海涛

摘 要:模板工程的施工是确保现场施工安全及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关键,文章对模板支撑系统变形及丧失稳定性而破坏、模板支架基础变形导致模板沉降、拆模过早、涨模等常见工程质量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结合工程实际及以往工程经验,提出预防措施。

关键词:模板工程;质量事故;预防措施

模板工程的施工缺陷和质量事故直接影响混凝土施工质量及施工现场的安全,施工现场模板坍塌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事故,模板施工缺陷将导致混凝土不可逆转的质量缺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文章根据以往工程事故的经验总结,对模板工程施工安全及质量事故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预防措施。

1 模板的支撑失稳破坏

1.1 事故特征及原因

一般常用的模板支撑系统为钢结构管件,钢结构的破坏主要为失稳破坏,失稳破坏没有任何事前征兆,属于脆性破坏[1]。因支撑系统失去稳定, 造成模板支架坍塌安全事故,往往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事故及巨大的经济损失。导致模板支撑失稳破坏的原因很多,根据以往事故经验分析,原因基本分为五类:模板支架钢管及扣件材料质量达不到规范要求;模板支架未经过计算及设计,方案照抄照搬;模板支架未经过计算并获得批准的设计方案施工;混凝土浇注时,施工操作不当;模板支架底部基础不坚固不能承受上部荷载。

1.2 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

根据模板支撑系统的破坏特征,我们应对模板支撑系统施工予以足够重视,千万不能有“立木顶千斤”的陈旧观念。材料是确保模板支架质量的前提,未经进场验收并通过的材料,严禁投入使用,做好现场材料的保管与保养工作。项目部技术人员应该根据结构特征,编制经计算和合理构造的模板设计施工方案,重要部位施工方案必须经公司一级主管总工办审核和批准,达到一定规模的模板工程(如大型模板工程)应由公司质量及质保部门组织相关专家评审[2]。加强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及控制是保证方案执行的核心,现场施工应严格按照经过批准的方案施工,未经验收的模板支架严禁使用。为确保模板支架基础的承载力达到设计要求,合理确定下部支撑楼板的数量,在模板底部支架部位合理增设符合设计计算要求的木板或混凝土基础,以确保模板支架地基稳固。

2 底层模板支架沉降

2.1 事故特征及原因

底层地基土质如处理不当松散和受力变形,往往会导致模板整体下沉,如未及时发现并加固,则将会导致浇筑过程或成型时的混凝土梁板整体下垂,如果跨度较大的梁板空间起拱不当,将导致该梁板下沉成为不可逆转的质量缺陷,严重时将影响美观。导致模板支架底部下沉的原因有三类:基层回填土未经计算和验算要求进行夯实;立管底部垫块面积不足,导致土层局部应力过大;模板密封不严,浇水浸湿模板时,水滴落土层,导致土体湿陷变形。

2.2 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

严格控制支撑模板底层地基土质的夯实系数,对回填土层较厚的模板地基土层应做好分层夯实处理,并按照要求取样检测,确保地基土层承载力达到设计计算要求。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设置立管底部垫块,确保垫块底部平整。做好模板拼缝密封工作,杜绝施工人员模板浸湿时,野蛮施工,有条件情况下,对底部土层进行塑料覆盖。

3 过早拆除模板底模

3.1 事故特征及原因

未按照规范要求过早拆模,轻者导致混凝土表层粗糙损坏,混凝土内部出现细微损伤,影响结构主体验收,严重者导致混凝土开裂甚至垮塌[1]。导致施工单位过早拆模的主要原因分为三类:施工技术人员对施工规范不熟悉;施工分包单位为经济利益驱动加快模板周转,导致模板提前拆除;如在冬季施工,过早拆除模板或未采取加强保温措施,将会导致砼结构强度降低。

3.2 过早拆模预防措施

为预防过早拆模带来的质量隐患甚至安全事件,施工单位应避免过早拆除模板。施工单位技术人员应熟悉相关的技术规范,并做好劳务人员的安全技术交底。建立健全项目现场拆模申报制度,并严格执行,避免弄虚作假提前拆模。加强同条件试块的现场管理,真正做到构件与对应试块在同条件下养护,保证构件与试块混凝土有相同的混凝土强度增长速度。

