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场作文的规范性

2016-05-14 00:13刘应福
高中生学习·高二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规范性议论文文体

刘应福

考场作文是对考生人生经验的积累、人生价值观的取向、语言的储备和驾驭等综合能力的考查和检测。高考既然是为国家选拔人才的考试,它就具有筛选和淘汰功能,因而它对同学们规范性方面的要求是极其严格的。

作文的规范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书写的规范性]

字是人的“第二容貌”。书写不规范,作文阅卷老师见卷生厌,生恼,甚至生恨,怎愿细读作文,给予青睐和高分呢?

有的同学,书写汉字的时候,把一点写成一横,把一撇写成一点,把三点写成一竖,把一竖写成一竖钩……汉字基本笔画写得不规范,体现了为人的不严谨,求学的不扎实,做事的不认真。

有的同学打标点符号清一色用一个“点”。顿号、逗号、句号全无分别,也不占格,肯定不行。

此外,像破折号、省略号,均应占两格。每段开头应空两格起始。全文字迹墨迹应保持一致,不要一会儿写蓝字,一会儿写黑字,给人以草率、抄袭或拼凑之感,影响阅卷老师判卷时的心情。

如某字写错了,在字面上轻轻划一斜杠即可,不要用透明胶改正。不要在字面上打杠、打叉或在字旁写上“不要”二字,确保书写的整体清洁和卷面的工整、美观。

[语言的规范性]

不少同学,喜欢在文章中夹一些“古词语”或古代汉语的虚词,文白夹杂,不伦不类,给人以酸溜溜文气不畅之感。

如有人写《旧书》:“……历史是一本旧书矣!微微泛黄之封面,是时间流逝之结晶,是世事沧桑之见证。略显粗糙之书页,有人翻之,阅之;有人恸之,哭之;有人感之叹之。开怀大笑者有之,热泪纵横者有之,捶胸顿足者、掩卷沉思者,亦有之……书旧智不旧,事旧识常新。古书兮古书,是良师,是益友,亦可谓之为伴侣、爱人矣……”

此段文字中的“之”“兮”“矣”等古代虚词,夹在白话文中,使语体风格不纯粹,不协调,读来令人感到十分别扭,应代之以“的”“啊”之类的现代新词。

有的同学,喜欢在文章中使用英语,明明用“再见”即可,非要写成“good-bye”;明明用“宝贝”即可,非要写成“baby”。写人的姓名,也喜欢用“阿Q”“阿A”“阿B”代称。试想一下:英文文章里,保留过汉字没有?显然没有!即使要写中国的人名、地名,也非得翻译成汉语拼音或英文词汇不可。方块汉字是坚决不能夹杂在英文之中的。英语尚且如此,我们的汉字文章,为什么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有的同学,在写作的时候,喜欢滥用网络语言,用什么“粉丝”“美眉”也就罢了,用什么“屌丝”“木有”,就太粗俗了,说不过去。某些网络语言过于低俗,错别字连篇,破坏了汉语语言文字的纯洁性,因此,网络语汇还是少用或不用为好。

须知,高考是要求同学们把最美的思想用最美的语言展示出来,才能“美”得高分,金榜题名。

[材料的规范性]

议论文中的材料、论据,要十分确凿,真实,不要生编乱造,无中生有,也不要去引用“电视剧”“小品”和“戏说”的历史素材,以讹传讹,影响文章的说服力。

要引用历史、语文教科书中的规范史料。

引用材料的时候,尤其是引用一连串材料的时候,材料与材料之间的排列次序,不要率性而为,散马由缰,而要精心梳理,规范顺序。

例如:……学,然后知不足。首先必须学,而且要不断地学。只有这样,才能获得较多的知识,使自己不断进取,不断进步。鲁迅说:“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列宁说:“最有害的,就是自以为我们还懂得一点什么。”巴浦洛夫说:“你们在任何时候也不要认为自己什么都知道。”朱熹有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毛主席说:“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

这段文字,引用了不少名人名言。材料与观点肯定是和谐的,但名人的先后次序,国别顺序不科学,不合理,杂乱无章。应从外国到中国,从古代到现代;或从中国到外国,从现代到古代。如先引用巴浦洛夫、列宁的话,再引用朱熹、毛泽东、鲁迅的话,这样的顺序就比较合理,显得作者构思有条理,思维有次序,逻辑感强。

[文体的规范性]

现在的考场作文一般不会限制文体,其实“文体不限”,并不是不要文体,而是在下笔之前,同学们有了选择文体的自由,不再受单一文体的限制,这样使大家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个性。但同学们也必须明确一点:下笔之后,你便只能选择一种文体,而一旦选定了文体,就应该保持所选文体自身的规范性,要鲜明地表现出文体的语言特征,而不是信马由缰,随意草就;也不是非驴非马、四不像;更不是大拼盘、大杂烩。

有人写议论文,其结构不是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安排,而是开头、结尾发点议论,中间讲一大段生动、具体的故事。这样的文章,到底算记叙文呢,还是算议论文呢?

都不算!

有人写记叙文,也喜欢首尾议论,并且议论的篇幅有时竟然还超出了记叙的篇幅,他不是以细节的描写取胜,而是以“感悟”“发议论”为重点,为核心,这样的文章,文体也不规范。

要记叙就一门心思地去记叙,尽量少议或不议。要议论就纵笔议论。议论文中的事例,应点到为止,不铺叙,不扩展,重在分析与评价,为议论作事理的支撑。

最后,要强调的是:有的同学把作文题目写掉了。文章内容不足800字,错别字连篇,开头来两则“题记”,结尾来一则“后记”,都是作文文体不规范的表现,应予以规避。

想一想我们小学、初中、高中的语文课文,有几篇课文有“题记”“后记”的?一篇也没有!名家名作其实就是对我们进行无声的示范啊!

猜你喜欢
规范性议论文文体
议论文阅读专练
规则与有效——论哈贝马斯言语行为的规范性
轻松掌握“冷门”文体
Get两种论证法,一举拿下议论文
自然资源部第三批已废止或者失效的规范性文件目录
简谈“议论文”写作
文从字顺,紧扣文体
作为非规范性学科的法教义学
我国知识产权判例的规范性探讨
若干教研文体与其相关对象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