睁大慧眼看清三大考场作文雷区

2016-05-14 03:09刘步春
求学·素材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论据事例论点

刘步春

失误一:观点一般,立意雷同

近年来,作文立意“撞车”的现象十分普遍。考生只要看到作文题目里有“绿色”二字,便都扎堆写“环保”。这种立意雷同的作文,是难以获得高分的。

对策一 由表及里,由此及彼

考生可以在已有观点的基础上,向前引申一步,或运用纵向思维,由表及里、由果及因地进行思考;或运用横向思维,由此及彼,由点到面地进行思考。总之,只有多角度分析才能提炼出新颖的立意。前者如高考满分作文《因为不同,所以美丽》,作者通过对“范儿”现象由表及里的联想和因果分析,提出有个性才有魅力的立意;后者如高考满分作文《你还是你吗》,作者由材料中的藤须纠缠联想到人类社会的攀附行为,提出不忘本心、坚守自我的中心论点。

对策二 反弹琵琶,逆向思维

考生在思考材料话题时,可以运用逆向思维,得出全新的见解。如2015年重庆高考满分作文《惭愧也是一种美德》就是考生运用逆向思维进行创作的结果。刚上车的小男孩请公交车司机等一等他的妈妈,过了一分钟,妈妈还没到,车上乘客开始埋怨,说母子俩耽误了大家的时间。在这则材料里,乘客无疑是应当受到批评的对象,但这位考生偏偏从肯定乘客的角度出发,抓住乘客最终的沉默,提出“惭愧也是一种美德”的中心论点。反其道而行之,文章便与众不同了。

对策三 辩证思考,哲理阐述

考生如果能够在分析问题时看到事物的正面和反面、主流和支流,区分事物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写出来的文章将会因融入哲理而超越众多立意一般的文章。例如2015年上海高考满分作文《山坚水柔并蒂莲》,“坚硬,它是人生有效的高度和厚度;柔软,它是人生必不可少的长度和温度。”“坚时如山般不可撼,柔时如水般不可移,一刚一柔,他们如心灵上的并蒂莲花,成就着精彩人生”……辩证思考和富有哲理的阐述使文章远胜于一般文章的泛泛而谈。

失误二:简单列举,堆砌材料

论据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考生如果有足够多的事实论据,并且能够得心应手地使用这些事实论据,写出来的文章的质量通常不会太差。但是,有些同学写议论文时,事例一个接着一个堆砌,往往会导致作文不得高分。

对策一 定位材料,有序排列

给材料定位,就是对众多的材料进行精细梳理,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以指明作者行文思路。例如高考满分作文《转身之美》,先用“让我们先从中国革命和建设说起”引出红军长征的例子,再用“再来领略杰出人物在关键时刻的漂亮转身”引出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影后奥黛丽·赫本的成长史的例子,最后以“即便是普通人物也需要学会及时转身”引出当代大学生的奋斗史等事例。材料虽众多,但各司其职,毫无堆砌之感。

对策二 观点引领,事理结合

考生要围绕中心论点,结合不同材料提出不同的分论点,一个分论点统帅一则材料,让每则材料直接为每个分论点服务,以避免重复用例,增加论证层次。例如高考满分作文《脱掉长衫更精神》就以磕头、放鞭炮、留辫子为例阐述不必死守传统的观点。文章围绕中心论点,结合材料提出了“传统文化中封建糟粕必须完全丢弃”“传统文化中于今无用的部分必须搁置”和“传统本来就不是一成不变的”三个分论点,让它们分别统帅材料“磕头”“放爆竹”和“留辫子”,每一个材料直接为每一个分论点服务,各尽其能且不互相重复。

对策三 有序编排,多重组合

考生可以根据材料的不同性质,对它们进行灵活的组织,或古今结合,或中外并举,或正反相映,或点面互补,努力将材料有机地组合到一起。高考满分作文《必须跨过这道坎》为了阐述分论点“心中横亘着的才是永恒的阻碍”,先较为详细地叙述凯文·卡特受不了世人的指责而自尽的事例,再略述柳三变和王国维的事例,三例共一段,三则论据详略得当,点面结合。柳三变、王国维二例对于凯文·卡特事例不是简单的重复,凯文·卡特是外国人,而柳三变、王国维则是中国人。考生通过详略互补、中外结合等多种论证手段,将这些事例组合到一起,有力地推进了文章层次的深入。

失误三:述议脱节,油水分离

有些同学写议论文,虽然能注意对中心论点进行分解,用分论点来支撑中心论点,但在对分论点进行具体阐述时,往往会一味地举例或引用名言,而没有自己的分析。这种观点和材料油水分离的文章,是考场中常见的失误文。

对策一 归纳揭示,述议结合

考生在列举事例、引出论据之后,可以用简明的语言归纳或揭示这些事例的共同特征以及包含的道理。请看高考满分作文《疑是思之始,学之端》中的一段论述:“苹果为什么落在地上,牛顿由此开始了对万有引力的探索;水开了,壶盖为什么被掀起来,瓦特由此发现了蒸汽的力量。科学上的重大突破,理论上的重大创造,技术上的重大发明,往往都是从‘疑开始的,没有‘疑,就不会有研究和探索,也就不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这段议论先叙述论据,再归纳出一般性道理,实现了材料和观点的高度融合。

方法二 直陈因果,深化议论

考生在叙述论据之后,可紧接着用“那是因为……”一类的句式直接分析原因,做到叙议结合,促进论据和论点的融合。请看高考满分作文《文未必如其人》的一段论述:“海子写下‘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积极心愿后,却不堪现实的冰冷卧轨自杀;海明威在坚毅的美国精神包装之下,却常常酗酒,殴打妻子;精神领袖马丁·路德·金在他一次次演讲完自由精神之后,也存在雇佣奴隶等不为人知的罪行。何以如此?因为人性是复杂的,即所谓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是也。诗人形象在诗文语录中展现的清高、热情仅仅是其人性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正是有了作者这样的因果分析,论点和论据才更为融合,论证才更为有力。

方法三 反面假设,促进融合

在敘述论据之后,紧接着用“试想,如果不是……那么……”一类的句式,进行反面假设,以强化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因果关系。如高考满分作文《蓄势而后发》,作者在引述了爱因斯坦、华罗庚和童第周三人的事例后发出议论:“试想,若无几十年如一日的勤奋工作,哪里会有爱因斯坦相对论的问世?若无顽强拼搏刻苦自学的精神,哪里会有华罗庚在数学方面的卓越贡献?若无闻鸡起舞、坚持不懈的努力,哪里会有童第周在生物工程方面令人瞩目的成就呢?”针对前面所列举的事实论据,作者从反面进行假设,进而推论论据的真实性、可靠性,有力地证明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猜你喜欢
论据事例论点
论点:议论文的灵魂
恰当使用论据
恰当使用论据
运用对比解构说理文事例论证的密码
“例”后有“析”方可取
用好论据“四字诀”:准、新、精、美
高考议论文需细分分论点
议论文分论点的提取
专题作文写作中典型事例的选择和运用
开放状态下的书面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