4 涨模与炸模特征及原因

4.1 事故特征及原因

由于混凝土浇筑侧压力作用,导致模板变形或模板炸开,严重影响混凝土浇筑质量和施工现场安全,每年由于炸模导致的安全事故枚不胜数。施工现场模板支设往往根据以往的施工经验,导致模板刚度和强度不足,产生涨模或炸模,混凝土在浇筑和振捣时,会对模板侧壁产生较大的侧压力,尤其是柱和墙模板,导致模板变形的原因分为三类:模板方案设计未按照混凝土浇筑高度进行设计计算,盲目套用数据,导致模板刚度和强度不足;施工人员没有严格按照经设计计算并经过审核批准的方案施工,按照以前施工经验盲目套用;混凝土施工浇筑高度过高,振捣棒直接振捣模板导致拉扣松动。

4.2 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

为预防混凝土浇筑导致模板炸裂或涨模,施工单位应引起高度重视。施工现场技术人员应根据混凝土构件的特征及混凝土浇筑方案,选择合理参数,对模板进行设计计算和构造,避免盲目套用以前施工方案[1]。现场应加强对模板验收,严格按照施工方案和验收规范,对模板进行验收未经验收及验收不合格的模板,严禁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现场过程应严格控制柱及墙的混凝土一次浇筑高度,严禁野蛮振捣,使混凝土浇筑与模板施工方案达到有机的统一。

5 模板质量通病

5.1 模板质量通病的分类

模板质量通病共分以下十类:拆除模板后,发现砼构件实际位置与建筑物轴线位置偏移;混凝土结构层标高及预埋件、预留孔洞的标高与施工图设计标高之间有偏差;混凝土柱、梁、墙出现鼓凸、缩颈或翘曲现象;混凝土表面出现蜂窝,严重的出现孔洞露筋;模板原因导致混凝土表面污染或模板表面水泥浆不清除即涂刷脱模剂,造成混凝土表面出现麻面等缺陷;模板内残留木块、浮浆残渣、碎石等建筑垃圾,拆模后发现混凝土中有缝隙且有垃圾夹杂物;由于封闭或竖向的模板无排气孔,混凝土表面易出现气孔等缺陷,高柱高墙模板未留浇捣孔,易出现混凝土浇捣不实或空洞现象;由于模板支撑体系选配和支撑方法不当,结构混凝土浇筑时产生变形;梁身不平直、梁底不平、下挠:拆模发现梁身侧面鼓出有水平裂缝,掉角、上口尺寸加大、表面毛糙、局部模板嵌入柱梁间,拆除因难;炸模造成截面尺寸不准、鼓出、漏浆、混凝土不密实或蜂窝麻面。

5.2 预防模板质量通病的原则

为预防模板质量通病发生,减少和避免由于质量和安全造成的损失,施工现场技术及管理人员应从以下几个原则进行控制:施工前进行图纸会审,避免建筑图与结构图矛盾导致的结构支模错误;编制模板工程专项方案,方案必须经过审核和批准;做好模板施工技术交底,让施工人员熟悉图纸和方案要求;严格控制模板施工尺寸和位置偏差,做好施工放样和施工测量控制;模板支设方案与混凝土浇筑方案应该统一;施工技术人员应熟悉熟悉模板工程技术,避免盲目抄袭和参考施工方案;质检人员应做好进场材料的质量控制及模板支设和拆除的施工控制;建立健全施工现场的模板施工管理制度,并进行有效考核。

6 结束语

文章对模板工程质量事故的常见形式及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针对不同质量事故的特征及危害形式,在管理和技术层面提出了不同的预防措施,该预防措施有助于避免和减小模板工程质量事故对工程造成的损失。

参考文献

[1]卢循.建筑施工技术[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

[2]建筑施工手册第五版编委会.建筑施工手册(第五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模板工程预防措施
混凝土裂缝的形成、处理和预防措施
Go on the safest trip 踏上最安全的旅程
建筑工程中清水混凝土模板施工技术探析
桥梁墩台施工工艺与技术要点分析
主体模板施工技术在建筑模板工程中的应用
建筑工程模板工程施工技术应用
浅谈矿斜巷小绞车运输事故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煤矿井下测量误区与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