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湘剧传承的实施现状与建议

2019-03-04 19:17陈胜国张玉瑶
音乐教育与创作 2019年6期
关键词:湘剧株洲市进校园

□ 陈胜国 张玉瑶

2015 年7 月,国务院在颁布的《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 文件中明确要求,学校教育应加强优秀戏曲文化内容的普及。2017 年,中宣部、教育部、财政部、文化部联合发布的《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也明确指出全国大中小学应结合学校教育实际及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特点,坚持多措并举,选择优秀、经典、适合学生观看的戏曲艺术作品进校园。由此,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等印发了《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方案》,湘剧作为湖南省重要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深受广大湖湘儿女的喜爱,被列入了重点推进的项目。

一、中小学校湘剧传承的实施状况

随着戏曲传承的相关政策相继落实,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校开展戏曲进校园的活动,湘剧在湖南省中小学校中的传承工作也逐渐展开。湘剧主要流行于长株潭及其周边地区,因此,湖南省按照相关要求选择了长沙、株洲等地的中小学校进行湘剧传承的试点工作。相关资料显示,株洲市是全省率先探索戏曲进校园模式的城市之一,2015 年,株洲市教科院开展了“戏曲动漫进校园”活动,选择了市内31 所城市与农村学校参加,近七千名学生参与活动,收到了很好效果,产生了较大影响;在此基础上,株洲市教科院、株洲市音乐教学专业委员会于2016 年将株洲外国语石峰学校、云田学校、银海学校等中小学校确定为湘剧传承试验点,当年暑假在这些中小学校举办的小戏迷小戏骨学习班更是芳华初绽。同时,长沙市在中小学校的试点工作也同步展开。在经过了一年的实践后,湘剧在中小学校的传承工作扩大到了长沙、株洲、湘潭的多所中小学校,进入了传承工作的推进阶段,传承方式采取有开发校本课程、纳入课堂教学、组织戏曲社团、开办湘剧小戏骨班与观看湘剧演出等,传承内容主要是传统的经典折子戏。几年来,中小学校实施湘剧传承取得了明显成绩:建立了湖南省中小学校湘剧传承基地,开发出了校本课程,成长了一些湘剧社团,尤其是培养了一批小戏骨。如2017 年株洲市外国语石峰学校湘剧传承基地小戏骨班何琬婷、任予熙、李林静、李俊颜主演的湘剧高腔《白兔记》之《打猎》荣获第二十一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小梅花奖项,小将军扮演者何琬婷同学获“小梅花”金花称号,李三娘扮演者任予熙获“银花”称号; 2018 年第二十二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中,株洲市天元小学选送了湘剧选段《柜中缘》,四名主演刘梦琪、余明轩、李冠绮、余明择展示了湖南湘剧艺术的魅力,一举夺得“金花奖”,并且在湖南省第六届中小学校艺术展演活动中获得了一等奖。通过调查了解,我们也发现目前各地中小学校湘剧传承工作的进展不尽一样,如在株洲市的中小学校中,传承方式多样,传承的内容也会因传承方式的不同而有所变化;而在长沙市的中小学校中,主要的传承方式是开办小戏骨班和观看演出;湘潭市只是在其他种类戏曲进校园活动中一起组织学生观看湘剧的演出。

二、中小学校湘剧传承存在的主要问题

1.湘剧传承的受众面相对较窄

大部分中小学校的传承方式是开设小戏骨班与观看演出,由于班额和学校场地等条件局限导致湘剧传承对象只是部分学生,未参加小戏骨班与未观看演出的学生对湘剧的了解基本为零。有中小学校领导反映,他们请戏曲传承中心的湘剧传承人去学校作讲座,因为学校最大的场地只能容纳400 人,而学校一个年级至少有600 个人,举行一次讲座连一个年级都不能完全普及到;加之目前参与湘剧传承的中小学校也只是部分学校,由此可见,参与湘剧传承的中小学校学生还只是少部分参加,从传承地区来看参加学生的比例就更小了。问题最主要的原因是开展传承工作的力度不够,许多开展湘剧传承工作的中小学校一个学期只会举办一次演出或是一次讲座,这就直接导致了问题的出现。

