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导入方法在中职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2016-05-14 07:13毕国辉
关键词:中职物理新课导入方法

毕国辉

摘要:古语云:“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心中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己。”所以,学习要有动力,而动力来源于兴趣,既提高课堂效率,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物理是一门自然规律的基础学科,抽象,枯燥。那么通过导入环节的方法及策略,引起学生的兴趣,就成为一堂课成功的关键。本文着重探讨了新课导入方法在中职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中职物理,新课导入;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9-046-1

语言是一门艺术,不同的语言会引起不同的效果,不同感情色彩的语言会给人不同的感染。要想让学生产生兴趣,教师要表现出对知识的极大兴趣,带着激情的语言,让学生感受到你对知识探索的激情,学生会对知识也会产生探求的欲望。再通过物理史料的小故事,唤起学生对科学的热爱,激发学习兴趣。则一堂物理课就成功了一半。

学生能够集中听课时间,约20分钟左右,要想让学生一直集中注意力听完完整的一节课,就必须让学生全程参与进来,以人为本,学生为主体。中职学生学习能力和被动接受能力差,所以,传统的教学手段,已经不能胜任。它强调接受掌握,忽视了探索与发现,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那么,让学生全程参与,让学生成为知识探究的主人尤为重要。然而,不同课题导入方式要不同。

一、教师积累的语言导入

1.借助物理学史导入。例如,课题:电磁感应:人类发现电和磁已有两千多年了。在这漫漫的时光里,人们认为电就纯粹是电,磁就纯粹是磁,它们之间不存在任何联系的。直至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通过实验,发现了通电导体周围的小磁针会发生偏转的现象,才揭示出了电和磁两者的联系,有人说这是“电生磁”。既然电流可以产生磁场,那么,能不能反过来利用磁场来获得电流呢?

即能不能实现“磁生电”呢?这在当时是十分引人思考的问题。接着,介绍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在1831年解决了这个问题。法拉第是怎样研究这个问题的呢?最后又得出什么结论?这就是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本课是通过回顾物理学发展史导入。任何重要物理现象及规律的发现,都有它的时代背景。用回顾物理学史引入新课,使学生就像当年科学家一样,去思考问题,研究问题,发现新知识。

2.借助精彩小故事导入。例如,课题:机械运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驾驶战机在2000米高空飞行的时,感觉脸旁有一个小东西,飞行员还认为是一只小昆虫,伸手就抓了过来,奇迹的事情发生了,抓到的竟是一颗子弹。此时提问,这名飞行员为什么有这么大的本领呢?什么情况下我们也能顺利抓住一颗飞行的子弹?

学生对故事感兴趣,我们就投其所好。物理学史一书中有趣的故事很多,老师可以多看看。课堂导入时,讲点与之联系紧密的小故事,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借助生活现象导入。例如,课题:摩擦起电,两种电荷:秋天,天气干燥,当晚上脱掉身上的化纤衣裤时,能听到“啪啪啪”的声音,甚至,闪出火花;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利用学生身边的现象导入新课,使学生有种亲切的感觉,也会触类旁通;当然,还可以举举新奇的事例,创设引人入胜的情境,打开奇思妙想的天窗。

二、借助演示实验导入

物理教学中经常使用演示实验。如牛顿第二定律的导入,教师不仅可以举出生活实例,还可以直接通过操作牛顿第二定律的演示实验或者借助多媒体演示实验的辅助导入新课。直观的物理规律展示,会对学生产生物理规律的直接冲击,从而,印象深刻,理解深刻。

三、借助学生操作实验导入

在平日的教学过程中,有些课题,不一定要按照固定的套路,固定的教法来上课。应本着“教无定法,学无定式”的方式,课本上原本没有的实验,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安排需要,教学生进行操作演示。亦或,把教材的演示实验改编成操作实验来做。

例如讲解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教师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一个小实验。在课桌上把两个相同的小车上,放上不同质量的砝码,一个质量大一些,为M,一个质量小一些,为m。先让质量小的小车静止,然后,用手快速推动质量大的小车,给它一个初速度。在惯性的作用下,两个小车发生碰撞,会看到两车都没有停下来,质量大的小车会推动质量小的向前移动一段距离。相反,先让质量大的小车静止,用手快速推动质量小的小车,给它一个初速度。在惯性的作用下,两个小车发生碰撞,会看到两车都没有停下来,质量大的小车会从质量小的小车上获得一个初速度向前移动一段距离,而质量小的小车撞击质量大的小车后,被反弹回来。在这两个现象中包含着一个物理规律,认识这个规律,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那么到底是一个什么规律呢?下面我们就来探讨研究一下,则顺利导入新课。本节课利用了学生课堂可做的小实验的例子导入的。当然,生活中还有很多不同的例子,都蕴含着物理规律,通过身边的实例,和随时能做的小实验导入新课,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

四、借助学生预习情况导入

课题不同,教法也不同,有时借助学生预习的情况导入,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课题:电流:提问学生,自然界中存在几种电荷?各是什么电荷?电荷是怎么移动的?电流是怎样形成的?电流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电流是怎样定义的?几个问题问下来,学生实际上已经从别人的口中学完了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老师再讲,自然事半功倍。学生会从问题的设置中找到本节课讲解的线索。自然,会有极大兴趣,顺理成章进入课堂。

总之,新课导入方法及策略在中职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有很多,教无定法,学无定式,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学习动机,选择什么样的导入方法和策略都无所谓,只要是适合自己的,适合学生的都是好的方法。

猜你喜欢
中职物理新课导入方法
如何在中职物理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多媒体在中职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提升中职物理电学实验能力的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技巧及案例分析
中职物理教学的主导与主体
“上课时间太长,下课时间太短”的启示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
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