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点多娇江山,激扬真情文字

2016-05-14 01:33王兴王小惠
教育界·上旬 2016年8期
关键词:乡土文化江山

王兴 王小惠

【摘 要】乡土素材中的各种内容,由于就地取材,新颖丰富而深深吸引着学生的视线。笔者生活的江山市人杰地灵,悠久的历史孕育出灿烂的文化。文章根据小学生的特点,通过选取读江山民间故事、看江山名山大川、游江山特色古镇、学江山历代名人、尝江山名优特产,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激起学生满腔的赤子情怀。

【关键词】乡土文化 江山 习作水平

乡土资源主要指学校所在乡村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方面的资源,包括乡土地理、民风民俗、传统文化、生产和生活经验等。乡土素材广阔得犹如浩瀚的大海,其中的各种内容,由于就地取材,原汁原味,新颖丰富而以她独特的魅力深深吸引着学生的视线。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古往今来,多少名篇名句中都写到了“江山”二字,令人一看就有豪情万丈之感。巧合的是,笔者生活、工作的小城恰恰也叫“江山”,这令我的自豪之感油然而生。江山市为浙、闽、赣三省边界地区的重要物资集散地,山川秀美,物产丰富,这些资源为学生的作文添上了灵气,让作文充满乡土气息。

笔者通过教学实践,打开乡土素材的资料库,引来汩汩滔滔的源头活水,拓展了学生的习作空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习作的热情得到空前高涨,习作的潜能得到再一次激发。“乡土”在这里的起步和尝试让我尝到了甜头。

一、让眼睛去“摄像”,从家乡的自然景观中发掘写作资源

江山山川秀丽奇特,境南仙霞岭地处浙闽要冲,仙霞雄关据险扼要,黄巢开辟的仙霞古道“外通福建里通京”沟通浙闽。城南25公里处之江郎山,三爿巨石拔地冲天,奇伟壮观,世称“天半江郎”“东南一绝”。新近开发出的廿八都古镇、清漾村文化等,真可谓江山如画!教师要把学生的双眼从狭隘的课堂解放出来,引导学生到熟悉的家乡去寻找美、发现美,并指导学生用自己的笔来表现美。

(一)看江山名山大川,激发自豪之感

笔者先利用图片、文字等资料介绍江山的众多名山大川。

1.江郎山

又名“三爿石”,位于城南25公里的江郎乡。海拔824米,三爿巨石自东向西呈“川”字形排列,分别称郎峰、亚峰、灵峰,石高260余米,形如天柱,数十里外就能看见,被专家誉为“中国丹霞第一奇峰”。

2.仙霞古道

仙霞古道在崇山峻岭中蜿蜒,一路林木森森,篁竹蔽天,道道险关扼守着这条从唐朝到近代浙、闽间唯一的商旅要道。古道起点仙霞关是“浙江诸山之祖”,素称“东南锁钥,八闽咽喉”。

3.浮盖山

位于浙江省江山市境内,因山颠有巨石为盖,若浮若动,故名浮盖山,为江郎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浮盖有四怪:云怪、石怪、洞怪、泉怪。徐霞客曾于1630年在浮盖山踯躅三日之久,慨叹“怪石拿云,飞霞削翠”。

此外还介绍了老虎山、鸡公山、太阳山等。学生们对家乡的名山兴趣浓厚,纷纷前去游玩。《家乡的江郎山》《神奇的浮盖山》《仙霞古道美名扬》等习作“枯枝发新芽”,摆脱了那种空洞的套话,缺乏真情实感的陋习,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二)游江山特色古镇,领悟文化底蕴

学生们欣赏了仙霞关、浮盖山的胜景后,对仙霞脚下的古镇廿八都产生了浓厚兴趣。近年来,受各种宣传,学生们对古镇廿八都并不陌生,但了解并到过廿八都的学生却很少。于是,笔者接着推出了游、写江山古镇系列活动。

1.廿八都

江山市千年古镇廿八都以其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而入选浙江省首批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廿八都镇为浙闽赣三省边区重要集镇,素有“枫溪锁钥”之称,始于唐代,繁盛于明清,有142个姓氏,13种方言。建筑风格多样,雕刻精美,民俗淳厚,耕读传家。所以,有专家称其为“天然民俗博览馆”,是一块神奇的“文化飞地”。

