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2

2016-05-14 08:39郑艳梅
农民致富之友 2016年7期
关键词:克新切块薯块

郑艳梅

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地处黑龙江省东北部,地处中高纬度,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横跨四、五、六三个积温带.有耕地173万亩,以种植业为主.主栽作物为玉米、大豆、小麦、马铃薯和杂豆。马铃薯是粮经饲兼用作物,随着国家对马铃薯产业的开发和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发展马铃薯产业势在必行,爱辉区气候冷凉,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病毒传播媒介少,具有得天独厚的马铃薯生产条件,与俄罗斯隔江相望,出口市场前景非常好,种植马铃薯能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优势和资源,并能较快地把这些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商品优势和经济优势.

1选地选茬: 马铃薯对土壤的适应范围较广,最适宜于表土深厚,结构疏松,排水透气良好,富含有机质的土壤,如黑土钙、沙壤土等,土壤粘重会影响根系发育和块茎膨大,使块茎畸形,芽眼凸出,薯皮粗糙,淀粉含量下降。块茎还适于在微酸性土壤中生长,在碱性土壤中马铃薯易得疮痂病。总之,马铃薯是好气性植物,因此,选地要掌握“宁选洼中岗,勿选岗中洼”排水能力对马铃薯生长影响很大,选择地势山岗、土壤疏松肥沃、土层深厚、涝能排水、旱能灌溉,中性或微酸性无农药残留的平地与缓坡地块最适宜。马铃薯的前茬以小麦、玉米为最好,其次是大豆。应与非茄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马铃薯最忌重迎茬.另外,除草剂残留对马铃薯生长也有很大影响,如施用咪唑乙烟酸需要间隔36个月种植马铃薯,氯嘧磺隆类残留需要间隔40个月种植马铃薯,莠去津需要间隔24个月种植马铃薯,烟嘧磺隆类残留需要间隔18个月种植马铃薯,否则对马铃薯产量影响很大。

2合理施肥: 合理施肥是马铃薯高产稳产的前提条件。采用配方施肥,重施基肥,马铃薯施肥一般以有机肥为主,配施氮、磷、钾化肥,同时,施用中微量元素肥料也可增加产量改善品质,马铃薯是喜钾作物,钾肥的施用对产量提高的作用明显,硫酸钾效果更佳,试验表明氮、钾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交互作用,另外硼肥镁肥对马铃薯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土壤中有效硼含0.6-0.66毫克/千克可作为马铃薯土壤潜在缺硼的临界范围。亩施3公斤硫酸镁可减轻茎果内褐变症状。施肥量,亩施有机肥300-500公斤,纯氮6-7公斤,五氮化二磷4.5-5.5公斤,氧化钾8-9公斤,但忌施氯肥,马铃薯属忌氯作物,请勿施用氯化钾和含氯离子的复合肥。施肥时期,氮肥应分期施用,采用基肥、种肥、追肥相结合的方式,满足马铃薯各个时期对氮的要求。磷肥一般多作基肥或种肥施用,若作追肥应深施,但其肥效仍然不高。钾肥的施用时期可作基肥或种肥,也可后期叶面追施。施肥方法,基肥多用有机肥300-500公斤配合复合肥15-20公斤混施。具体方法是:一秋施,即在秋耕前把有机肥和化肥撒于地表,然后翻耕耙耘,使肥料与土壤充分混全。二是春施,即在春耕前撒施于地表,而后翻耕耙耘。三是施种肥,在播种时顺行施于播种沟内

3.品种选择

优良品种是获得丰产的重要基础,选用优质脱毒种薯。马铃薯釆用无性繁殖,生育期间容易被病毒侵染引起种性退化,产量下降,开发和和推广脱毒种薯快繁技术,是从根本抑制病毒病发生和蔓延,解决其种性退化,产量下降,品质变劣,留种困难的有效途径,研究表明马铃薯优良品种及高质量脱毒种薯对马铃薯的产量贡献率可达60%左右。根据市场需要和生产目的选择最适品种。自留种的用户应注意品种纯度,将染病薯、混杂薯、畸形薯除去,选用薯形规整,薯皮光滑,色泽鲜明,重量为50-100克大小适中的健康种薯。适合我区种植的早熟品种主要有早大白、东农303、黄麻子、费乌瑞它;中熟品种东农304、东农305、东农306、尤金、克新16、中晚熟品种克新14、克新15、克新17、克新18、克新19等

