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一个真实、感性的阅读世界

2016-05-14 01:39
中华儿女 2016年8期
关键词:纸质数字化互联网+

2016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倡导全民阅读,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这是继2014年及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倡导全民阅读”后,第三次将全民阅读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全民阅读,从十年前一群知名教师在网上自发而起的宣传倡议,到政府部门大力倡导并拓展到全国多地的读书活动,再到2014年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已经成为文化兴国战略的有力支点。

2014年2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俄罗斯索契冬奥会访问时说,“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他列举出读书的“三让”:“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

国民阅读不仅关乎个人修养与素质,而且关乎国家文化软实力与核心竞争力。在强调提高国民文化素质、增强国家综合实力、促进社会和谐文明的今天,全民阅读显得更加的迫切和重要。

阅读习惯,悄然的变化

信息时代到来,互联网的普及,手机等移动终端“飞入寻常百姓家”,“拇指阅读泛文化”应运而生。一键搜索即可获得想要的新闻信息、图书报刊,人们不再需要埋首书山就能将家事国事天下事一网打尽。传统阅读不再是人们获取知识的唯一方式,而借助电脑、手机、电纸书等工具随时随地、偷闲阅读成了一种潮流,地铁公交上总有“手不释机”的人,街头巷尾也不鲜见拿着移动设备看书的人。人们把这种借短消息、网文和短文体生存的阅读方式称作“互联网阅读”。

与传统阅读相比较,现代生活的快节奏,让人们几乎没有时间坐下来静静地读完一本书。我们经常看到,在公交车上、上下班途中、工作闲暇,大家都低着头摆弄着手机、电子书或平板电脑,抽取零碎时间进行断断续续的阅读。读者在数字化阅读的过程中,其阅读轨迹是变化的,阅读记忆更多是零散的片断,呈现互联网阅读。

互联网阅读崛起,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但只是阅读平台的转移,并不意味着阅读的根本消失,反而阅读量会有所增加。原来很多纸质书不太引人注意,而现在可以通过一种简便阅读方式读到一些东西,这是一种进步。微阅读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阅读方式和阅读内容,有其双面性,但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如果引导利用得好,还可能催生一种经典文体。

我国互联网产业展现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青少年是中国互联网的最大的用户群体。

“互联网+”时代,媒介的选择

互联网飞速发展。对身处互联网时代的读者来说,传统纸质书报刊已不再是阅读的唯一选择,数字化阅读颠覆性冲击着传统阅读观念和市场份额。无论是传统纸质阅读还是数字化阅读,都只是让读者多了一种选择。读者可以根据个人习惯去书店、图书馆阅读或者在互联网中搜索到感兴趣的阅读内容。

传统纸质读物与人类发展相伴而行,见证着人类文明,促进人类的生物进化与文明进化。传统纸质阅读能使读者静下心来,不受干扰,全身心地投入阅读中;可在页白处眉批旁注、圈点勾画,记录自己所思所想,与著者形成共鸣。有相关机构做过实验,同样的内容用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两种方式阅读,纸质阅读的效果更好。

电脑、电子阅读器或手机虽然可以存放几十万册图书,却不如书籍那样放在书架上一目了然,赏心悦目。纸张之美、印刷之美、设计之美又使传统纸质阅读具有文化性、收藏性,保存与收藏功能是纸质出版物独有的特色。

如今,移动智能终端作为互联网阅读的主要载体,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电子产品分支。移动智能终端自2007年起步以来高歌猛进,在2010年末首次超过PC同期出货量,至2013年其出货量首次超过功能手机,约为PC同期出货量的3倍,以年出货10亿部的市场体量成为当今市场容量最大的电子产品分支。手机智能化进程带动计算机与电视设备革新,促使平板电脑、智能电视继智能手机后进入高增长通道。中国已成为全球智能终端增长的绝对主导力量。目前我国已拥有全球最大的移动终端用户规模,移动互联网用户数超过8亿。

媒介变化,社会的进步

人类阅读从纸质类到电子类。改变的不只是传播方式,更多的是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读书的介质变化。在10年前,我们阅读完全是在书籍上面获取知识,那个时候书籍与电子阅读的比例应该是8∶2(不断变化)。随着时间段的推移,这个比例变得越来越大。现在我们这个阅读比例是3∶7或者更多。在阅读更加便捷的时候,我们有理由选择更加快速的阅读方式来获取知识和信息,这也是为什么传统媒体行业的快速没落原因。

当今,人们用一根网线、一部手机就能了解到全世界大大小小的事,如此多的文化表现形态是对不同人群的内心写照。这是在纸质类阅读所不能满足的。我们每个人都以一个个体存在,那么每个人都是有诸多兴趣与爱好。互联网赋予了我们选择的权利,但同时我们也为巨大的信息量付出了代价。

知识可以分为广度和深度两个维度。互联网恰恰提供了这样的广度来让我们了解,互联网上的信息足够让我们了解任何一个行业。每个人都以一个个体存在,那么每个人都是有诸多兴趣与爱好。互联网赋予了我们选择的权利,互联网恰恰提供了这样的广度来让我们了解,互联网上的信息足够让人们了解任何一个行业。人们需要带着不解求惑的内心来选择阅读,在不同垂直领域深度阅读,并逐渐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思考未来,阅读的革命

阅读不仅仅满足信息的获取,同时也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表现,一种精神层次的追求。传统纸质阅读与数字化阅读并不矛盾,只是文献信息载体的不同,没有必要感叹传统纸质阅读率的下降,更没有必要担忧数字化阅读独占江湖。

无论是传统阅读还是互联网阅读,能够在阅读之际善于思考才是阅读的本质。互联网、纸质类读物不过是文字、信息的載体,它可以影响阅读,但不能决定阅读。而阅读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阅读过程中思维的参与度。只有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深入思考、质疑和沉淀,才能既有效避免浅阅读,让互联网阅读激发阅读兴趣、发现值得深读的读物,让深阅读沉淀思维,提高浅阅读的品位,在情感体验与理性分析相交融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享受阅读乐趣。这就是我们无法回避的现实,“互联网+”时代——一个真实的、感性的阅读世界。

猜你喜欢
纸质数字化互联网+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指导小学生纸质阅读的研究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数字化起舞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电子疲劳
独立书店浪漫的纸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