2.清漾古村落

清漾村是个贵而不富的进士村。据详尽的史料考证,毛泽东韶山家谱中所记“毛氏祖居三衢”中的“三衢”,便是指这个历史上共出过6个尚书,80个进士的清漾村。

此外,笔者还向学生介绍了清湖、三卿口古窑、大陈岭的天然岩洞等。学生们被家乡深厚的文化内涵及底蕴深深地震撼了,这些便是学生习作的宝贵资源。他们情由心生,《“文化飞地”廿八都》《游游清漾古村落》等一篇篇生动、自然的游记从他们的笔端流出。

(三)观家乡变化之快,看家乡未来希望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的飞快发展,家乡面貌呈现出喜人的变化:昔日泥泞的小路如今变成了宽阔平坦的柏油大道,昔日低矮的瓦房草棚如今变成了一幢幢高楼别墅……这一切,足以让学生感慨和自豪;这一切,也是学生写作的最好素材。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抓住这些素材资料,从培养乡土情感入手,激发学生用眼去观察,用心去体会,用笔去描绘。这样写出的作文内容具体,言之有物,言之有情。

二、让耳朵去“录音”,从家乡的传说故事中收集作文资源

(一)听江山民间故事,培养学生整理能力

民间故事是中华文化中最璀璨的民族瑰宝。它文字简练,容易听懂,生动有趣 ,是一个地区风土人情的多棱镜,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深刻的教育意义。它能够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还达到了解家乡、启迪心灵的目的。学生们得知自己所生活的地方也有着同样美丽动人的民间故事时,欣喜、意外之情油然而生,想了解的欲望及兴趣陡然高涨。

笔者按序给他们分发搜集整理好的民间传说故事,如《须女与江郎的故事》《大小江郎》《老虎山石柜》等,这些故事生动有趣,正是学生通过访问才将它们轻松诉诸笔端,学生的习作热情和创作欲望极为高涨,写作就成了一件乐事。

(二)访农家之历史,训练学生采访能力

在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经历过辛酸的往昔。与自然灾害的抗争、修路造桥、重建家园……一幕幕难忘的历史,催人奋进。让学生去问问前人的创业史和光荣史,感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稼穑之艰难,懂得祖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的劳作之艰辛,激发对创业者的感激之情,从而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对于许多成人来说,与百年不遇的洪水抗争、工业园区如火如荼的施工场面往往历历在目。在学生的采访下,他们是怀着无比真诚、激动的心情娓娓倾诉的。于是,在学生的习作中,就会出现许多浸透着真情的作品,如《曾祖父腿上的刀疤》《爷爷是个劳动能手》《农家新变化》《崛起的工业园区》等。

三、让双手去“触摸”,在丰富的社会实践中积累习作资源

(一)触江山名优特产,体味淳朴乡情

从某种意义上说,土特产是一个地方的文化标签,很多人因为喜欢某个地方的土特产,进而对这个地方产生了美好的向往。人们外出旅游,首先想到要买些当地的土特产带回家品尝;走亲访友,人们往往用土特产来表情达意。江山土特产非常丰富。

1.白毛乌骨鸡

白毛乌骨鸡是江山传统名产。其特征是羽毛似雪,肉骨如墨,为家禽类珍品,是中药“乌鸡白凤丸”必用配方,历来名传遐迩,身价不凡。

2.江山绿牡丹

江山绿牡丹又名仙霞化龙,因色泽绿翠,形似牡丹,产于霞岭而得名。条直似花瓣,形态自然,犹如牡丹。北宋文豪苏东坡誉之为“奇茗”,明代列为御茶。

3.中华猕猴桃

中华猕猴桃是正宗的中华牌。“投之以羊桃,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两千多年前的《诗经》中,羊桃(即猕猴桃)便是青年男女相互馈赠,借以定情的礼物,其身价可见不凡。

此外,还有江山白鹅、江山白菇、江山板栗、廿八都铜锣糕、糯米酒、砚台、竹炭系列产品、蜂产品等土特产。

学生们对土特产多多少少有一些了解,或品尝过一些土特产,但是对整个江山市的土特产没有全面的了解。通过笔者的一系列介绍,他们纷纷回去通过各种途径加以品尝,再进行交流。通过品尝、了解,他们体味到了淳朴的、浓浓的乡情,《家乡的猕猴桃》《江山绿牡丹》《家乡的白毛乌骨鸡》等美文相继问世。

