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机动车环保检测形同虚设

2016-05-14 02:10陈泽斌
环境 2016年8期
关键词:尾气机动车计量

陈泽斌

北京、杭州、广州、深圳相继开展的空气污染中颗粒物源解析结果显示,机动车尾气是空气污染的最主要来源。在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中,尾气环保检测是重要一环。然而由于利益驱使以及监管不严,机动车环保检测机构弄虚作假现象层出不穷。6月20日,环保部就公开曝光了广州大昌行喜龙机动车检测公司、济南彩龙汽车检测服务有限公司等19家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存在违规行为。对此,业内人士、专家学者纷纷呼吁,要加强机动车环保检测工作的监督管理,莫让检测形同虚设。

作弊手法层出不穷

“一些地区机动车环保定期检验工作暴露出检测程序不规范、检测设备可靠性差、从业人员技术水平低等问题,个别地区甚至出现玩忽职守、弄虚作假现象,严重影响了机动车污染防治政策措施的实施效果,造成了极为不良的社会影响。”2011年3月,环保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机动车环保检验机构检查整治工作的通知》就明确指出,机动车环保检测存在诸多问题。那一年,环保部检查了全国上千家机动车环保检验机构,共排查出各类违法违规和不规范检测问题200余项。

“有些问题至今仍然存在。”原环保部机动车排污监控中心研究员韩应健表示,虽然经过点名通报、督查整改,主管部门也不断强化监管,但是机动车环保检测造假问题依旧屡禁不止。

“硬件软件都有问题。”韩应健介绍,例如机动车环保检测是要检测车辆行驶时的尾气排放情况,底盘测功机的作用就是模拟车辆行驶的真实状况。实际操作中,检测人员往往可以通过调整底盘测功机的负载精度,从而直接影响检测数据的准确性。

此前也有媒体曝光,一些检测站在尾气的采集管上私装阀门开关,检测时由工作人员悄悄地操纵该开关,从而使检测数据达标。更为恶劣的是,一些检测站人员甚至以权谋私,在检测站外开设改装点,不达标的车辆只要到改装点简单加装上净化器,马上就可以达标,一次收费200~300元不等。

央视还曾报道过,一些检查机构可以在分析软件上做文章,通过在检测软件里设置不同的指令,检测人员按照这些指令来控制车辆的检测数据,摆放在外的检测设备看似正常运作,毫无破绽,实际上内有乾坤。有了这样的软件,车辆是否装有尾气净化的催化剂,检测数据相差无几,行驶3万公里的车与行驶25万公里的车,检测结果也几乎相同。

“环保检测机构不仅可以通过设备、软件等作弊,检验员凭借自身对检测设备的了解,还可在检测过程中通过人为作弊。”据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综合检测工作委员会秘书长沈弘介绍,通过给采样探头加“三通”管件利用空气稀释尾气、检测员凭经验控制油门等办法,都可以影响检测结果。

“有的工作人员连探头都懒得往排气管里插,测出来的尾气当然能达标。”韩应健说。天津一家检测站的维修人员也表示,尾气排放检测的人为操作空间很大,检测器离排气管“差了几厘米”也会降低排放值。在一些地方,有些检测机构甚至明目张胆“放水”,只要给钱,不检测就能够通过环保检测。

管理漏洞难以扼住

业内人士表示,车主图省事省钱的心理,是机动车环保检测造假的一大动力来源。特别是随着私家车的增多,这种问题也越来越普遍,私家车和私营企业车主都希望花费越少越好,会想尽一切办法和门路在每年一次的机动车污染排放检测上钻空子。

“目前很多检测站都是个人承包,对利润的追求也促使他们不惜以身涉法。”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大气处相关负责人提到,由于现在各地的检测站都是市场化运作,自负盈亏,各个检测站为了节约成本大肆引入低价检测设备,并放松检测要求。“一个检测站如果检测20%的车辆不合规,那么这20%的车辆在下一年肯定不会再来这里检测,所以检测站会与设备供应商联合起来,在硬件上或软件数据中造假。检测越松的检测站越受欢迎,检测严格的检测站则被看作是‘傻子,失去大量客户。”

也有专家指出,计量认证考评中心部分人员与造假的设备生产商长年勾结,对不合格检测设备一路开绿灯,造成我国车辆尾气检测设备和检测数据陷入长期造假的恶性循环。

业内人士提到,机动车尾气检测设备作为计量设备,只要技术监督部门给了证,就可以进入市场。而地方环保部门在对环检机构进行验收时,主要关注场地、人员、资质材料等问题,对设备考核的内容较少,无法对检测数据质量进行考核。

而质量检测部门,在机动车检测机构的监管上存在诸多不足。北京建筑大学教授姚圣卓表示,我国《计量法》要求“向社会出具公众数据的计量器具必须取得《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现实的情况是,市场上几乎所有的尾气检测设备都没有取得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

