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堂中“不合作”现象的成因及教学策略

2016-05-14 07:53吴建春
关键词:英语课堂策略

吴建春

摘要:本文分析了一些中学生在英语课堂中表现出的三个方面的“不合作”现象,分别是与自己的“不合作”、与同学的“不合作”以及与教师的“不合作”,笔者通过教学实践,探究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

关键词:英语课堂;不合作;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9-056-2

一、问题的提出

笔者是农村初中的一线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探索着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途径。但在开展教学时,却遇到一个特别棘手的问题,那就是学生在课堂中的“不合作”。学生的“不合作”直接阻碍了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导致他们难以取得预期的进步或发展,也就导致了教学的低效甚至无效。试想,一节课下来,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也很累,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这是多么失败的教育。

那么,课堂中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的“不合作”可归纳为三个方面,分别是与自己的“不合作”、与同学的“不合作”以及与教师的“不合作”。

二、学生“不合作”现象的分析

1.与自己的“不合作”

一些学生在英语课堂中与自己的“不合作”主要表现在知行不一的价值取向上,这一点在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身上尤为明显。学生心里都有争取理想成绩的愿望,也明白课堂学习很关键,必须要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才能取得理想的成绩。心里信誓旦旦,在实际学习中却又缺乏毅力,不能做到与自己全面合作。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对英语学科重要性的认识不足,有些学生对英语不够重视,谈不上兴趣,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2)英语知识的脱节,课堂上跟不上教师的节奏,学生遇到了问题,就觉得力不从心,望而生畏,缺乏克服困难的精神;

(3)青少年自身的特点,中学阶段正处叛逆期,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集中,课堂上容易产生联想,易开小差,自控能力差。

2.与同学的“不合作”

一些学生在英语课堂中与同学的“不合作”主要是指在课堂活动中,未能主动与同学交流合作,参与课堂活动,操练所学知识。如两人一组表演英语对话时,未能自觉与搭档分角色分别试着表演对话,或者在小组活动中,未能积极思考,参与同学间的讨论。

在课堂中与同学的“不合作”对于成绩相对落后的同学来说主要原因是对当堂课的英语教学内容未能掌握好以及对自己的不自信。与同学的合作是双方面或者多方面的,不自信的同学会感到开不了口,即使开口,声音很轻,这样的合作也是低效的。比如在牛津英语每个单元里都有Speak up,给学生一个话题,要求学生学习一段对话模型后,和同伴一起编该话题的对话,并进行操练。该部分可以锻炼学生说的能力,但在具体操作中,学生中间出现了“不合作”现象。成绩落后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差,不敢开口,也就不愿去和同学合作编对话再操练,而成绩优秀的学生喜欢独自打腹稿,老师要求表演时就临场发挥,跳过和同学合作的步骤。

3.与教师的“不合作”

学生在英语课堂中与教师的“不合作”是说在课堂中未能按照教师的指令去完成特定的学习任务,未能独立思考教师的提问等等。比如在集体朗读时出现“滥竽充数”的现象,或是在读单词时心不在焉,不经大脑思考地跟读,这样不可能达到跟读的根本目的——记住读音,掌握单词。

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与老师的“不合作”可能是对教学内容的不理解,或者根本不想去理解,心理上知难而退,自认为不是学英语的料。而成绩优秀的学生也会出现这样的不合作,比如教师在上阅读课时,给出三个帮助理解文章大意的问题,要求学生自己快速默读课文,找出答案,有的学生会觉得课文浅显,或者已经预习过一遍,就直接先去做课后的题目,而教师开始讲课后题目时,他们又开始做后面的习题,或者看起下一课的内容,他们总是快教师一拍,这样的学习方法是有问题的,表面上完成了教师的任务,而实际上这样是难以在英语学习上有所突破的。

