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2016-05-14 08:39张颖
农民致富之友 2016年7期
关键词:喇叭口穗肥墒情

张颖

一、选种

目前在栽培水平较低的地区仍有一定栽植面积。因此大面积种植主要是以杂交品种为主。杂交品种具有增产潜力大,推广杂交玉米是提高玉米单产的重要途径。但是,选用杂交种要因地制宜.选择适宜当地的气候和生产条件的优良玉米品种。在保证玉米正常成熟情况下,应当选择生育期稍长的玉米品种;在水肥条件较好的地区,应种植喜肥抗病高产优质的玉米品种;在丘陵、山区或自然灾害频繁的地区,应选择耐旱、耐涝、耐寒、耐瘠及抗逆性强的优良玉米品种。

二、种子处理。主要防治地下害虫、田鼠和黑穗病。要选质量好的种衣剂进行包衣,可选用省科学院微生物所生产的福太尔生物拌种剂。为了出苗整齐,最好每公顷种子拌25毫升磁能液,即可防止粉种,还能促进小苗快长。

三、提高播种质量。据近年来测产调查,因播种质量差形成缺苗断垄、出苗不一致、大苗欺小苗等对产量的影响越来越重。同时随着玉米产量的进一步提高,对播种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1)适当增加播种量 。常言说:“有钱买种,无钱买苗”,增加播种量是留壮苗、保密度的基础。一般要求3粒种子保1棵苗。(2)精选种子。播种前精选种子,剔除秕粒、病虫粒。播种时按种子大小分级播种,使苗大小一致。(3)足墒、匀墒播种。土壤墒情不足或不匀,是造成缺苗断垄或出苗早晚不齐的重要原因。特别是覆膜栽培,足墒就显的尤为重要,甚至是决定此项技术成败的关键,如播种时地墒不足,可灌溉水(沼液)造墒播种,也可先播种不覆膜等雨后抢墒盖膜;如土壤表墒好,也可采取先覆膜后播种的方式。(4)播种深浅和覆土厚薄均匀一致。若播种深浅不一致,有的出苗早,有的出苗迟或出苗不全,出苗迟的成为弱株。(5)种、肥隔离。播种时若带种肥,要注意种子和肥料不能接触,以免烧种。

四、合理密植

根据产量目标,结合所选用品种特征特性,确定合理的群体结构。植株高大披散、大穗型品种,一般种植规格为:宽行90cm,窄行40cm,株距21cm—26cm,每亩密度在4000株—4800株;半紧凑或紧凑型、中穗型品种,种植规格为:宽行80cm,窄行40cm,株距20cm—25cm,每亩密度在4500株—5500株。

五、科学施肥

玉米高产栽培要做到科学施肥,肥水管理应围绕苗期群体长势均衡、健壮,拔节、孕穗期不脱肥,灌浆、乳熟期养分充足的总体目标。施肥上采用测土配方施肥,做到肥土少施、瘦土多施、壮苗少施、弱苗多施、苗期轻施、拔节期控施、孕穗期重施、授粉期补施的方法。

1.深施底肥:亩施普钙50公斤、硫酸锌1公斤、氯化钾10公斤、腐熟有机肥1500公斤~2000公斤。做到种肥隔离,避免造成烧根死苗。

2.巧施苗肥和拔节肥:4~5叶期施苗肥,亩用尿素5~7公斤兑水浇施;8~9叶期,结合小培土追施拔节肥,亩用尿素10公斤。

3.重施穗肥:玉米大喇叭口期(12~14片叶),是成穗的关键时期,应重施穗肥,结合大培土,亩施尿素25~35公斤,做法是在玉米植株之间用追肥机械或人工刨穴进行施肥。穗肥能有效促进幼穗分化发育,实现穗大粒多。

4.补施花粒肥:授粉结束后,进入灌浆期,每亩适当补施尿素8~10公斤,硫酸钾10公斤,可延缓叶片早衰,延长灌浆期,增强光合作用和营养物质向籽粒转移,减少秃尖,增加粒重。

六、田间管理

玉米出苗及时查田补种,以确保苗齐、苗匀、苗壮。中耕管理根据天气和土壤墒情灵活掌握。天旱底墒不足,应以保墒为中心,浅趟,避免出现断垄跑墒现象;土壤水分大时,要早趟、深趟,降低土壤水分含量,提高地温。中耕深松要在控制土壤墒情的前提下由浅到深,最终达到35 cm左右。

七、化学除草。由于超高产栽培是与大豆间种,因此选择除草剂时一定要考虑安全性。推荐使用久久红(990克/升乙草胺乳油)每公顷2000-2500毫升、75%噻吩磺隆水分散粒剂,每公顷30-40克,如喷药时部分杂草已出苗,再加入72%2.4-滴丁酯0.5公斤。要注意大豆不能萌动,最好种完就喷药。如果有刺儿菜、苣荬菜可施行苗后人工除草或化学定向防除。

八、病虫害防治

防治大斑病、小斑病,用70%甲基硫菌灵600~800倍液,或50%多菌灵500倍液,或50%代森铵800倍液于大喇叭口期至吐丝期对水喷雾,每隔7~10 d喷1次,连喷2~3次;防治丝黑穗病,按药种比1∶500选5096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或按药种比1∶200选20%粉锈宁粉剂拌种;纹枯病在大喇叭口期防治最为适宜,一般在发病初期用朗文康450 g/hm2,或50万U井冈霉素750 g/hm2对水900 kg喷雾,喷施果穗以下植株部位,连喷2~3次,间隔7 d;锈病发病初期用20%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喷雾,严重时隔15 d再喷1次。防治地老虎用90%敌百虫或辛硫磷加水稀释,拌鲜玉米叶或菜叶,于傍晚置玉米苗附近诱杀;防治玉米螟在玉米大喇叭口期用25%敌杀死600 g/hm2对水750 kg喷心叶,或5%锐劲特悬浮剂1 000倍液喷心叶,或制成毒土点心,连续防治2次,间隔5~7 d。

九、适时收获

玉米成熟时,籽粒基部会出现浅黑色晕层,应适期收获,及时晾晒,防止霉烂等损失

(作者单位:154200黑龙江省萝北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猜你喜欢
喇叭口穗肥墒情
尾管固井回接筒铣锥限位清铣及修复技术
墒情会商,助力备耕春播
不同穗肥用量和运筹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双层喇叭口结构连接管密封性能研究
喇叭口内径的理论估算
土壤墒情监测的意义与技术规范
穗肥施用时期对喀斯特区域杂交稻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不同时期施用穗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开封市土壤墒情监测系统建设研究
额尔古纳市2013年春季土壤墒情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