调查还显示,对于检测机构的质量检查,各省质监局唯一委托的计量检定机构是各省的“计量科学研究院”,其技术考核内容所依据的,是被指责完全脱离国家标准要求的技术指标,甚至将污染物排放质量“毫克/秒”流量测试改为稀释氧浓度测试,对“变载荷加载滑行、响应时间、加载误差、一致性、压力、温度、流量重复性”等关键性指标完全不予测试。

姚圣卓表示,之前出了很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但很多地方不按这个标准执行。设备作为计量工具,需要技术监督部门认证,但技术监督部门的认证跟不上环保的标准体系,考核内容相对较少,且是针对零部件,而非整体设备。

再者,目前拼凑设备占据国内机动车环保检测市场,使得数据质量无法保证。中关村空气污染防控联盟理事会主席颜梓清公布的一张关于2014年山东省183家检测机构647条检测线设备自查结果的表格显示,山东省环检机构的检测设备中,约占95%的检测设备均为拼凑而成。颜梓清表示,这种拼凑设备的问题在国内环检机构中很普遍。

监管科技双重发力

面对屡禁不止的造假行为,相关主管部门又是怎样应对的呢?

近期,针对6月20日环保部曝光的广州大昌行喜龙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广州穗安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按标准使用设备开展检测业务的行为,广州市环保部门除了依法对其进行处罚外,还会同市公安、质监、交通运输等部门,针对此次被通报的两家检验机构出现的问题开展全市机动车检验机构大检查。

为了进一步强化监管,广州市环保局向全市机动车检验机构和各检验设备及工控软件供应商印发了《广州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开展机动车检验机构自查整改工作的通知》,同时对机动车排气检测远程管理视频监控存储设备进行扩容,将视频监控资料的存储周期由此前的30天扩展至180天,便于对违法违规检测问题的追溯查处。

深圳市此次也有两家检测单位被通报,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分别向2家公司下达了《限期改正通知书》,对其进行严厉处理。同时,深圳市人居环境委还下发了《关于开展机动车环保检验机构自查整改的通知》(深环车函[2016]2号),立即组织深圳市全市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开展自查整改工作,要求各检测机构参照通报,对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检验设备维护保养不到位、不及时,检测技术操作不规范等问题进行自查整改。

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对此次的通报高度重视,一方面不断完善检验机构监管制度,另一方面加快机动车排污监控平台建设。据了解,目前广东正在建设机动车环保监管系统。该系统以机动车环保管理业务需求为主导,基于环保专网、省电子政务网络,建立覆盖全省、运行稳定、能满足省机动车环保管理要求的业务管理系统,为广东机动车环保监管工作提供先进的科学管理手段。该系统已通过初步验收,争取2016年年底前实现与环境保护部的联网。

可以看出,加强监管,强化科技支撑,是目前主管部门主要使用的手段。对此,颜梓清也建议,要全面清查检测设备,计量和环保部门需委托专业技术机构对检测设备技术进行全面考评,对不符合国家标准和检测数据误差高于10%的设备要禁止检测。同时,有关部门要将对环检机构的监管改为对检测数据质量的监管,生产检测设备需要取得《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CMC),确保检测设备质量;使用检测设备进行检测,需要取得实验室资质(CMA)以确保数据质量。

她还建议,要打破检测认证机构的垄断,加快发展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服务,让不同所有制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各环节的技术考核报告、检测报告都应向社会公开公示,接受社会监督,让尾气检测数据真实有效。

机动车环保检测造假问题也引起国家层面的重视,2015年,国家发改委、环保部等12部委联合颁发《关于印发加强“车油路”统筹加快推进机动车污染综合防治方案的通知》,明确提出,2015年起,要开展环保检验机构专项整治工作,对所有检验机构进行全面核查,对弄虚作假、玩忽职守的机动车尾气检测机构,依法依规予以处罚,纳入黑名单管理,并向社会公布。

此外,检测仪器设备生产及销售单位配合环境监测数据造假的,由负责调查的环境保护部主管部门通报公示生产厂家、销售单位及其产品名录,并上报环保部,将涉嫌弄虚作假的单位列入不良记录名单,禁止其参与政府购买环境监测服务或政府委托项目,对安装在企业的设备不予验收、联网。

猜你喜欢
尾气机动车计量
活性炭生产尾气处理技术
高速公路合同计量变更管理策略
基于信息系统的计量标准管理
河北廊坊市丁燕问:我国法律对于酒驾有何具体处罚规定
对公司计量管理工作的一些思考
拒绝酒驾
一种陶瓷窑炉湿式尾气处理装置
“悲催”的开心鼠
中国计量出版社图书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