4.种薯处理

(1)晒种。播前20d左右将种薯从窖中取出,平摊在有阳光照射的室内或室外避风向阳处,平铺2-3层,并经常翻动,使之均匀见光,温度保持在10-15℃为宜。幼芽长人工播种达1cm左右,机械播种0.5cm左右,种薯表面及芽晒成绿色即可播种

(2)切块。4 0g左右的小种薯可整薯播种。大薯应切块种植,方法:竖切可以利用顶芽优势,如种薯过大长椭圆形,切块时应从脐部开始向顶部斜切,要求每个切块至少要有1-2个健壮的芽,切块重25-30g左右。切刀消毒可防止病害在薯块间传播,也是控制马铃薯病害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切薯时每人要准备2把切刀、2块切板,置于0.5%的肥皂水溶液中浸泡,每使用10min后或在切到病、烂薯时,轮换1次,使用前用清水冲洗干净,用5%的高锰酸钾溶液或75%酒精浸泡l-2min清洗消毒,同时把病薯弃除。

(3)药剂处理。用硫酸50mg/kg或0.1%高锰酸钾等浸泡种薯10min,防治环腐病。种薯切块用种薯重量的0.1%-0.2%敌克松加草木灰拌后立即播种,防治黑胫病、环腐病。用40%神速尔马林200倍液浸种5min,或将种薯浸湿。再用塑料布盖严闷2h阴干播种,防治粉痂病、痉痂病。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薯2h,然后晾干播种,防治环腐病、立枯丝核菌病。用亮盾、瑞胜拌种,可预防病菌感染、虫害发生。切块存放,切块应保持在14-16℃,80-85%湿度,通风良好的条件下,以加速伤口愈合。忌随切随种。

5.适时播种:根据土壤温度和水分来决定。当气温稳定通过7-10℃时,或者10厘米土层的地温稳定通过6℃即进入适宜播种期,此时土壤水分要保持在40-50%。土壤水分低于40%应坐水播种。播种方法采用平地开沟、施肥(药)、点种、覆土(合垄)、镇压等顺序进行作业。开沟距离由垄距决定,播种深浅由土壤条件(温度、水分)以及肥量多少和覆土厚度决定。一般情况下薯块位置保持在地平面或稍下方,覆土厚度10厘米左右。密度一般早熟品种亩保4000-4500株,中晚熟品种亩保苗3500-4000株。

6.田间管理;

(1)出苗前耢地,在马铃薯出苗前用耢子一下, 出苗前耢地,不但可以提高地温,保证出苗快, 出苗齐,还能除掉苗眼草.

(2)中耕培土作用,防止薯块变绿、防除杂草、提高品质。深松:在出苗后,结合中耕施肥覆土,进行深松作业,深度35厘米以上,可起到深松放寒、提高地温的作用,还可以达到除去表层杂草的作用,第一次培土,苗全后10-15天,第二次培土,苗全后20-25天,第三次培土在花期前结束。每次培土厚度均为5厘米。

(3)除草.除草方式有机械除草、人工除草、化学除草.当出苗达到80%以上时进行第一次人工锄草,15天左右进行第二次锄草,注意避免伤到匍匐茎。以后根据大草生长情况及时进行2次拔大草。采用化学封闭灭草。配方:每公顷喷施90%乙草胺2kg+70%嗪草酮0.6kg兑水400-500公斤于播种后3-7天内喷施。

