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

2016-05-14 09:08金连银
农民致富之友 2016年7期
关键词:稻株螟虫穗肥

金连银

1.水稻稻瘟病

长期灌深水或过分干旱、偏施氮肥等导致稻瘟病发病重。水稻一生中有3个易感病时期,分别是苗期、分蘖盛期和抽穗齐穗期。穗颈瘟对水稻产量影响最大,应在破口期及齐穗期及早预防。稻瘟病分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防治应采用以种植抗病优质品种为中心、健身栽培为基础、药剂保护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①合理利用抗病品种。②科学田间管理。培育壮秧,施足基肥,增施钾肥、锌肥、有机肥,巧施穗肥,适时晒田。③种子处理。10% 401抗菌剂1 000倍液浸种48 h或80% 402抗菌剂2 000倍液浸种48~72 h,直接催芽,或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浸种24 h,洗净后催芽。④化学防治。叶瘟应在发病初期(病叶率3%时)喷药保护,穗瘟在抽穗初期喷药保护,以后视天气情况决定喷药次数。药剂选择: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450 g/hm2或40%富士1号1 500 g/hm2,或40%克瘟散乳油2 250~3 000 g/hm2。为了保证化学防治效果,应保证用水750 kg/hm2,不宜盲目加大用药量。

2.水稻稻曲病

稻曲病在水稻开花后至乳熟期发生,发生于穗部,为害部分谷粒;此病发生后可使空秕粒增加,结实率、千粒重与穗粒重下降,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加工后,精米率下降,米质变劣,并对人、畜、禽有慢性中毒作用(稻曲病菌产生毒素);一般穗大粒多、籽粒排列紧密的品种易发病;从水稻幼穗形成至抽穗期间,在多雨、高湿(对湿度90%以上),日照时数少,开花期间低温(20℃以下)和适期降雨的气候条件下有利于病菌侵染,发病常重。氮肥过量或穗肥过多加重病害发生,连作地块发病重;受害谷粒内形成菌丝块,膨大后内外颖裂开,露出淡黄色块状物,后包于内外颖两侧,呈黑绿色。初时外包一层薄膜,破裂后散生墨绿色粉末。有的两侧生黑色扁平菌核。

防治方法:稻曲病主要是在始穗期至齐穗期发生,可选择国家登记注册,当地适用的化学药剂分别在始穗期和齐穗期二次用药防治(具体用量及方法请参照产品说明书)。

3.水稻条纹叶枯病

主要通过灰飞虱传播。通常病株心叶沿叶脉呈现断续的黄绿色或黄白色短条斑,以后合成大片,病叶一半或大半变成黄色或黄白色。高秆品种发病后,心叶细长而卷曲成纸捻状,弯曲下垂而成“假枯心”;矮秆品种发病后心叶展开仍较正常。早期发病植株枯死,发病迟的只在剑叶或叶鞘上有褪绿斑,但抽穗不良或穗畸形不实。病株分蘖一般减少。水稻条纹叶枯病防治采取治虫防病的综合措施。①选用抗病品种。②切断病毒的传播源。一是把传毒媒介灰飞虱消灭于传病之前。二是要远离麦田、蔬菜田、草荒田等虫源田,及时清除秧田及大田周边杂草,减少灰飞虱寄生。③加强肥水管理。基肥要施好,不施分蘖肥,重施穗肥,水稻生育期注意使用锌、硼、锰等微肥或水稻敏感的元素,促进水稻健康生长,提高抗病力。④化学防治。药剂浸种,提前预防;秧苗移栽前施一次“送稼药”;发现整田发病率在3%以下即要防治。药剂选择:可用10%吡虫啉可湿粉500~1 000倍液或5%锐劲特悬浮剂800~1 000倍液浸种,或5%锐劲特种衣剂拌种;“送嫁药”可用10%吡虫啉300 g/hm2+36%三氯异氰尿酸375~450 g/hm2防治;大田用10%吡虫啉450~750 g/hm2+3.95%病毒必克675 g/hm2对水750 kg/hm2进行普防。用药时间掌握在2、3代灰飞虱卵孵高峰至低龄若虫高峰期适期防治。

4.稻飞虱和稻叶蝉

这两种害虫每年发生代数较多,繁殖量大,以吸食水稻汁液造成危害,导致稻株枯死,倒伏落塘。它们都具有暴发性,还传播病毒病,是对水稻危害比较大的害虫。成、若虫群集于稻纵下部刺吸汁液,雌虫产卵时,用产卵器刺破叶鞘和叶片中脉,将卵产在其中,似香蕉形,影响稻株吸收输送养分,严重的稻株干枯、倒伏,出现“黄塘”或“落窝”现象,严重时颗粒无收。该虫系迁飞性害虫,刮大风、下大雨利于其迁入。在天峨受第二代(五月份)、第三代(六月份)、第四代(七月份)为害。其中第二代、第三代为害最重,5月中旬至6月中旬是该虫迁入为害最重的时期,成虫具有趋光性和趋嫩绿性。成虫迁入后12~17天是下一代低龄若虫的高峰期(防治适期)。

防治方法:①每亩用30%甲胺磷0.1-0.15千克对水50-60千克喷洒;②每亩用40%的叶蝉散0.1-0.15千克对水喷洒:③每亩用50%的杀螟松0.1-0.15千克对水喷洒。扑虱灵虽然是防治稻飞虱的特效药,但对成虫无直接杀伤作用,但可缩短其寿命,减少产卵量,所以防治稻飞虱成虫、若虫时用扑虱灵必须混配其他触杀力强的杀虫剂,防效才好,另外还可用蚜虱净、大功臣等药剂来喷杀稻飞虱,但喷药时必须注意的是田间要有一寸左右的浅水,喷药须喷植株的下部,药液量要足,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5.水稻螟虫

水稻螟虫分为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螟虫危害严重时可造成白穗。防治方法:用15%雷钻乳油1 350 mL/hm2,或13.5%钻心炮乳油1 350 mL/hm2,或13.5%伐克乳油1 350 mL/hm2,或辛乳油1 350 mL/hm2对水900 kg/hm2喷雾。水稻螟虫防治时期:①二化螟。应在低龄幼虫高峰期施药防治。②三化螟。第1次用药在水稻大肚期(破口期前3 d)防治,7 d之后可再用1次。③稻纵卷叶螟。是重要的迁飞性害虫之一,条件适宜,发生危害的程度就重。在新的小虫苞出现时施药防治,水量要足,喷雾均匀。

(作者单位:161300黑龙江省讷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猜你喜欢
稻株螟虫穗肥
基于触感引导的小型水田行进底盘自动对行方法
水稻螟虫为害烈多措并举防效好
Analysis of a Peaked Carbon Emission Pathway in China Toward Carbon Neutrality
不同穗肥用量和运筹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宁南县桑螟虫发生趋势及防治措施
桑树螟虫性诱绿色防控技术
基于触觉感知的水稻行弯度测量装置设计与试验
穗肥施用时期对喀斯特区域杂交稻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水稻螟虫防治与思考
不同时期施用穗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