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死”教案“活”过来

2016-05-14 08:16陆惠萍

陆惠萍

摘要:陶先生一贯主张活教育。一切从实际出发,从生活出发,反对死教育。教案要消灭的是横亘在学生通向自由和光明前程的知识路障。作为一个走在行知路上的音乐教师,笔者一直在思考如何让自己的“死”教案“活”过来,在思索着让自己的课堂充满活力……

关键词:自由开放;智慧生成;“乱”中有序

中图分类号:G62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9-074-1

旧教育教师死教书,教死书,教书死;学生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陶先生主张活读书,读活书,读书活。他在亲自设计的晓庄师范校旗的中心大地写上一个“活”字。

教案,顾名思义,即是教师在授课前准备的教学方案,其内容无外乎教学目的、时间、方法、步骤、检查及教材的组织等等。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教案是教育者引领学生分析、探究、处理、整合知识信息的指导和组织方案,更是学生群体探求知识奥妙追求美好未来的学习策略。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惟有当学生能自由参与探索与创新,并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时,身心方才处于最佳状态,思维方能呈现激活之势。

我们让“死”教案“活”过来的过程中,课堂也在悄然变化着:

一、营造一个自由开放的课堂

教师首先要摒弃传统教学中那种封闭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摒弃一切围绕课本转的做法,在把教案备在心中的同时,要尽一切可能为学生营造自由、开放的时空,放飞师生的灵性和想象的翅膀,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从书本知识向生活辐射,打破“苟同”,敢于“求异”,使学生大胆地多角度、多方位地去思考、解决问题。

如二年级音乐《小雪花》这节课,整个课堂是由一连串的音乐活动组成:与雪花做游戏—让雪花在手心里跳舞—与雪花一起舞蹈—歌唱小雪花—走进小雪花的世界—期待小雪花的再次到来,这不仅符合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更重要的是充分体现了以活动促发展,营造学生喜爱的自由开放的教学思想。在“与雪花一起舞蹈”的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创新动作,跳出各具特色的雪花舞。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探究、在活动中发展,整个教学过程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基础,学生真正动了起来,课堂真正活了起来。

二、构建一个智慧生成的课堂

生成就是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强调动态生成,但是并不忽视教案中有效预设的重要性,毕竟生成基于预设,以预设为基础。没有巧妙的预设就没有精彩的生成。但教案不可能预设到所有,叶澜教授曾经说过: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过程。

在《美丽的圆》这一课中,播放着圆舞曲的音乐,教师引导:音乐用小提琴的音色模仿了一种小动物在跳着圆圈舞,小朋友听一听,猜一猜,是什么小动物呢?学生发挥想象,说出心中的答案,其中有一个学生说,他觉得是大象在跳圆圈舞,这显然与音乐形象不符,教师面对这一课堂“尴尬”,没有心生不悦,更没有弃之不顾,而是非常形象的模拟出大象的动作与音乐形象对比,让学生去评判是否与音乐形象相吻合?这位教师艺术的处理,充分体现了教师的睿智,对学生的尊重,巧妙的把“动态生成”服务于自己的课堂教学,把“尴尬”变成了“精彩”,让学生对《小猫圆舞曲》的音乐形象有更深切的体验,使之成为亮丽的教育教学资源。

三、合成一个“乱”中有序的课堂

当今的教育不是提倡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吗?教师在教案中充分预设的基础上,学生在课堂上要能够大胆发言,释放自己的情感。音乐本身没有什么标准答案,教师要允许学生抒发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独特的见解。例如我向学生介绍打击乐时,他们听到云锣演奏的异端乐曲时,有的说好像是到了很美的梦境里头,有的说是表现了波光粼粼的水面,有的说仿佛自己从天上掉下来一样,还有一个学生说是孙悟空打妖精的场面……这是学生们在教室里议论开了,课堂上顿时“乱”成了一片。你能说这样的“乱”不允许吗?学生能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证明了他们有着活跃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他们在课堂上有了自主权,自然就成了课堂的主任。作为教师应该从多角度、多侧面去启发和引导学生,尽量留给学生一个自主体验的空间,让他们尽情放飞自己的心灵,学会用心灵与音乐交朋友,使音乐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课堂。

教师在教案中既要有三维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过程中更要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出时间与空间,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设条件,然后就是按预设开展教学,动态生成。不能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关系的课堂教学,信马由缰式的教学,是“目标虚化,内容泛化,生成无效”的主要原因,应引起充分重视。在按照预设展开教学的过程中,即时生成的教学资源,有的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有的可能会妨碍目标的实现,应根据具体情况或放大、或搁置、或缩小处理。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的,要放大处理;不利于教学目标的,要搁置或缩小处理。

“水尝无华,相荡而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乃生灵光。”任何精彩的音乐课都不是完全在课前教案设计出来的,而是在师生、生生互动中,从心与心的缝隙中,从思与思的搏动中,从情与情的触摸中生长出来的。课堂教学的生成性成就了教学的丰富性、开放性、创造性与鲜活性。让“死”教案“活”过来,促成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一方面要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充分自主地发展;另一方面教师应该具备深厚的知识底蕴与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在充分预设的基础之上,在教学过程中闪现教学灵感,促进教学资源的积极生成,用心捕捉和筛选学习活动中反馈出来的有利于促进学生进一步学习建构的生动情境和鲜活的课程资源,有效利用好生成性教学资源。让学生们智慧之花在轻轻一“点”间不断迸发,让学生们的智慧之花在巧妙一“拨”下熊熊燃烧,尽显其个性、灵性。这样的课堂生成也许只是昙花一现,但那似流星闪现的光彩却有可能成为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