(4)追肥与喷施叶面肥: 追肥要结合马铃薯生长时期进行合理施用。时间可选在苗期,蕾期及初长期,每次追肥应选用不同肥料、氮、磷、钾配合施用。一般苗期及蕾期可追施氮肥及磷肥,每亩用硫酸铵25公斤及磷酸二铵20公斤、硫酸钾20公斤。蕾期及初花期则施磷、钾肥,用磷酸二铵10公斤加硫酸钾15公斤 。初花期后决不可再用氮肥,以免引起茎叶徒长。影响养分向块茎的输送。

叶面肥:在马铃薯现蕾期结合晚(早)疫病防治进行叶面追肥。齐苗后喷施含有光合细菌的生物菌剂“薯益生”900毫升/公顷+原生态”多钛液体肥1500ml,增加光合效率;株高达到15cm时,每公顷喷施硼酸钙镁肥7.5kg,现蕾期喷施硼酸钙镁肥15?kg/公顷,开花初期,喷施硼酸钙镁肥15kg/公顷(中期专用)。与防病药剂同时使用,“原生态”多钛液体肥1500毫升/公顷,补充营养,增加叶片绿叶时间。块茎膨大期每施磷酸二氢钾15kg/公顷2次,促进薯块尽快老化,增加快茎淀粉含量。

(5)病虫害防治: 马铃薯主要病虫害有晚疫病、早疫病、病毒病、蚜虫、地老虎、蛴螬、金针虫等。

马铃薯早疫病用药剂防治,在田间植株发病初期,用30%苯醚甲环唑600倍液,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进行防治,每隔7天喷一次,连喷2-3次。

马铃薯晚疫病药剂防治,发现中心病株立即拔除,地面措施石灰,发病初期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2%普力克水剂800倍液,3%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300倍液进行防治,每隔7天喷,连喷2-3次。

马铃薯病毒病药剂防治,用1。5%植病灵1000倍液加20%病毒A600倍液或5%菌毒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每隔7天喷一次,连喷3-4次。

马铃薯地下害虫药剂防治,使用毐土和颗粒剂,播种时每亩用其1%敌百虫粉剂3-4千克,加细土10千克掺匀或用3%呋喃丹颗粒剂1。5-2千克及大风雷等,顺垄撒于沟内,毒杀苗期危害的地下害虫。或在中耕时将上述农药撒于苗根部,毒杀害虫。灌根用40%辛硫磷1500-2000倍液,在苗期灌根,每株50-100毫升。

7.收获与贮藏

灭秧当正常生长植株的叶色由绿逐渐变成黄转枯时,标志着马铃薯生理成熟,为便于收获,一般割秧在收获前一周,把植株地上部全部割倒,以利于田间水分蒸发,使田间土壤持水量低于30%。也可用药剂杀秧,用20%立收谷水剂,施用量每亩200-250毫升或20%克无踪每亩200毫升兑水80-100千克,均匀喷施。

收获时要注意晴天抢收,不要让薯块在烈日下曝晒,以免使马铃薯发青,影响品质。入窑前做好预贮措施,很好地给予通风晾干条件,促进后熟,加快木栓层的形成,严格选薯,去净泥土等。预贮可以就地层堆,然后覆土,覆土厚度不少于10厘米,也可在室内盖毡以便装袋运输或入窑,预贮时一定不要让薯块被晒和被淋。入窑时要做到按品种和用途分别贮藏,以防混杂。入窑前要对贮藏窑进行消毒和通风。温度控制在1-3℃,湿度最好控制在85-90%,暗光,为保持窑内空气清洁适当通风。商品薯或加工薯要求避光条件。

猜你喜欢
克新切块薯块
枣庄二季作淀粉型马铃薯品种筛选
费乌瑞它切块与整薯播栽的性状和产量
魔芋切块繁殖的生长特性及产量分析
红薯窖藏的“三期”管理
马铃薯优良品种的筛选与综合评价
红薯窖藏“三期”管理
薯块储藏腐烂原因及防止对策
不同年份早收栽培甘薯浙薯75延后收获的特征特性
马铃薯种薯切块技术要点
克新1号马铃薯贮藏的最佳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