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坏死患者应用CT和核磁共振诊断的对比

2016-05-14 12:55林仕晓
今日健康 2016年9期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核磁共振诊断

林仕晓

【摘 要】 目的:比较分析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应用CT与核磁共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至2016年收集的股骨头坏死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两组患者均行CT及核磁共振检查,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比较CT与核磁共振的检查效果。结果:核磁共振阳性检出率为95.5%,明显比CT的77.8%高,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结论:在对股骨头坏死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相较于CT,核磁共振的阳性检出率与确诊率较高,具有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价值。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CT 核磁共振 诊断

股骨头坏死,为常见的骨关节病之一,如果不及时有效治疗,可能导致患者股骨头坏死塌陷,导致残疾。该疾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是髋关节炎合并周围组织疼痛、关节功能出现障碍等[1]。因此,对于股骨头坏死,需要及时诊断,及时给予治疗干预,以改善患者预后,目前,在对该疾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临床上有CT、核磁共振、X线片等多种检查方法,各种检查方法效果不一。为了进一步分析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应用CT及核磁共振检查的效果,本次研究以2014年至2016年本人在工作中收集的股骨头坏死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50例患者都应用CT与核磁共振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现将研究结果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股骨头坏死患者50例,男性26例,女性24例,患者年龄在25至45岁之间,平均(36±6.2),病程为5个月至4年,平均(1.6±1.4)年。患者有以下不同程度的临床表现:髋关节进行性疼痛,有轻微的跛行,髋关节深部会出现酸痛、刺痛或者隐痛,疼痛会放散至腹股沟,行走时疼痛明显。所选患者均经股骨头坏死的相关诊断标准确诊,均应用实施CT和核磁共振检查。

1.2 方法

(1)CT检查方法:应用双排螺旋CT对患者进行检查,检查过程中患者为仰卧位,上举双臂,从连续扫描患者髋臼上缘至股骨颈处,并把扫描层厚与间隔设置为5mm,对于病灶局部,加强扫描。

(2)核磁共振检查方法:调整患者姿势为仰卧位,应用核磁共振仪进行扫描,体线圈,使回波T2加权像保持常规矢状位,自旋运转,迅速自旋回波,获得T2肪抑制成像。

1.3 股骨头坏死分期标准

0期:CT与核磁共振检查均没有明显异常。I期:患者髋关节出现进行性疼痛,CT检查未见明显异常,MRI示可见低信号。Ⅱ期:患者出现针刺样疼痛,放射至大腿内侧、腹股沟,活动时较为明显,休息后缓解,CT显示股骨头内部出现局限性的硬化或者囊变,MRI扫描出现大块低信号区,髋臼未见明显改变。Ⅲ期:患者髋关节出现强烈、持续性疼痛,行走时明显,CT显示股骨头形状改变,MRI可见新月征(软骨区半月形透亮区)。Ⅳ期:髋关节活动受限,严重者行走困难,关节间隙狭窄,股骨头扁平塌陷,髋臼缘增生变形,CT表现股骨头硬化和囊变相交融,骨结构碎裂等。MRI低信号区比Ⅱ Ⅲ期更明显。

1.4 统计分析

通过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以及处理本组研究数据,通过(x±s)代表计量资料,通过卡方检验组间计数资料的对比,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以P<0.05表示。

2 结果

2.1 分析影像学表现

应用MRI进行检查时,42例患者影像学结果出现了条状或者斑点状的T1WI、T2TI信号,7例可见局限性斑片状、不规则低信号区,1例可见关节囊积液,但数量较少。应用CT进行检查时,40例有骨硬化与囊状透亮区出现,10例未见明显异常。

2.2 比较两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

核磁共振的阳性检出率为95.5%,CT的阳性检出率为77.8%,核磁共振阳性检出率明显比CT高,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详见表一。

3 讨论

致使股骨头坏死的主要原因为缺血,病理改变有以下两个阶段:早期阶段,骨死亡,具体表现为细胞缺血,骨细胞及骨髓细胞死亡;其次后期修复阶段,具体表现为血管、骨再生,骨小梁吸收。因此该疾病早期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当发现疼痛入院检查时,大多已经处于中晚期,在很大程度上延误了治疗的时机,降低了治愈率。另外,大量临床研究资料都表明股骨头坏死治疗效果直接关系到坏死范围、股骨头是否出现塌陷等,直接影响到患者预后,由此可见,对股骨头坏死进行早期诊断与治疗的重要性。

当前,在对股骨头坏死进行诊断过程中,临床上一般会应用CT与核磁共振进行检查,二种方法各有优势,CT检查的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可以显示出股骨头坏死早期病变情况,在检查中可以看见簇状、条状的高密度阴影。第二,能够清晰显示骨组织中骨皮质等高密度成份的病变。第三,CT扫描的结果为横断层的图片,分辨率较高,可以明显看到病变位置、坏死范围、病灶等,但相较于核磁共振,CT 股骨头坏死诊断中的准确率不够理想。MRI的股骨头坏死患者检查中的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MRI能够应用多种技术对患者股骨头病变情况进行检查,相较CT检查能够在更早期显示股骨头病变,为临床医师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第二,能够把患者的关节积液情况显示出,扫描没有范围限制,可实现360°扫描,检查结果具有最综合性。第三,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检查中应用的电磁波属于一种特殊射频脉冲,对人体的辐射比较小,不会对患者身体造成危害。因此,在股骨头患者的诊断中,虽然CT与核磁共振各有优势,与传统的X线片比起来,CT与核磁共振检查的准确率已经较为理想,但从整体上看来,核磁共振的优势明显优于CT。

本次研究中,对50例患者实施了CT与MRI检查,结果显示,核磁共振阳性检出率为95.5%,明显比CT的77.8%高,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综上所述,在对股骨头坏死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相较于CT,核磁共振更具优势,不但能够更早更准确提示股骨头病变情况,保证诊断准确率,而且对患者的伤害比较小,临床上应该不断扩大核磁共振的应用范围。

参考文献

[1]张丽.用CT检查和核磁共振检查诊断股骨头坏死准确性的对比[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17):45-46.

[2]郭鹏举.比较CT与核磁共振技术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卫生产业,2014,5(32):162-163.

[3]范辉,孙传顺,赵庆龄.多层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诊断缺血性股骨头坏死的价值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10):86-87.

猜你喜欢
股骨头坏死核磁共振诊断
DSP在磁共振数据接收系统中的应用分析
超导磁共振与多层螺旋CT对诊断股骨头坏死效果比较分析
超声检查在类风湿关节炎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细针钻孔减压术联合活血养骨汤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疗效观察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