2.湘剧传承活动缺乏持续性

虽然承担任务的中小学校都按照相关要求进行了湘剧传承工作,但是我们发现许多学校开展了一、二次活动后就停滞下来了,在有关部门的推动下才继续进行。造成问题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多层面对湘剧传承的重视度不够,二是相关经费不足。从政府、社会、到学校都要进一步重视湘剧传承工作,尤其中小学校关系工作的具体落实,而经费问题又是学校落实的关键所在。中小学校开展传承活动的经费使用主要在三个方面:聘请湘剧教学的专家师资、湘剧传承的基础条件保证、组织演出与参加比赛。由于支持经费有限造成学校投入经费大大增加,导致了一些学校的传承工作被迫中断而缺乏持续性。

3.湘剧传承的教学资源较为匮乏

中小学校湘剧传承内容主要是传统的经典折子戏,比较单一,和新时代中小学校学生的审美需求有距离,对传承教学与活动组织有较大影响。教师要备好传承教学课,必须浏览大量的湘剧视频、查阅很多的湘剧文献,而目前大部分的湘剧视频都是没有字幕的,需要教师靠自己的耳朵去听,然后进行整理。由此可知,若要进一步开展好湘剧的传承工作,应该对湘剧的教学资源进行必要开发,解决湘剧传承过程中教学资源匮乏的问题,并利用新技术、新载体丰富湘剧表达内容,赋予其时代新内涵,更加贴近中小学校学生。

三、中小学校有效开展湘剧传承的建议

湘剧是集音乐、舞蹈、诗歌等多种艺术形式相结合的综合体裁,有其独特的艺术形式与丰厚的文化价值,需要我们进一步做好中小学校湘剧的传承工作。

1.采用教学实践观摩相组合的方式面向全体学生

中小学校有效开展湘剧传承工作,首要是解决好受众面窄的问题,达到全体学生参与其中。所有参加传承的中小学校在传承方式上都应探索教学、实践、观摩相结合的方式,也就是采取观看湘剧演出、进行湘剧知识普及教学、组织湘剧实践体验三种形式相结合进行传承工作,其他的传承方式各校可以根据自身学校情况取舍。这样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一项或几项活动,使每一位学生都参加进来,真正面向全体学生,发挥出传承工作的最大效益。

2.学校与社会共同开发湘剧传承优质资源

拥有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是湘剧在中小学校有效传承的前提。就现在的情况而言,只是一味运用单一的传统经典折子戏教学资源,不仅不利于湘剧本身的传承发展,而且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大大降低。要邀请湘剧艺术家进校园入课堂,与学校音乐教师一道组成湘剧教学资源开发研究的骨干队伍,精心编配湘剧的传承内容。不仅如此,学校还可以定期举办湘剧教学研讨活动,吸收湘剧团体的社会演出人员参加,通过交流借鉴教学与实践成果,有力推动湘剧教学资源的开发。学校要充分利用现代新技术、新平台,融合新理念、新表达,创新湘剧传承的实施手段。在政府投入的基础上,吸纳社会资金参与,共同开发适合中小学校传承特性和中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湘剧优质资源。

3.健全校内开展湘剧传承活动的常态机制

实现中小学校校内开展湘剧活动的常态化,是湘剧在中小学校传承的重点。需要从机制上着手,形成推动湘剧活动开展的合力,提升活动质量。在工作落实层面,学校领导重视固然重要,但教师能动性和学生积极性是关键,要培养教师湘剧教学兴趣、主动性和认同意识等个体属性,发挥他们在开展湘剧活动时对学生的影响力和控制力;要采取表扬奖励、角色竞演、成绩台账制度,不断调动学生参与湘剧活动的积极性。在健全考评机制上,学校应细化指标体系,做到考评工作定期进行,考评结果要和教师、学生评优评奖密切挂钩。在条件保障和奖励措施方面,学校应按照相关规定落实,真正保障活动组织必备的服装、道具、人力、经费等投入到位,学生、教师参加各类比赛获奖的兑现。

结语

湘剧作为湖南省的地方大戏,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遗产名录。在中小学校实施湘剧的传承工作是湘剧传承保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对中小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增强文化自信的有力手段,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形成合力,不断推进。

猜你喜欢
湘剧株洲市进校园
槐庭槐花开
——湖南省株洲市秋瑾故居之歌
株洲市白石港河道治理探析
“踩麻石”的戏曲
——湘剧之形成与发展探微
曹汝龙湘剧艺术六十周年专场演出
湘伢湘妹子,学湘剧
湘剧《云阳壮歌》剧本研讨会
舞龙舞狮进校园
乌兰牧骑进校园
优秀剧目进校园
株洲市:建章立制,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