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七种牌,课堂更有味

2016-05-14 07:53徐军
关键词:提升效率初中化学课堂教学

徐军

摘要: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解放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人格得到充分的发展呢?如何在现有教育环境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笔者认为打好七种牌,方能提高效率。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提升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9-054-2

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中心任务,学校教育中的素质教育主要通过学科教学来完成,其主要阵地是课堂教学。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课堂教学是师生间的双向交流过程,即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是相互作用的,只有教师将精心准备的教学内容通过各种手段作用于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学内容才会真正内化为学生的知识,并外化为学生的能力。学生主体参与教学,从学的方面来看,指的是学生进入教学活动,能动的、创造性的完成学习任务;而从教的方面来看,实质上是在教学活动中解放学生,使他们在活动中成为主体。多年的教学经验表明,打好下面七种牌,才能提高课堂效率。

一、打好侦察牌

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出这样的场面,教师在上面滔滔不绝地讲,而学生仍然无法领会,即学生表现为不理解,过后就忘,知识链没有生长。鉴于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吃透知识,更应该先准确地把握学生的知识脉搏,掌握学生思维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把握学生的思维起点,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次教学,分类指导。主要做法是,备课时要时时想到学生,处处从学生实际出发,多考虑一点“他们会怎样”,少主观一点“他们应该怎样”,精心设计问题,先易后难,先慢后快,这样做到好学生吃饱,后进生吃到,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作业设计上要有选择性,每次布置的作业量不要太多,但必须落实。这样才会增加学生的成就感。

二、打好兴趣牌

心理学表明,兴趣是人们渴求知识、探究事理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古今中外,凡在事业上有所建树的人,无不对自己的事业有着浓厚、强烈的兴趣,同样,学生的求知欲也往往来自于浓厚的兴趣,兴趣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促使他们顽强拼搏,努力学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是这个道理。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它和生活紧密联系,我们可以用实验手段和生活中的鲜活例子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并适时讨论来优化教学过程。例如:在讲金属的化学性质时,可适时增补“被水点燃的纸条”等魔术,在讲水污染时可调用无锡太湖水污染的事例,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达到乐学。

三、打好情感牌

情感牌主要指师生情感。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具有迁移功能,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对老师的爱,迁移到对老师所教内容上,改善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单一倾向性。我一直认为教师不仅是学生的师长,更是学生的朋友,要以人格的力量去感化、影响学生。教师和学生建立亲密感情后,在教学时,就能在自己的能力基础上将课题效率发挥到最大,教学效果就更明显。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就要创造师生心理相容的氛围。师生心理相容,指的是师生关系密切,感情融洽,平等合作的人际关系。师生在教学中,总是伴随着认识、态度、情绪、言行等相互体验而形成的或相互吸引或相互排斥的心理状态。情绪反应对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会产生重大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心理相容,有利于激发课堂教学活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教师要做到:发扬民主,与学生平等对话,主动接触,求得师生心灵上的沟通,让学生感到老师既可敬又可亲,做到亲其师,信其道。

四、打好激励牌

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只要对学生抱有希望,善于发现和利用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表扬、鼓励,增强他们的荣誉感和自信心,就会对他们的学习兴趣产生积极的影响,就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激励在课堂上可表现为语言激励、情景激励、眼神暗示等多种方法。语言激励是针对不同性格、不同境遇、不同表现的学生运用合适的语言传递信息,鼓励学生敢说、敢做、爱说、爱做,让学生从成功感上产生强大的鼓舞力量,获得继续前进的推动力。例如:面对学生的活动成果,教师应赞叹不已:“科学的发现总是属于孜孜不倦、顽强探索的人。”面对学生的创新想法,教师应不耻下问:“这么新奇的想法你是怎么想出来的,你能告诉老师吗?”面对学生的暂时失败,教师应热情引导:“换个角度想想,说不定会柳暗花明呢。”这样,学生始终处于被激励的气氛中,能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情景暗示是指对环境和教具的刻意规划,以达到激励作用。生动感人的教学情景能够渲染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内心体验,引起学生的愉快情绪和探索兴趣,有助于启迪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可以传递丰富的信息。课堂上教师亲切的眼神能开启学生的心扉,是学生情绪调节的催化剂。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双眼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用鼓励的眼神、亲切的语言加肯定,让师生在目光中情感交融,从而激发学生更加热爱学习。

总之,激励教育法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法,如果运用得当,一定能够取得润物无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打好学法牌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鱼”指的是科学文化知识,“渔”指的是掌握知识的技能。在当今科技迅猛发展,知识不断更新的情况下尤为重要。教学中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有适合自己的一套科学学习方法,不断提高辨别分析、归纳总结能力,逐步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是培养学生学会科学阅读。德国哲学家狄慈根的读法经验是“浏览——细读”,华罗庚的读法经验是“细读——提炼”,两者综合“浏览——细读——提炼”。教师须认真钻研教材,列出阅读提纲,选准能启发学生想象的“触发点”,引发开来,可帮助学生开启想象。二是指导学生正确的整理知识,清晰地把握每节课的知识体系,鼓励学生编制知识结构图,让学生及时交流,并进行适时点拨。三是鼓励学生学会合作。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学好知识的前提和保证,并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教学中要以身示范,明确要求,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学习方法。教师还要注意进行学法交流,对做一道题,学一段内容,比一比谁的方法好,让学生自学取长补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六、打好幽默牌

所谓幽默是指一种行为的特性,能够引发喜悦、带来快乐、或以愉快的方式使人获得精神上的快感。教师把幽默带进课堂,融合于教学之中,就有了教学幽默。教学幽默犹如一根神奇的魔棒,常使语言于一瞬间闪烁出耀眼的火花。前苏联教育家斯特洛夫认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魏书生也提出:“每堂课都要让学生有笑声。”课堂上力求使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激活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减轻精神压力,融洽师生感情,形成乐学氛围。

七、打好灵活牌

我们经常会发现,新学期每门课的第一次课,学生都是精神焕发、兴致勃勃,但是这种热情持续不了多久便慢慢冷却下来,甚至最后都是老师一人在唱“独角戏”,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学生的激情慢慢消失了呢?难道学生对老师的课堂也产生了“审美疲劳”?

常言道“好话三遍无人听,好戏三遍无人看”。不断的机械地讲解、记忆、默写、考试,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让学生耳朵起茧,手指起茧,心灵起茧。生机勃勃的课堂要求老师用灵活的方法激发学生兴趣,用抑扬顿挫的语言唤起学生的参与热情,用文雅别致的衣装带给学生美的身心感受,惟有如此,我们的课堂才会活力永驻,学生才不容易产生“审美疲劳”。

总之,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教师也不是纯粹的教书匠,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教会学生怎样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继续学习的能力,课堂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才能事半功倍,真正提高课堂效率。

猜你喜欢
提升效率初中化学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生本教学提升信息技术课堂效率研究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化学基础教学初探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