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性”视阈下海州童谣音乐教材创编初探

2016-05-14 13:27杨慧
艺术评鉴 2016年7期
关键词:创编

杨慧

摘要:“原本性”是奥尔夫音乐教育的精髓,追求的目标是不断再现人本的活力和精神。在开发海州童谣,构建合理的地方音乐文化课程中,灵活运用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原本性”特征,从儿童年龄特点和实际需要出发,对海州童谣进行整理、改编、配曲,原本节奏入手、卡农节奏吟诵、五声调式编曲、声势打击乐参与,由浅入深的编创海州童谣音乐教材。

关键词:原本性 海州童谣 音乐教材 创编

“原本性”是奥尔夫音乐教育的精髓,探究的是从音乐的原本性出发,以自动自发的兴趣为动力,获得对音乐最基本的感受和体验,追求的目标是不断再现人本的活力和精神,它运用儿歌、拍手、讲故事、唱歌等诸如此类儿童容易接受和掌握的形式,让音乐给儿童带来真正的快乐。海州童谣是区域音乐文化的映照,有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其独特的韵味深受儿童的喜爱。

一、原本节奏入手,突出音乐本体性

童谣的音乐性是自然天成的,这表现在它语言的节奏感和音韵美上。海州童谣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记录海州地区的风土人情,诙谐、幽默、词句押韵顺口,多为三七句式,具有浓郁的方言韵味,充满了优美的音乐性。在说唱的过程中结合方言土语的音韵美和节奏感,从童谣原本节奏入手,突出音乐本体性。

如创编海州童谣《小海螺》:

在这首儿歌中,有规律地出现了一定数量的音节,三字句停顿两次为两拍,七字句停顿四次为四拍。由于不同节拍停顿的错落变化,念唱起来,童谣就具有了鲜明的节奏与韵律,说唱起来简单、明快,符合学生身心发育特点与的认知水平,有利于培养学生音乐感知,适合低年龄小学生记忆和传唱。

二、卡农节奏吟诵,凸显音乐审美性

“原本性”的音乐教学,从孩子们最容易接受的节奏教学做起,逐渐进入多声部的说、动、奏、唱,简单易学的多维立体化的节奏训练,不仅在音乐技能上可以学习和把握,对于树立多声部节奏内心听觉、培养儿童立体思维,发展音乐记忆、以及同伴间配合协作能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而卡农是最常用、最简单的多声方法。

如创编海州童谣《一摇二摆》:

这是一首与连云港海有关的劳动谣,有着浓厚的民俗风情,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传承性。在单声部为基础的练习中加入无限的反复,形成不同节奏的声部的叠置,以轮说的形式让朗诵横向的发展为复调音乐,和谐的韵律,质朴的语言,让孩子们在回环往复的吟诵中不由自主地把童谣作为一种内心情感的表达,感受地域文化的多元和丰富,创造了富有音乐韵律的美的境界。

三、五声调式编曲,再现音乐地域性

奥尔夫教学法是以五声音阶,民族调式为重要内容,其强调在音乐学习初期阶段用自然的、简单的、原始五声调式音阶作为儿童学习的重要内容。海州童谣作为本土童谣,天然的音调具有民族五声调式色彩,将童谣谱上曲子,教儿童演唱童谣,赋予童谣更多的音乐性,儿童不仅能很快学会,同时节奏感和音乐表现力也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编曲时可以先从学生最容易掌握的小三度“sol、mi”开始,然后过渡到中国民族五声调式。

如创编海州童谣《小雨点儿》:

这首童谣内容具有丰富生活童趣,根据童谣的结构特点,创编成三拍、四拍混合的儿童歌曲,正好符合了儿童对音律,流动变化的心理追求,符合儿童的情感需要,歌曲中只用“sol 、mi”两个音,小三度的音调非常适合的儿童的学唱,同时可以便于儿童很好的认识和掌握“sol 、mi”两个音。

再如创编海州童谣《指纹歌》:

这首童谣采用形象的比喻将十个数字贯穿其中,表现了儿童活泼可爱的天性,幻想丰富幽默,充满童趣,属于传统歌谣“数数歌”的一种。采用民族五声调式,结合方言语调的高低起伏变化,将方言语调夸张和旋律化,展示地域文化的魅力,是一首形象生动、有趣的海州童谣歌曲。

四、声势打击乐参与,发展音乐创造性

“原本性”的音乐教育密切联系儿童的生活,主要采用生活中的简单、易学的走、跑等身体动作、打击乐器的参与,来引导学生感知和体验音乐要素以及音乐的情绪,非常适合海州童谣游戏性、生活性的表演、歌唱、律动要求。运用声势进行简单而又生动有趣的节奏体验,加入简单易学的打击乐器,适当编写于童谣教材,学生可以在参与体验音乐中,开发音乐潜能,发展音乐创造性。

如创编海州童谣《求风歌》:

这首童谣结合方言语调走向,创编五声宫调式,三拍子的韵律节奏体现风的特点,加入二声部的节奏吟诵,以及打击乐器的伴奏,变成简单易学的多声部作品,学习中让学生在情境的创设中自主选择用不同的打击乐器伴奏,应采用什么样的节奏型,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开启学生的审美想象,培养学生的多声部音乐感知及相互间配合的能力,锻炼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音乐创造力。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2011版》明确要求除国家课程以外,地方和学校应结合当地人文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传统,开发具有地区、民族和学校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让乡土音乐渗透到音乐课程教学中。海州童谣所蕴含的教育价值是其他素材所不能比拟的,以奥尔夫“原本性”为基点,创编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的海州童谣教材,丰富音乐课程资源,开展特色鲜明的创造性活动,学生自然得以文化的浸润,享受学习乐趣,丰富学生的审美感知,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的文化认同,推动地方课程发展。

基金项目:

本文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立项课题“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地方童谣教学中的运用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批准号为:T-c/2013/027。

参考文献:

[1]李坦娜,修海林,尹爱青.奥尔夫音乐教学思想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2]赵赞.谈广州童谣的本土性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原本性之契合[J].北方音乐,2014,(12).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创编
武术舞台表演创编研究
基于学生经验的初中体育组块教学实施策略的研究
如何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健美操创编能力
对抗类体育游戏的创编
新疆塔塔尔族健身舞创编研究
绘本多样化主题实施《疯狂快递》
经典传承,知行合一
谈谈从绘本到绘本剧的创编与指导策略
“悦”读:儿童数学阅读的终极旨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