三、学生“不合作”现象的对策

1.设置衔接教育环节

小学升初中要进行衔接教育,初中升高中也需要衔接教育,笔者认为,初一过渡到初二,初二过渡要初三也都需要衔接教育。衔接教育可以治疗学生与教师“不合作”的症状。这里的衔接教育应该在学期开学的前两个星期里进行,而不要急着赶进度。学生经过了一个暑假获寒假,不可能一下子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去,他们需要一个过渡。这个时候教师应该给学生一个缓冲的空间。在前两个星期里,与学生一起复习学过的重点知识点,包括词组,句型以及语法知识,学生对这些基础知识还不陌生,因此不会有压力,乐于接受,这样可以帮助培养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逐步适应新学期的学习以及教师的教授方式。

在衔接教育中教师不仅要做好知识的衔接,还要做好学习方法的衔接,行为习惯的衔接。在两个星期里,教师要多跟学生谈心,让他们认识到学英语的重要性,鼓励他们学好英语,并教会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战胜自己,做到与自己的合作,知行统一。

2.创设轻松和谐氛围

课堂是学生的舞台,教师为学生创设轻松、和谐、民主的氛围,有利于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教师在教学中要处理好教师的示范作用与学生的自主学习之间的关系。有个比喻说,教材是脚本,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教师要钻研教材,在做好学情研究的基础上认真备课,根据学生实情设计教学活动,然后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指导、督促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为了扩大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广度,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话题交流、情景对话或者问题讨论,小组间实行竞争制度。教师要安排好学习任务,吸引全体学生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教师在课堂活动前要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在进行课堂活动时,多关注学生的意识,尤其是学习困难生。要考虑到给每个学生各种锻炼机会,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各有所练,各有所得。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课堂中提出有深度的问题,并且鼓励学生相互回答,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帮助学生发现并解决学习上的问题。

总之,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而自己做好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监督和指导工作。当然,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建立互相督促的体制,保证课堂活动中同学之间合作地操练语言知识,活用所学知识。教师还要保护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及时给予学生鼓励性的评价。

3.基于学情有效备课

对于一些学生与教师的“不合作”现象,教师可以通过有效备课来改善。备课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这节课的效益。备课包括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和备练。笔者认为要使学生在课堂中与教师合作,首先教师必须在研究学生的基础上备好学生,备好练。

一个班级几十个学生,个体间的差异较大,教师要备好学生就必须“吃透”学生,因此教师不仅要认真研究分析学生的学习水平、接受能力,还要研究分析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状况。备好练习是要求教师精心设计可供课堂操练和练习的材料和方法,形式要多样化,能使学生与同学、老师之间有尽量多的互动,防止学生“孤军奋战”。

教师在备课中要考虑检验学生任务完成情况的方式。比如在进行头脑风暴后,让学生跟着教师再朗读单词、词组,之后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来记忆,再当堂抽检一下学生的掌握程度,这样可以提醒学生要开动脑筋,不合作就会“难堪”。这种检验方式也属于备练的范畴,而提问哪些学生也要备一下。

备课过程是教师的虚拟上课过程,教师只有考虑周到地备好教材,备好学生,备好方法,备好练,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让学生与自己合作。

四、结束语

中学的竞争很激烈,教师在课堂上要尽量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不要让他们怕上英语课,而要让他们喜欢上英语课。课前教师必须做好学生研究,全面备好课,在课堂中进行愉快教学,把课讲得生动活泼,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积极互动的氛围,在课堂中以学生为中心,让每一位学生参与进来,并得到锻炼和发展。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导他们形成良好学习方法,适时给以激励性评价,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这样学生必定会乐于与同学、教师进行互动,合作地进行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参考文献]

[1]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2]杭宝桐.中学英语教学法[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朱纯.外语教学心理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英语课堂策略
A Study on English Interactive Teaching Approach
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英语课堂的应用研究
独立学院大学英语课堂沉默现象研究
我的英语课堂经历
我的手机在哪?
英语课堂中语用学委婉语的使用研究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
英语课堂常用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