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平等教育,促进学生的情商发展

2016-05-14 07:53刘娜朱秀美

刘娜 朱秀美

摘要:中国传统教育一直以来都是以“接受性学习”为主,学生只能对教师“惟命是从”。这种师生关系严重扼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过度依赖,导致情商的依附性,再加上情感受到压抑,导致学生心理不健康,人格不健全,在性格上自私、孤僻,甚至仇视社会。为了改变这种应试教育下扭曲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良好的情商,通过开展平等教育,给学生渗透正确的亲情、同学情和师生情,来提高学生的情商,形成一种新型的民主、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促进学生情商的培养:学生情商现状;平等教育的重要性;以平等教育的理念提高学生情商。

关键词:情商培养;平等教育;平等教育思想的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5.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9-011-2

长期以来,中国的传统教育受儒家思想的束缚(师道尊严、唯师独尊),使教师在班级管理中一直处于绝对权威与支配的地位,学生只能对教师“惟命是从”。这种师生关系扼杀了学生学习主动权、失去独立思考能力,学生创造能力低下;同时过度依赖,导致情商的依附性,再加上情感受到压抑,心理不健康,人格不健全,很多孩子在性格上自私、孤僻,甚至仇视社会。为了改变这种应试教育下扭曲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良好的情商,通过开展平等教育给学生渗透正确的亲情、同学情和师生情。

一、学生情商现状

1.情商的内涵

情商(EQ)一词,源美国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家戈尔曼撰写的《EQ》一书,它主要表现为:认识自我的能力、管理自我情绪的自能力、自我激励的能力、了解他人的情绪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等。情商是指一个人情绪智力的商数,是情绪智力发展的标志,是测定人的“情绪情感”的一种指标。经过戈尔曼长期研究发现:人的成功,只有20%是由智商决定的而80%却取决于情商。情商教育是除智育外一切教育的基础,它决定了学生是否具有健康的人格、良好的品德、坚强的意志、和谐的人际关系,而这些都是学生立足社会的必要条件。

2.学生情商培养存在的问题

阿姆纳什维利曾说过:“每个孩子来到学校,不仅仅是为了学习,也是为了交流,交换玩具,说悄悄话”。但是教育资源短缺,供求关系紧张,教育关系不能够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所以多数班主任一味追求学习成绩的好坏,不断进行知识的灌输,无形之中用成绩将学生分成了三六九等,造成教育的不平等。例如,有些班主任对成绩优秀的学生和蔼可亲,对作业不能及时完成的学生冷言冷语;班级当中的评选更多时候是倾向于“乖巧、听话、成绩好”的学生,“作业马虎,调皮捣蛋”的孩子就很少有这样的殊荣。长期在这种压抑的班级环境下,这些被忽视的学生往往遇到挫折就灰心失望一蹶不振,形成自卑封闭的人格,觉得其他同学都看不起他,老师也对不起他,所以有一点小事就容易脾气暴躁,甚至跟老师和家长出现动手的行为。很多家长常抱怨自己的孩子无法交流,说几句话就发脾气,也是这种不平等教育环境下塑造了孩子不健全的人格和扭曲的情商所造成的,而这种现象在初中学生家庭比比皆是。

二、平等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也应该是为“人人”的发展。而“人人”是各有特色的,教师能否满足“人人”的需求,决定了我们的教育是否具有民主性、公平性。而平等教育体现了教师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他们,感受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他们有思想,有个性,有情感。由于传统教育观念的落后,大部分学生在班级管理中处于绝对最低层,只能听从命令,依命令行事。班主任的权威地位,久而久之演变成了武断,这无疑抑制学生个性的发展,忽视了学生的独立性和存在性。有时会造成学生心理上、行为上的无奈、消沉、痛苦、敌意、反抗、报复等消极后果。只有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学生才能敞开了心扉,心理能量得到充分的释放,心理承受力不断增强,能正确对待学习生活中的挫折,自我调节能力增强,能正确对待家长和教师的教导,形成强大的人格独立和健全的心理机制。

三、以平等教育提高学生情商

作为变革实施者的班主任应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情感需求,通过开展不同形式的平等教育,不断渗透学生的情感生活中,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1.平等教育教会学生关心他人

