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2016-05-14 08:39王丽华
农民致富之友 2016年7期
关键词:乙草胺放蜂赤眼蜂

王丽华

1、品种选择

选用种子要选用活动积温比当地有效积温少150 ℃,生育期比当地无霜期少15-20天、早熟、脱水快、品质好、抗倒伏、抗病强的品种。选种不要选择隔年种,主要是发芽低。

近年来我县主推的玉米杂交品种主推主要以鹏玉2号、鑫鑫1号等为主,这几年这些品种田间表现还是较为稳定,都适合于我们本地种植。

2、种子处理

玉米在播种前必须对种子进行处理,拌种衣剂。100公斤种子用35%多克福种衣剂1.5-2升进行种子包衣,要求达到药量准确,均匀一致。种衣剂好处:第一、促进根的生长,提高其活力;第二、抗旱蓄水;第三、防治地上地下害虫和病害感染;第四、补充微量元素;第五、防止粉籽。播种深度5-7厘米,播后根据土壤墒情及时镇压。

3、 整地

提倡秋整地,春整地整地质量差,误农时,对出苗和产量不利。春整地要早春顶凌耙茬,顶浆起垄,化冻14厘米进行。前茬为软茬(大豆、杂豆等),可灭茬,整平耙细,秋起垄或不起垄;对于硬茬(玉米、高粱等),翻或旋、然后耙起垄。无论是秋整地,还是春整地,都要做到上虚下实,平整细碎,以利保墒。

4、前茬和地块选择

玉米对地块要求不严,岗地、洼地、沙土、粘土、壤土都可以种植。玉米根系发达,既抗旱,又抗涝。对茬口要求也不严,大豆、马铃薯更好一些,但要考虑上茬除草剂问题,只要前2-3年没有用过普施特的地块和头一年没用过胺草醚的地块都可以种植。其它除草剂,如氯嘧磺隆、异?草松等虽然对玉米产生药害,但用叶面肥能缓解,可喷云大120、芸苔素内酯等叶面肥。

5、施肥

玉米需氮磷钾的比例为2.5:1:2.5。

5.1是采取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玉米专业合作社、连片地块条件具备,达到土壤养分缺啥补啥、经济、科学、合理。

5.2是经验施肥。

5.2.1种肥:亩施二铵15公斤,尿素7公斤,钾肥8公斤或亩施45%以上玉米专用肥30-40公斤,盐碱地配施1公斤硫酸锌。

5.2.2追肥:玉米大喇叭口期亩追尿素15公斤。如果种肥用长效尿素配方,玉米拔节期就不用追肥了。缓释尿素缺点:土壤湿度大,尿素会产生氨气,对玉米发芽有影响。

应大力推广秋施肥。好处:一是缓解农时;二是有利于秸秆分解;三是避免玉米播种时过深过浅。

不合理施肥对玉米产量影响较大。过量施氮,后期倒伏,易感病;肥量不足,造成玉米棒小、秃尖、早衰。

6、 适时早播

早是经验,晚是教训。正常年份5月15日以后播种的地块,成熟度不好,减产明显,秃尖、阴阳面、棒小普遍。

7、化学除草

7.1苗前封闭除草:播种后2-3天进行。7.1.1乙草胺加噻吩加2.4- D丁酯;7.1.2乙草胺加嗪草酮加2.4- D丁酯;7.1.3、乙草胺加扑草净加2.4- D丁酯;7.1.4、乙草胺加莠去津加2.4- D丁酯。

7.2苗后茎叶除草:玉米在3-5叶期间进行。7.2.1烟嘧磺隆加莠去津;7.2.2福分270毫升;7.2.3苞卫5-7克。大于5叶龄以后打除草剂会对玉米苗造成伤害。

注意:喷施药剂要使用大型的汽油机喷雾器或电动喷雾器,喷雾要均匀,不能重复喷。使用扇形进口喷头,用药量要严格按照说明书正确用药,不能少量或超量使用。玉米超过6叶不能喷含2.4-D丁酯成份的除草剂。

