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食叶害虫的发生与防治措施

2016-05-14 09:38刘峰王丹丹
农民致富之友 2016年7期
关键词:鳞翅目群集菊酯

刘峰 王丹丹

随着杨树种植面积的逐年增加,由于树种单一、生物多样性降低,导致杨树病虫害的发生非常普遍,特别是杨舟蛾类、杨黄卷叶螟、杨白潜蛾等食叶害虫。根据杨树食叶害虫发生的特点,笔者结合生产实际经验采取了多种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保障了杨树的健康生长,促进杨树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更加明显。

一、杨小舟蛾

又名杨褐天社蛾、小舟蛾,属鳞翅目舟蛾科。大发生时常将成片杨树的叶片吃光,杨小舟蛾成虫白天多隐蔽,夜晚交尾产卵,有趋光性。卵多产于叶片表面或背面,呈块状,每块有卵300~400粒。每雌可产卵400~500粒,幼虫孵化后,群集叶面啃食表皮,被害叶呈箩网状。稍大即分散蚕食,将叶片咬成缺刻,残留粗的叶脉和叶柄。7~8月高温多雨季节危害最凶,常将叶片吃光。幼虫行动迟缓,白天多伏于树干粗皮缝处及树杈间,夜晚上树吃叶,黎明前后自叶面沿枝干下移隐伏,老熟幼虫吐丝缀叶,结薄茧化蛹。

防治措施:用40%氧化乐果0.067%、10%的氯氰菊酯0.033%~0.050%、2.5%的溴氰菊酯0.025%~0.033%等药液喷雾防治。其他方法可参阅杨扇舟蛾的防治方法。

二、杨扇舟蛾

杨扇舟蛾又名白杨天社蛾,属鳞翅目舟蛾科。危害面积大,危害程度重,尤其是当年的新植杨树,整株杨树的叶片常被吃光。杨扇舟蛾成虫傍晚前后羽化最多,白天静栖,夜晚活动,有趋光性。越冬代成虫出现时,树叶尚未展开,卵多产于枝干上,以后各代则主要产于叶背面,常百余粒产在一起,排成单层块状,每个卵块数量不等,一般为9~600粒,每雌可产卵100~600余粒,初孵幼虫有群集性,1~2龄幼虫啃食叶的下表皮,残留上表皮和叶脉;2龄以上吐丝缀叶,形成大的虫苞;3龄以后食量骤增,分散取食,可将全叶吃尽,仅剩叶柄;5龄幼虫食量最大,占总食量的70%左右,越冬代幼虫老熟后,多沿树干爬到地面,在枯叶、树干旁、粗树皮下或表土内结茧化蛹越冬,其他代老熟幼虫在树叶上结茧化蛹。

防治措施:

(1)喷雾防治。对于一至三年生的小树可在每代幼虫3龄以前进行防治。用25%灭幼脲悬浮剂1500倍液加2.5%溴氰菊酯乳油5000倍液,或用0.2%阿维菌素2000~3000倍液等喷雾,或用80%敌敌畏乳油1500~2000倍液喷杀,效果均很好。

(2)注干法防治。对于三年生以上的大树或树高超过10m的大树,可采用打孔注药法防治,在杨树胸径处用打孔机打孔,然后用20%久效磷或40%氧化乐果乳油等内吸型农药10~50倍液灌注,胸径有几厘米就注几毫升药剂。此法杀虫效果好、安全,对天敌、环境副作用小,并可兼治其他蛀干害虫和刺吸类害虫。

(3)烟雾法防治。对于5行以上的林带或成片林中,可用烟雾机在无风的清早或傍晚放烟防治,药剂可选择氯氰菊酯、敌百虫等。

(4)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天敌,如在蛹期施放周氏啮小蜂,施放15~45万头/hm2,兼可防治杨小舟蛾、杨黄卷叶螟、刺蛾等其他鳞翅目害虫。

(5)人工物理防治。利用成虫的趋光性,在成虫发生期,设置黑光灯诱杀;利用卵成块状和初孵幼虫的群集性,组织群众人工摘除卵块和虫苞;秋冬季节清扫落叶和翻耕林地,消灭越冬虫蛹。

三、杨白潜蛾

杨白潜蛾属鳞翅目桔潜蛾科,是杨树叶部的主要害虫之一,特别是对杨树幼苗、幼树危害大。成虫产卵于叶正面,与叶脉平行排列。每个卵块2~3行,每行2~5粒,卵极小,肉眼不容易发现。每雌产卵23~74粒,卵期6~7d。幼虫孵化时,从卵壳底部咬破叶片,潜入叶内取食叶肉,使被害处形成黑色虫斑,常由2~3个虫斑相连成大斑,致使叶片枯焦脱落。老熟幼虫从叶正面咬孔而出,于叶背面吐丝结“H”型茧化蛹。

防治措施:用高效氯氰菊酯1500~2000倍液喷雾;氧化乐果等内吸农药1∶10倍液打孔注干;灯光诱杀成虫;扫除落叶集中焚烧。另外可参阅杨扇舟蛾的防治技术。

四、黄刺蛾

又名洋辣子、刺毛虫、毛八角等,属鳞翅目刺蛾科,主要危害杨树叶片,将叶片吃成很多孔洞、缺刻,影响杨树生长。10月下旬在树干和枝桠处结茧越冬。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卵散产于叶背;初卵幼虫群集啃食叶肉,3龄后分散取食,可将叶片吃光。

防治措施:黄刺蛾幼虫对药剂抵抗力弱,可在幼虫期用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1500~2000倍液或用拟除虫菊酯类农药2000~3000倍液喷杀,效果均好;人工灭茧;灯光诱杀成虫。其他防治方法可参阅上述的杨扇舟蛾的防治技术。

五、杨黄卷叶螟

又名黄翅缀叶野螟,属鳞翅目螟蛾科。常群集树梢,将树梢叶片吃光,一般的喷雾方法很难防治,是主要的防治对象。成虫产卵于叶上,中脉两侧最多,呈块或条状。幼虫孵化后,喜危害嫩梢幼叶表皮,并吐出白色黏液涂于表面,随后吐丝缀叶或将叶折叠,藏在其中取食,幼虫长大后群居取食。

防治措施:在幼虫期3龄前采用高效氯氰菊酯1500~2000倍液喷雾或采用氧化乐果、久效磷1∶10倍液打孔注药;灯光诱杀成虫。其他方法参考杨扇舟蛾的防治方法,效果良好。

(作者单位:161313 黑龙江省讷河市龙河镇人民政府林业站、154411 佳木斯市孟家岗林场)

猜你喜欢
鳞翅目群集菊酯
Cecilia Chiang, pioneer of Chinese cuisine
5%氯氟醚菊酯·高效氟氯氰菊酯悬浮剂正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欧盟拟修订高效氯氟氰菊酯在芹菜、茴香和大米中的最大残留限量
宝清东升自然保护区鳞翅目昆虫资源及蝶类多样性分析
括苍山自然保护区鳞翅目昆虫数据库的构建
鳞翅目可食用昆虫研究进展
在vSphere群集中配置EVC
鳞翅目昆虫触角感器研究进展
基于自组织结对行为的群集机器人分群控制方法
浅谈ODX与动态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