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剧脸谱艺术浅谈

2016-05-14 17:25陈斌荣
人间 2016年9期
关键词:图腾传统文化

摘要:脸谱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其艺术形式中包含了戏剧、音乐、美术、民俗等传统文化。深受大众的喜爱。脸谱艺术记录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本源信息和中国民间美术中的历史信息,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观、价值观。

关键词:脸谱审美;图腾;传统文化;象形图案

中图分类号:J52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221-01

戏剧脸谱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独具特色的造型艺术,在戏曲表演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著名戏曲作家翁偶红先生对于脸谱的发展和起源有一段概括而精辟的论述:“中国戏曲脸谱,胚胎于上古的图腾,滥觞于春秋的傩祭,孳乳为汉,唐的代面(按:即面具),发展为宋、元的涂面,形成为清、明的脸谱”。

一、脸谱的起源

关于脸谱的起源,学术界尚无明确而统一的定论,大致归纳两种:其一是由神怪傩戏蜕化而来。在上古时期,先民怀揣对自然力量的原始崇拜,以歌舞形式祈求神灵的护佑,面具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道具。原始乐舞中傩舞便成为主要形式的傩祭。早期的傩祭,传说是以模仿动物的跳舞来驱逐疫鬼。其二,据 《旧唐书·音乐志》和唐段安节撰《乐府杂录》记载,是源于我国南北朝北齐高长恭打仗时所戴假面具演变而来。这两种来源的说法都脱离不了神性。征战佩戴面具也是为了恐吓敌人驱魔附身,起到一定的恐吓、震慑的作用,把自己的外貌神性化。然而,如若追溯其起源,需从戏曲滥觞之时谈起不能囿于一元论之说,应理解为多源合并、衍生合流的结果。

刚开始的面具是在脸上涂抹颜色,后来再到绘制脸谱的过程。色彩和绘画的图案也从原始的随意涂画到简单的几何图形,再到现在的复杂精美的描摹绘制,其中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面具相对于脸谱而言较为单板,不利于观众对戏剧表演的观赏,于是就不戴面具,而是变为把面具上面的图案和色彩直接画到演员的脸上,面具就演变成为化妆的形式。画在脸上的脸谱随着面部肌肉的自由活动,人物情感的喜怒哀乐可以通过面部表情表现剧情的变化。因而面具和涂面这两种化妆方法,在戏曲发展的长河中相互影响、优势互补。

二、脸谱的审美性

脸谱一般是在人脸上直接绘制的,线条潇洒飘逸,颜色丰富多彩,谱式五花八门,其实也自一套章法。脸谱的模式受生、旦、净、丑的影响,产生了很多程式化的造型。戏曲脸谱是地道的类型化符号。类型,就是戏曲界常说的‘谱式。如果从线条和布局来看,大致可分为整脸、三块瓦脸、十字门脸、碎脸、歪脸和象形脸等。戏曲脸谱超越了人物真实面目的局限性,每一种脸谱虽画法各不相同,但都是五官部位、性格特征出发,通过夸张、变形、美化、象征等手法对自然生活中人的形态进行提炼和概括,运用线条和色彩的灵活多变组织图案。在表现戏中人物肤色、五官、肌肉纹理时,为了刻画人物的个性,在脸谱中夸张最具有代表性的特征,简化或省略次要部分;从而是色彩主次分明,使脸谱人物的性格远看一目了然,近处看勾画的图案美轮美奂,大胆巧妙的使用典型图案、色彩与线条,表现人物的性情,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同时结合脸谱中色彩所蕴含的寓意,凸显出观众对戏剧人物的审美评价,别善恶,寓褒贬。不忠即奸,不愚就智,不好即坏,这也是脸谱艺术的重要特色。

中国戏曲脸谱对于颜色的选用独具匠心,被人为的性格化,用来象征人物的品质、性格和气度。脸谱饱和浓烈的色彩,形成鲜明的对比和视觉反差,使其具有很强的装饰意味,同时突出了人物的特点和性格。红色象征忠心赤胆如关羽,白色代表阴险疑诈如曹操,黑色表示正直无私、刚正不阿如张飞,蓝色代表刚强骁勇有心计如窦尔敦,绿色表示顽强暴躁如武天虬,金银色多用于各种妖魔鬼怪形象。然而,脸谱用色不是绝对的,有一定的灵活性,颜色还有其反面义,如黑色除了刚直勇猛的含义外还可表示阴险奸诈、刚愎自用;绿色除了狭义勇猛外,还表示野恶暴躁。这种以色彩为象征的指代功能,方便观众一眼便辨别出善与恶、美与丑。如瑞士语言学家、符号奠基人索绪尔说:“语言是由相互依赖的诸要素组成的系统,其中每一要素的价值完全是由另外要素的存在而获得的”。这句话对于分析由于戏剧角色的不同需求引起的审美的变‘意同样适用。

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脸谱的造型和谱式的设计是一代代艺术家、演员和观众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不断改进,共同创造出来的智慧结晶,图案中包含了对人物形象和性格特征高度的提炼和总结,是对人物表情特征的夸张与变形,是深印在人们头脑深处的符号。这些被加工提炼的表情符号可以随意解构再重新组合,形成“有趣味”的符号体系。这些表情符号还可以体现出人物的相貌特征、年龄气质、性格特点、身份地位等,使观众很轻易的对人物的角色进行定位。

戏剧脸谱包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意韵。这种美,需要理解脸谱蕴涵的符号意味,方能趣味共赏。脸谱以其饱含寓意的象形图案和线条色块,传达出华夏民族独特的文化内涵,具有浓厚的审美趣味与强烈的表现力。

三、戏曲脸谱的发展与传承

我国的戏曲脸谱具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是独一无二的,具有高超的艺术性,从世界各国戏剧化妆史来看,可以说是独树一帜。

近年西方一些画家别出心裁,在人脸上搞 “创作”,有的将少女画成凶猛的狮面、虎面和狗脸,有些甚至在美容展览上夺得了冠军, 一时间成为风尚。这种现代 “脸上艺术” 并无新奇,随着现代社会思潮对传统观念的冲击,戏曲艺术的创新和发展空间受到严重挤压,戏剧文化界为此不断的努力,试图激发戏曲艺术的新活力。但在取得了一些良好效果的同时,也有对传统文化认识不足,欲将脸谱艺术在戏曲舞台中淡化。

脸谱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是造型艺术研究、传统文化研究和古代装饰设计艺术的凝练精髓,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在戏曲文化发展面临困境的今天,更是要弘扬这门传统艺术。因为,从戏曲和这些神秘的脸谱中能看到我国文化发展的脉络,它不仅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的精品,也是人类文化的精品,通过继承和发展创新,让戏曲脸谱艺术在新编历史剧和现代戏的演出中生根、开花、结果,繁衍下去,永远放出它那夺目的光彩。

参考文献:

[1]胡乐梅. 脸谱的艺术特征及其应用 [D] 山东轻工业学院学术论文 2011年

[2]杨蕾. 戏曲脸谱色彩研究 [D]河南大学学术论文 2010年

[3]杜青. 京剧脸谱的艺术特征及其对中国话剧化妆艺术的影响 [D]内蒙古大学学位论文 2013年

作者简介:陈斌荣,甘肃省武威市人,现在就读贵州师范大学艺术学理论专业。

猜你喜欢
图腾传统文化
我为春天添抹绿
《这条比较傻》等
三好
再来一瓶
关注食品安全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