8、防病治虫

8.1大斑病

目前大斑病是重要的叶部病害之一,一旦大面积发生和发生严重对玉米产量影响非常大。

防治方法:

8.1.1、选用抗病品种;

8.1.2、轮作和清除、深埋病残体;

8.1.3药剂防治。

8.1.3.1、50%多菌灵500倍;

8.1.3.2、50%甲基硫菌灵600倍;

8.1.3.3、75%百菌清800倍,隔10天防一次,连续防2-3次。

8.2茎基腐病

8.2.1田间诊断:从根部伤口侵入,一般由下部叶片,向上迅速扩展萎蔫;叶片灰绿色,水烫状,呈青枯状,叶片逐渐变黄而死。病株基部变软,内部空松,遇风易倒折。玉米灌浆期开始发病,乳熟期至蜡熟期进入病症高峰期。玉米籽粒表面有霉状物、腐烂。

8.2.2、防治:

8.2.2.1选用抗病品种;

8.2.2.2轮作换茬;

8.2.2.3种子处理,播种前25%粉锈宁拌种。

8.3玉米螟

8.3.1、危害:危害茎秆、籽粒,使穗位上茎秆折断,一般年份减产5-10%,大发生年份减产20%,个别感虫品种减产可达30-40%,不容忽视。

8.3.2、防治:

8.3.2.1、处理越冬寄主。秋季应及时将茎秆粉碎还田或运出处理,然后秋翻、秋旋;早春或越冬寄主羽化之前,大约6月中旬,及时处理玉米秸秆。

8.3.2.2、辛硫磷颗粒剂防治。玉米大喇叭口期,用1.5%辛硫磷颗粒剂按1:15拌煤渣,每株一克撒入玉米心叶中,每垧地用3.75-7.5公斤。

8.3.2.3、叶面药剂防治。在玉米心叶期,用超低两电动喷雾器,把药液喷洒在玉米植株上部叶片,药剂有:40%氧化乐果加45%高氯或30%速克毙等聚酯类、有机磷杀虫剂300-500倍液。

8.3.2.4、赤眼蜂防治。利用赤眼蜂灭玉米螟的卵。赤眼蜂防治玉米螟具有成本低、防效好、省工省力,并且对人畜无毒害、天敌无杀伤、环境无污染、产品无残留,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玉米螟产卵初期开始放蜂,在越冬代玉米螟化蛹率达20%,后推10天为第一次释放赤眼蜂时期,玉米大喇叭口期左右。每亩放蜂15000头(5块蜂卡)分两次释放,每次间隔5-7天。第一次每亩释放3块,放三点,即:地边15垄作为第一放蜂垄,从地头沿垄走15步放一点(9米左右),中间每走30步放一点,放蜂垄间隔30垄。第二次每亩释放2块,放两点,即:地边15垄作为第一放蜂垄,从地头沿垄走15步放一点(9米左右),中间每走40步放一点,放蜂垄间隔30垄。用牙签、大头针将蜂卡固定在玉米中上部叶片的背面,卵面朝外,别劳即可。狭长地块可将中间垄作为放蜂垄,将蜂卡撕成小块,平均释放。

9、适时晚收

一般在封冻之前15天收获完为好,这既保证了籽粒在田间的脱水,又给下一步的整地留出时间,解决了收获和整地争时的问题。

猜你喜欢
乙草胺放蜂赤眼蜂
5种赤眼蜂品系对米蛾卵和梨小食心虫卵的选择偏好研究
四种赤眼蜂对槐尺蠖卵的寄生能力及适应性
放蜂
提高樱桃坐果率措施有哪些
田间不同放蜂量防治玉米螟试验
应用3种赤眼蜂防治油松毛虫试验
60%氯氟吡氧·乙草胺·莠悬乳剂防除玉米田杂草药效试验
赤眼蜂不同放蜂量对松毛虫防治效果的影响
浅谈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意义及发展前景
乙草胺的降解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