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研究发展

2016-05-14 12:55许黎敏
今日健康 2016年9期
关键词:眩晕

许黎敏

【摘 要】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是临床中的多发病和常见病,本文首先分析了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病因、病机,然后分析了中医辨证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研究发展,希望能为中医辨证治疗提供有效依据,使临床疗效得以提升。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眩晕 中医辨证治疗

椎基底动脉作为脑后循环的供血动脉,主要为颞叶下部、枕叶内侧面、小脑以及脑干供应营养。如果椎基底动脉发生供血不足,相应区域则可能发生缺血现象,进而引起眩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作为临床中发生率较高的一种疾病,年龄超过40岁的人群是该病的主要发病人群,在年龄不断增加的过程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呕吐、头痛、复视、头部或者肢体麻木、站立不稳、视物旋转、眩晕等;如果患者病情严重则可能导致突然晕厥,不省人事,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在现代医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祖国医学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医药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本文主要分析了近五年中医辩证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研究进展,现做如下综述。

1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病机、病因分析

祖国医学将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归属到“眩晕”范畴,有关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病机,历代医籍论述颇多。《内经》是最早记录眩晕的著作,其认为眩晕的发生与肝脏密切相关,病因还有血虚、髓海不足等因素。汉张仲景认为,导致眩晕的主要因素为痰饮;元朱丹溪认为,痰火是引起眩晕的主要原因。明张景岳则提出了“无虚不作眩”的理论,《景岳全书.杂证谟.眩晕》指出,眩晕证以虚者居多,兼痰兼火的患者人数非常少。另外《医学正传.眩晕》记载:“外有因坠损而眩晕者,胸中有心血迷闭心窍而然”,认为眩晕是因为血瘀所引起的。清代叶天士则提出了“以阳化内风”的理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病性可以分成两面,分别为虚、实,虚者更多,例如阴虚容易引起肝风内动,血虚则会引起脑失所养,精亏则会导致髓海不足,以上均可能引起眩晕。实者主要是因为瘀血阻窍或者痰浊壅遏,进而引起眩晕。

2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中医辩证治疗分析

2.1 气血亏虚型

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头晕、目晕、面色无华、神疲乏力、心悸少寐、纳少腹胀等,临床研究结果发现气血亏虚、清阳不展、脑失所养是引起气血亏虚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主要原因,因此治疗应该以调养心脾、补益气血为主,临床常用药方主要为归脾汤。

临床中有学者选择归脾汤加减治疗气血亏虚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1],药方组成主要为茯苓、酸枣仁、当归、白术、黄芪、党参,结果显示,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0%以上。有学者在对气血亏虚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进行治疗时[2],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同时联合给予补中益气汤治疗,结果显示和单纯西医治疗患者相比,联合治疗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达100.0%,显著更加理想。有学者通过八珍汤加减治疗气血亏虚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3],药方组成包括丹参、熟地黄、葛根、当归、茯苓、白术以及党参,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2.0%左右。综上所述发现,药方中基本上都包含有白术、黄芪以及党参,具有益气健脾的效果,丹参和黄芪配伍,能补充宗气和中气,是对气血亏虚型眩晕进行治疗的主要药物;川芎、熟地和当归具有补血生血的效果;葛根、丹参具有升阳活血的作用,丹参则具有化瘀行血的作用。

2.2 肝阳上亢型

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眩晕欲仆、头胀头痛、面红易怒、口干口苦、失眠多梦等,如果出现烦劳或者恼怒,则会导致病症加剧。研究发现肝阳风火、上扰清窍是发病的主要原因,因此临床治疗应该以清火熄风、平肝潜阳为主,临床常选择天麻钩藤饮治疗。

有学者采用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肝阳上亢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4],药方包括天麻、夜交藤、夏枯草、川芎、益母草、茯神、栀子、牛膝、黄芩、石决明、桑寄生、杜仲以及钩藤,结果显示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4.4%。有学者选择济肝汤治疗肝阳上亢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5],药方包括山茱萸、当归、白芍、夏枯草、女贞子、制首乌、生地黄、枸杞子、川牛膝、栀子、石决明、天麻、菊花以及钩藤,结果显示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达81.0%。有学者对比分析了天麻钩藤饮和镇肝熄风汤治疗肝阳上亢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效果[6],镇肝熄风汤的药方组成包括甘草、茵陈、生麦芽、天门冬、玄参、生杭芍、生龟板、生牡蛎、生龙骨、生赭石以及牛膝,研究结果显示在对肝阳上亢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进行治疗时,镇肝熄风汤的临床治疗效果更加显著,能对临床症状进行显著改善。有学者对比分析了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和平肝清眩汤治疗肝阳上亢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的临床效果[7],平肝清眩汤的药方组成包括生牡蛎、生龙骨、代赭石、全蝎、炒枣仁、牛膝 、柴胡、夏枯草、菊花、当归、赤芍、丹参、钩藤、天麻以及葛根,结果显示和盐酸氟桂利嗪胶囊相比,平肝清眩汤的临床治疗效果更加显著。综上所述发现,临床中在对肝阳上亢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进行治疗时,药方中基本上都包括钩藤、石决明、天麻,具有熄风、潜阳和平肝的作用;生地、白芍具有柔肝滋阴的作用;栀子、夏枯草、菊花具有清肝泻火的作用。

2.3 肾精不足型

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头晕、目晕、精神萎靡、健忘耳鸣、双目干涩、视力减退等。其病机主要为脑失所养、髓海空虚、肾精不足。临床治疗应该以益精填髓、滋养肝肾为主,临床治疗常选择右归丸和左归丸。

