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戏曲演员创造人物的艺术构想

2016-05-14 06:13曹威治
艺海 2016年9期
关键词:湘剧田汉戏曲

曹威治

[摘要]戏曲演员创造人物时,必须有充分的艺术构想。要以感受为基础,以想象为动力,以情感为纽带,通过感知、感觉、感受、感悟,调动一切艺术手段,塑造出表里一致、神形合一的舞台形象。

[关键词]戏曲表演艺术构想

戏曲演员的任务,就是通过自己对角色的认识和艺术构想,把握人物的个性特征,运用一切艺术手段,塑造出装龙似龙、扮虎像虎的舞台形象。一个演员的创作材料,除剧本、生活、技术等之外,最重要的材料就是自己。也就是说,必须通过艺术构想,运用好自身这块材料,使其既是材料,又是创作者,最后成为一个活生生的艺术成品。因而,这个创造人物的艺术构想过程是感知、感觉、感受、感悟的过程,也是艺术形象(扮演的角色)由受孕、发育到形成的过程。

一、感知是艺术构想中创造人物的基础

在今年的湘戏晋京展演中,我扮演了新创湘剧《田老大》中的彭秋月一角。说真话,我一个生长在改革开放后的新生代女孩怎样能体会到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湘剧女艺人的心路历程呢?导演童晓阳先生说:“表演要从感受开始,感受是演员表演的基础。你只有认真阅读剧本,深入到角色之中去感受她、感知她,才能找到创造人物和角色构想的灵感。”的确,通过深刻地分析剧本、理解剧本、吃透剧本,使我渐渐地走近了角色,走进了人物的精神世界。我扮演的女主角彭秋月,不光是生活在灯红酒绿中甚至有点被人包养的戏曲名伶,也是一个对戏、对美、对爱有着强烈追求和民族气质的中华女性。她外表婷婷玉立,十分讲究,颇有风韵和气度。在那个年代,身为“下三流”的戏子,她既爱湘剧,也爱自我;既爱打扮、爱炫耀、爱人家吹捧,但也有着独立的人格与自尊。她深深懂得,在那样一个社会,对于一个地位不高、又历经磨难的下层女艺人来说,不但要唱得一手好戏,还要寻找一把让自己能够生存下去的保护伞,而又不失自身的尊严。所以,她在军阀李栋埔的追捧、保护、供养下,生活上较一般艺人似乎“高人一等”。因而一开始,她十分自傲、清高、得意、飘逸,眼角总是朝上的。但她本质是好的,尤其是要强的个性又决定了她不失尊严的人格。她时刻用心、用情来维护自己的艺术领地乃至生命价值,可以说她为人不卑不亢、经纬分明。如听到要安排她与著名小生刘少卿同台配戏演《抢伞》时,她毫不迟延地断然拒绝,斩钉截铁地说:“一个为日本人演戏的人,不配与我同台!”就是不愿与“汉奸”同台演出,否则是她的耻辱。可见,她具有一定的艺术追求与爱国情怀。尤其是田汉的一番话,对嗜戏如命的她,有如受到刺激、冲击、震动,令其感悟。是这个“田老大”的出现和启迪,使她看到了一个新的自我和艺术道路上新的人生。所以她由“蔑视对方”到“登门求教”,由怀疑田汉逐渐转变为敬佩田汉、感恩田汉、跟定田汉。

通过对人物的感知、感觉,使我深刻地感受到:刻画一个角色,不是简单地模仿她,表面地描摹她,而是要体会她的处境,走进她的心灵,用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去接近她,塑造她,方能扮演出与众不同的“这一个”。

因而,感知是艺术构想的基础。一个演员,除要具备良好的基本技艺,还需要敏锐的感受能力,能抓住最典型的现象和细节。艺术构想中的感受,是生活中感受的继续,但又不同于生活中的感受,它包括对内心视象、视觉听觉、想象的感知。这种感知应十分精细和鲜明,以保证艺术形象的生动性、具体性及艺术构想的准确性。

二、想象是艺术构想中表演的翅膀

戏曲演员创造角色的艺术构想,既离不开外部技巧(戏曲程式和基本功),也离不开充分使用内部技巧(感知感觉与体验),不但要运用“假使”,更要展开“想象”。通过多年来的舞台实践,我认识到:戏曲表演艺术既是感知感受的艺术,又是展开无穷想象的艺术。如果说感受是基础,假使是开始,那么想象就是发展。这种想象,是艺术构想的形象思维。

如大型湘剧《田老大》中的第一场,出场之前,前面的戏已经反复对我扮演的女主角彭秋月进行了多处介绍和铺垫,已达到了“未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感觉——这是个曾经从该戏班起步,并已红极一时的湘剧名优,必须好生伺候。我便想到,她的出场必须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给人一种与众不同的视觉冲击。也就是说,第一个亮相必须精彩。于是,我调动形象思维,展开丰富的想象,关于人物向导演提出:可不可以披上一条大纱巾?以揭示她当时的“珠光宝气”“花团锦簇”及“环佩叮当”。这像“水袖”一样的大纱巾舞动,可表现出彭秋月重回旧地时那种趾高气扬的神态与心态,以此增强形象感。而接下来的戏,当她在田汉的开导、教诲、启迪下,对社会、对人生、对未来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和思想升华后,关于第七场的出场,在我的艺术构想中,她应是一个洗尽铅华、重拾朴实自我的劳动者形象。我又向导演提出:第七场的上场,应去掉纱巾而系围裙并手端粥盆,与第一场身披华服形成鲜明对比,以表现她已融入到了“湘剧抗敌宣传队”这个民族救亡的大家庭之中。这两处提议,不但得到了导演的认可,也在排演中得到了良好的应证。

事实说明,想象确实是演员艺术构想的重要手段,一个剧目,主题的孕育和角色形象的形成,主要靠艺术想象来完成。如果没有创造性想象,一切构想都是机械的、生硬的、平面的,甚至照本宣科的。

总之,以感知为基础,以想象为手段,再以情感作为纽带,就形成了演员在创造人物时艺术构想心理活动的特殊结构形式。这几种构想因素又不能截然分开,只有和谐统一地结合,才能完成艺术创造的任务和使命,塑造出形神兼备的舞台形象。

(责任编辑:尹雨)

猜你喜欢
湘剧田汉戏曲
“踩麻石”的戏曲
——湘剧之形成与发展探微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曹汝龙湘剧艺术六十周年专场演出
湘剧《云阳壮歌》剧本研讨会
中小学校湘剧传承的实施现状与建议
简论田汉抗战期间的诗词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第32届田汉戏剧奖获奖名单
“五四”回望:论20世纪四五十年代田汉的戏剧批评
论戏曲批评的“非戏曲化”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