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问题设计的现状分析与策略研究

2016-05-14 07:53徐承刚
关键词:问题设计现状分析策略研究

徐承刚

摘要:好的问题能带动一堂课,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好的问题将势必成为沟通教师、教材和学生的桥梁,成为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创新精神的催化剂。因此,课堂教学中有效问题的设计是形成有效教学的核心,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课堂教学效果最大化的关键环节。本文从初中语文问题设计的现状出发,探讨了提高问题设计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语文教学;问题设计;现状分析;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9-061-1

一、无效的问题设计现状

1.问题设计“面面俱到”。老师在课上问题设计过多,过于琐碎。学生根本没有多少时间思考,导致“碎问碎答”。这样一堂课下来,没有一个明确的课堂教学中心,学生盲目地被牵着鼻子走,不是课堂的主人,而是课堂的奴隶,在云里雾里中疲惫不堪,不仅思维受到压抑,而且收获甚少,仅走过场而已。

2.问题设计“泛泛而谈”。设计的问题分层性不够,针对性不强,不能激发全体学生的有意注意和学习兴趣;要么问题过于简单,没有思考价值。要么问题过难,对学生只启不发。这种做法只图课堂表面热闹,而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也收不到什么教学效果。

3.问题设计“死板不变”。单一的“预设”限制了种种的“生成”。一个个设问成为牵引着学生向教师的“教学”设计靠近的阶梯,“提问群”的接连出现成为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桥梁,课堂提问随机应变不够,不能根据新情况及时调整纠偏……学生的求知欲无法得到扩张与满足,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就此止步与抹杀,发散性设问、开拓性设问也就无从谈起。

二、设计有效问题的策略

1.从学生情感体验入手。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开放性问题,促使学生全面地观察问题,深入地思考问题,并用独特的思考方法去探索、解决问题;让学生自主进入文本、感知课文,并获得独特的感受、体验与启迪。

2.从创设问题情境入手。俗话说有好的开头就等于有了一半的成功。而课堂的导入是一堂课的“开头”。所以,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把握好教学要求和重难点,在正式讲授教学内容之前,利用短小的导入,创设一个新而有趣的问题情境,以引起学生好奇心和思考,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和求知欲。如在讲《芦花荡》一课时,我这样设问导入:一位六十几岁的老头子竟然将一群鬼子玩得团团转,他是修有超凡的武功,还是拥有先进的武器,你认为他究竟依靠的是什么?问题一出学生们非常感兴趣,热烈地讨论起来。这种新奇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使学生产生期待学习的心理状态。

3.从紧扣教学的重点入手。教师在确定每一篇课文及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时,就要明确其中的教学重点,要把解决教学重点作为教学的主体任务。如:莫怀戚的《散步》一文,体现了一家三代四口人浓浓的亲情。这是本文的主题,也是本文的教学重点。据此重点,教师在指导学生充满情感地朗读课文后,为本文拟换一个新标题与原标题比较,然后就可以设计一个主问题:你从文中哪些语句体会到了浓浓的亲情?通过这一主问题的设计,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具体语句赏析了其中蕴涵的三代人浓浓的亲情,很轻松地解决了教学的重点。

4.从比较的角度入手。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从比较的角度设计问题,可以开阔眼界,活跃思想,使认识更加充分、深刻,从而达到进一步理解文章、陶冶情操的目的。课文《背影》和《爸爸的花儿落了》都是通过记叙一些具体的事情表达出父亲和子女之间真挚深厚的感情。对于这两篇文章,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问题:《背影》和《爸爸的花儿落了》都是表现父爱的题材,但父爱的表达方式却不尽相同。针对这两种不同的爱的方式,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来谈谈你的感受?因为每个学生都是沐浴着父爱母爱长大的,在她们的成长过程中他们也能或多或少地感受爱对自己的影响,有话可说。从比较的角度来设计问题,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作品的思想内容,并结合体验,结合自身的思想,真正从内心领会作品的启示,从而获得情感熏陶和精神契合。

5.从适合不同程度学生的需要入手。好的问题设计能体现教学和训练过程,随着一个个问题的展现,一次次的提问和解答,学生经历由不懂到懂,不会到会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成功的欢乐是种巨大的情绪力量。”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情绪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极佳方法。因此,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应考虑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兼顾各类学生,做到难易结合,形式多样,有梯度、分层次,面向全体学生,即创设使各个层次学生能“跳一跳,摘到桃”的理想境界,既能给学生清晰的知识层次感,体现出知识结构的严密性、科学性、条理性,又能形成一个全体学生积极进取的良好课堂氛围。

如讲《故乡》,针对开头的写景部分提出以下问题:鲁迅先生笔下的故乡是什么样的景象?作者用了哪些富有特征性的词语传神地勾勒出这种景象?用这些词词描写故乡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为什么会有这种心情?讲到少年闰土的肖像描写后,为回答“通过肖像描写,可以看出闰土是一个怎样的孩子”的问题,可设计三个台阶式的问题:①“紫色的圆脸”说明了什么?(日晒雨淋,健康)②“头戴一顶小毡帽”说明了什么?(浙江农村孩子)③为什么“颈套银项圈”?(父母疼爱他)到此,一个小英雄形象跃然纸上,教师要解答的问题水到渠成。这种提问方式,由浅入深,层层深入,便于引导学生一步步地触及文章的内蕴,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这些问题按照文章的条理结构来设计问题,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不仅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目标,且能时时激起学生积极思考,使大脑处于兴奋状态,有很强的学习内驱力,同时还面向全体学生,适宜不同程度的学生需要,既使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学有所得,又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脱颖而出,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达到苏霍姆林斯基所期待的“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的教学效果。

总之,有效教学必然走向教学设计,要改变目前语文课堂教学低效、无效的现状,必须从有效教学开始,而问题设计是其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部分。问题是思维活动的起点。因此,好的问题能带动一堂课,好的问题需要设计,一定要有效设计。

猜你喜欢
问题设计现状分析策略研究
精设计,巧提问
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微课提问的设计:以一件获奖作品为例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析
初中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研究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