有学者选择加味左归丸对肝肾不足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进行治疗[8],结果发现和盐酸氟桂利嗪胶囊相比,加味左归丸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更高,结果显示在对肝肾不足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进行治疗时,加味左归丸的临床治疗效果更加理想。有学者采用敏使朗联合六味地黄丸治疗老年性眩晕患者[9],结果显示,和敏使朗单独口服治疗相比,联合治疗的效果更加理想。有学者在对肝肾不足痰浊上扰眩晕患者进行治疗时,应用二陈汤联合六味地黄丸治疗取得了显著效果[10]。综上所述,在对肾精不足患者进行治疗时,药方中基本上都包含有山萸肉、熟地,具有滋阴补肾的作用;生地具有养阴清热的效果,枸杞子则具生精补髓,补益肝肾的作用。

2.4 痰浊中阻型

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头晕、炫目、头重如蒙、恶心、呕吐、食少多梦。其病机主要为清阳不升、上蒙清窍、痰浊中阻;临床治疗应用以健脾和胃、化痰祛湿为主,常用半夏白术天麻汤。

温秀新对比分析了敏使朗和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痰浊中阻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的临床效果[11],结果表明在对痰浊中阻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进行治疗时,半夏白术天麻汤的临床疗效比较显著,而且安全可靠。唐思选择加味温胆汤对痰浊中阻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进行治疗[12],药方包括泽泻、白术、川芎、当归、茯苓、甘草、橘皮、枳实、竹茹以及半夏,同时和西比灵胶囊口服相比,在对痰浊中阻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进行治疗时,加味温胆汤的症候改善有效率更高,治疗后患者的血流速度、平均流速、基底动脉、后椎动脉收缩期将值均显著改善,而且复发率较低。牛朝阳等[13]对比分析了敏使朗片和泽泻汤加味治疗痰浊中阻型眩晕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方面,泽泻汤加味治疗更加理想,而且能对患者的耳鸣、恶心、头痛以及眩晕积分进行有效改善。综上所述,临床中在对痰浊中阻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进行治疗时,药方中基本上都包含了陈皮、半夏,具有降逆止呕、健脾燥湿化痰的作用;天麻则具有止头眩、熄风以及化痰的作用,联合应用天麻、半夏和陈皮,则是治疗头痛、眩晕和风痰的主要药物;茯苓和白术具有健脾燥湿的作用。

2.5 瘀血阻窍型

患者临床症状主要为头晕、炫目、头痛如刺、健忘、口唇紫暗、心悸失眠等。其病机主要为脑失所养、气血不畅、瘀血阻络。临床治疗应该以活血通窍、祛瘀生新为主,常用通窍活血汤。

赵金奉在对瘀血阻窍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针灸联合通窍活血汤治疗,同时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相比,针灸联合通窍活血汤治疗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更高[14]。刘红军在对瘀血阻窍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进行治疗时,应用变通血府逐瘀汤治疗[15],药方组成包括川芎、赤芍药、蔓荆子、茯苓、半夏、黄芪以及当归等,结果发现临床治疗效果比较显著。综上所述,临床中在对瘀血阻窍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进行治疗时,药方中基本上都包含有红花、桃仁、赤芍、川芎,具有通窍止痛、活血化瘀的作用,地龙具有镇痉祛风的作用,菖蒲、白芷具有温经止痛、通窍理气的作用,当归则具有养血活血的效果。

总之,临床中在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进行治疗时,中医治疗的临床经验越来越丰富,其治疗优势也更加显著。利用脏腑辨证,分型论治,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有针对性的治疗,具有治疗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以及方法灵活等特点。在现代医学技术以及中医药现代化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中医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作用也将更加突出。

参考文献

[1]汪红兵.中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临床观察[J].山西中医,2015,31(2):36-37.

[2]郭长学,陈曦,李书霞.补气养阴活血化痰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40例[J].中医研究,2012,25(9):19-21.

[3]朱婷.疏血通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48例[J].陕西中医,2012,33(5):554-556.

[4]柴守方.中医辨证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94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2011,43(12):30-31.

[5]李燕梅,金芳芳,周红霞.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中医证型研究[J].中医研究,2010,23(12):37-38.

[6]李振华.镇肝熄风汤加减治疗椎动脉型脊椎病(肝阳上亢型)的临床研究[D].长春:长春中医药大学,2013.

[7]李金刚.平肝清眩汤治疗肝阳上亢型眩晕80例[J].山东中医杂志,2014,33(1):28-29.

[8]袁志光,朱小晓.加味左归丸治疗肝肾不足型颈性眩晕32例[J].山东中医药杂志,2011,30(3):172.

[9]邓建文.六味地黄丸联合敏使朗治疗老年性眩晕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4):578-579.

[10]李素华,王建英.六味地黄汤和二陈汤治疗眩晕26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4):29-30.

[11]温秀新.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痰浊中阻型眩晕72例[J].中国中医药指南,2013,11(10):691-692.

[12]唐思.加味温胆汤治疗椎基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痰湿中阻型)的临床观察[D].石家庄:河北中医药大学,2012:11-12.

[13]牛朝阳,珺保军,孙永强等.泽泻汤加味治疗痰浊中阻型颈性眩晕54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53(15):1298-1300.

[14]赵金奉.针药结合治疗眩晕-瘀血阻窍型的临床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1:35-37.

[15]刘红军.变通血府逐瘀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160例[J].浙江中医杂志,2011(10):723.

猜你喜欢
眩晕
协定方眩晕停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突发性耳聋伴眩晕的临床特征探讨
中医泽泻汤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眩晕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