(二)采野外野菜,尝家乡独特美味

江山地处江南,野菜物种丰富,如地衣、水芹菜、马兰头、香椿、荠菜、观音菜等等。我们创造机会亲自带着孩子们接近大自然,认识大自然,挖掘野菜,品尝野菜,增加孩子对自然的了解,对乡土的了解。孩子们对这样的活动非常感兴趣,纷纷在作文中写道: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此时正好是各种野菜争相冒头的时刻。在品尝野菜的同时也写出了真挚的感情。

四、让心灵去“感悟”,从乡情感悟的体验中丰富习作资源

(一)学江山历代名人,立志学习先人

江山人杰地灵,文化厚重,历史上出过9个尚书,240多名进士。民国有赫赫有名的(三毛一戴)戴笠、毛人凤、毛森、毛万里,现有江山籍“两院”院士5名。宋代大词人毛滂,明代尚书毛恺,现代著名学者毛子水,当今“两院”院士毛江森、徐元森、郑树森等一大批专家名人,均是江山人的精英。

毛滂,字泽民,号东堂。父维瞻、伯维藩、叔维甫皆为进士。自幼酷爱诗文辞赋,因文辞出众,受知府苏轼赏识并赞称:“文辞雅健,有超世之韵。”

毛恺,江山石门清漾人氏。清漾毛氏是江山望族,有过一门六进士的光荣历史。一生为官清廉,秉公执法,体恤民情,刚正不阿。官任刑部尚书,是一位铮铮铁骨汉。

毛江森(1934.1— ),又名维书,浙江省江山市清湖镇贺仓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医学病毒学家。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学生们在认识了江山众多名人之后,在感到深深的自豪的同时,也自发产生了向自己的先人学习的强烈愿望,纷纷表示也要努力学习,为江山人争光。一篇篇《名人就在我们身边》《江山人,我为你骄傲》《我的偶像——毛江森》等文章应运而出。

(二)体会“风俗乡情”,宣扬家乡美名

江山民风淳朴,正直好讦,不惧艰险,敢闯好斗,勤于创业,注重乡情。千百年来的农家文化、农家风情,在历史的延续中孕育了强大的生命力。农家人自娱自乐,在继承传统中吐故纳新。杀鸡宰鸭,走亲访友的正月;螺蛳嗍嗍,炉渣沽沽的清明;月朗中天,举家团圆的中秋……这些农家传统节日各具特色,丰富多彩。还有除夕贴喜笺对联,清明节扫墓踏青,祝寿做寿桃等充满趣味的家乡风俗和乡情,为学生的习作资源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通过一系列对江山市特色风情的了解,学生们情不自禁地赞美江山的秀美风情,宣扬家乡的美名。有的同学在文章中写道:“从来没有觉得作为一个江山人有这么的自豪,家乡太美了,我真想响亮地告诉所有人——我是一个江山人……”还有许多同学决定进一步了解、挖掘江山风情,宣扬家乡美名。

江山市是中国蜜蜂之乡、水泥之乡、白菇之乡、白鹅之乡、猕猴桃之乡。特色的地方风情,厚重的地方文化底蕴,使得学生们更为彬彬有礼,好学向上。如何进一步深入挖掘这个宝贵的教材,以更加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激发学生们满腔的赤子情怀,激扬他们的真情文字,笔者还需进一步探索,努力培育更杰出的新一代江山人。

【参考文献】

[1]江山市编纂委员会.江山市志[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

[2]仇忠海.人文·德育:将德育根植于人文活土[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张蕊燕.吴越史志文化研究:廿八都镇志[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

[4]胡厚福.德育学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5]王殿卿.文化·道德·德育[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乡土文化江山
江山有我
如诗如画的江山
千里江山蓝天梦想
江山如此多娇
夏天明美术作品
千里江山图
农村中小学乡土文化教育的缺失与改善
“捆绑制”的文化研判:基于文化适应论观点的分析
借助乡土文化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借助乡土文化资源 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