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爷爷奶奶的掌上明珠,这就导致很多孩子自私自利,行事唯我独尊,无法与人相处,严重影响与班集体的团结合作。例如:七年级的时候,班级值日表由劳动委员制定,我发现很多容易做的、室内的打扫工作,大多是安排女生,和与劳动委员关系好的同学完成,所以经常因为分配的不均衡,学生在卫生打扫上发生争执;为了解决这一矛盾,这学期我采取平均分配劳动任务的策略,把班级每项劳动任务用54张扑克牌标记,由学生自己抽签决定劳动项目,其中对特殊体质的同学班主任可以协商微调,融洽关心。同时我还事先安排班委将每项劳动任务完成的标准在全班征集、定稿,利用班会课重点强调每项劳动任务对班级卫生的贡献,让学生成为班级政策的制定者和实施者,明确劳动不分大小,任务不分轻重。公平公正公开的阳光管理理念在劳动中影响着学生的情商发展,让学生明白,人是具有群属性的,不可能独立的生存在社会上,一个人的力量必定是有限的。学会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学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使学生成为一个懂得有宽容心境和合作精神的人,会理解他人;会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会与他人团结协作,共同把事情做好。

2.平等教育教会学生感恩和宽容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主要场所,而父母又是其中的第一任老师。他们每天面临生活的各种挑战和巨大的精神压力,为了不给孩子带来悲观、失望等负面影响,他们不得不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进行自我激励。可以说,为了孩子付出了自己的青春和汗水,任劳任怨、不求回报。而我们的孩子,不懂得珍惜和感恩,只知道乱花父母血汗钱,而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孩子面对父母的批评和指责,置之不理甚至出现反抗和打骂的行为,践踏父母付出的爱。我一直在思考现在的孩子为什么不能理解和体谅父母的苦心?为什么孩子不明白学习的意义?难道真的是孩子没有“良心”和“人情味”吗?借《期中考试总结》家长会机会,我召开了一次《学会感恩》的主题班会。主题班会的所有议程通过小组议事的方式确定,这个时候每个有才华的孩子各显神通发挥自己的特长,有的要求表演,有的提出唱歌,最后确定两首歌曲《当你老了》和《听妈妈的话》。另外主题班会的幻灯片和主持人的讲稿,由班级“游戏达人”主动承担,连平时不爱学习的同学也主动争取,这种鼓励学生个性发展的,深受学生欢迎的活动机制,充分发挥了平等教育的最大功效。活动过程中,我通过播放陈宇老师的《来一斤母爱》MV视频(故事讲得是一个单亲的教师母亲为了孩子的学习付出自己的全部精力,最后因为癌症在孩子高考没结束的时候离开人世,这个孩子非常后悔,在上大二的一年时间里,手绘五十多幅漫画描绘了他妈妈的一生,最后因为伤心过度,无法拿起画笔,成为一幅没有结尾的作品……),很多孩子看到这里眼睛湿润了,似乎也长大了。最后一个环节我深深地感受到孩子非常有诚意的带着感恩和宽容的心双手奉上了给父母的一封感谢信,用最动听的歌声给各位家长演绎了《感恩的心》。一次充满爱的教师、家长和孩子心与心的交流,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古人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任何外在的事物要内化为人的思想和道德,都必须经过情感这一中介。

3.平等教育培养学生坚强意志和永不言败的精神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坚强意志,我在期末复习期间采取“抽心愿”奖励政策。班级学生集思广益,每位同学提出三个可以在校园范围内完成的心愿,放入班级“心愿盒“里。对作业完成优秀者,默写满分的同学,考试进步大的同学,以及课堂表现突出者等,凡是看到进步的学生,人人都有加“★”的机会,累计达到10颗“★”,可以到我们的“心愿盒”里抽取“心愿”,并由全班同学帮他实现。因为得“★”门槛不高,渠道多种多样,人人都有平等的机会,很多学生都很刻苦努力、积极争取,再加上这个政策是累计性和持续性并存,让学生认识到成绩的取得、事业的成功,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帆风顺,只有靠百折不挠的顽强毅力才能实现。我看到了所有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和满足感,感受到他们为完成目标坚持不懈和永不言败的精神。学期结束,我还为“学习标兵”和班级“环保小卫士”颁发了奖杯和证书。每个学生在此政策的鞭策下,学会了说“我能行”。他们学会了认识自己,能独立面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勇于承担责任,克服挫折,能吃苦,有毅力,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事情,最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民主,懂得了平等,更学会了进行自我教育。

平等教育理念给教育管理的变革带来了勃勃生机,让学生的情商得到健全的发展。用公平、公正的目光去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良性的平等关系从更多方面更深层次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