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主要害虫防治措施

2016-05-14 10:09孙大伟
农民致富之友 2016年7期
关键词:食心虫红蜘蛛蚜虫

孙大伟

危害大豆的地下害虫与其他作物相似,如蝼蛄、蛴螬等。苗期害虫有黑绒金龟甲、象甲类、三条叶甲、大豆根潜蝇、大豆蚜等;成株期为害的害虫有豆芫菁类、银纹夜蛾、豆天蛾、大豆卷叶螟、豆圆蝽等;结荚期为害的害虫有大豆食心虫、红蜘蛛等。现笔者将大豆生产上常见的主要害虫及其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一、大豆食心虫

1、症状识别:大豆食心虫以幼虫入豆荚内咬食豆粒,常年虫食率为10%~20%,严重发生年份达30%~40%,使大豆产量和商品价值大大降低。大豆食心虫在我国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壤中做茧越冬。各个地区发生时间不同,其中密山地区在7月中旬越冬幼虫开始钻出地面,在土表结茧化蛹;8月中旬大量羽化为成虫;8月下旬产卵,经5~8 d孵化出幼虫,即入荚为害;20~30 d进入老熟,被害荚9月下旬脱落,老熟幼虫出荚入土越冬。华北地区发生期比东北地区延迟10 d左右。大豆食心虫的发生与为害程度,受当年7—8月气象条件影响很大。如7月下旬至8月上旬条件适宜,会大量发生;高温干燥及低温多雨都会影响成虫交尾、产卵,因而发生程度较轻。

2、防治措施: 种植抗虫品种。不同品种抗虫性有较大差异,豆荚有毛的品种着生卵较多,豆荚无毛的品种着生卵少;荚皮中木质化隔层紧密的品种受害较轻;黑荚和铁荚系统品种虫蛀率也低。一般黑豆品种多数比黄豆抗虫性强,不同黑豆品种抗虫性也有差异。大豆食心虫在土壤中越冬,连作为其发生蔓延创造了极好条件,采取合理轮作,虫食率可减少20%左右。大豆食心虫生活史中有个重要特点,老熟虫在土壤中生存长达10个月左右,采取深翻、耕耙、铲趟等一系列田间耕作措施,能消灭大量幼虫和蛹。在成虫发生盛期及幼虫孵化盛期之前及时喷洒农药,能有效地杀灭成虫及幼虫。用2%倍硫磷粉剂、80%敌敌畏乳油熏蒸,并兼治其他害虫效果也很好。具体做法是:用2节长的高粱秸,一节去皮蘸药,一节留皮插地,插600~750根/hm2,共蘸80%的敌敌畏乳油原液1.50~2.25 kg/hm2,均匀插入田间,如防治及时,效果可达80%~90%。另外还可用菊酯类农药防治。利用赤眼蜂灭卵,于食心虫成虫盛期放蜂1次,放蜂30.0万~37.5万只/hm2,可降低虫食率40%。还可在幼虫脱荚前用1∶9的白僵菌粉45.0~52.5 kg/hm2,可消灭脱荚后的越冬幼虫。

二、大豆蚜虫

1、症状识别:大豆蚜虫以成虫和若虫聚集在嫩叶、嫩枝上吸取汁液为害,作物受害严重时叶片卷缩,生长停滞,植株矮小,结荚稀少,百粒重降低,是大豆生长期的重要害虫;如不及时防治,常导致植株死亡,一般减产20%~30%,甚至减产50%以上。蚜虫又是病毒病的主要传播媒介,常造成混合侵染。大豆蚜虫以卵在寄生植物上越冬,春季天暖以后,在寄生植物上繁殖1~2代,产生有翅蚜,迁飞到豆田为害幼苗。越冬卵量大,繁殖迅速,在密山地区1年繁殖10多代,在黄淮地区1年可繁殖20多代。大豆蚜虫在田间的发生程度与越冬卵基数、气候及天敌数量有密切关系[1]。气温在22 ℃以上,相对湿度在70%以下,干旱少雨,非常有利于大豆蚜虫的扩散与蔓延;平均气温在25 ℃以上,相对湿度大于80%,雨多雨大,会明显抑制大豆蚜虫的发生与为害。

2、防治措施:用种子和药剂比例为1∶75,药效可维持20 d,能杀灭早期飞迁到豆苗上的蚜虫。同时,还可以防治蛴螬、象甲、二条叶甲等害虫。利用大豆天敌,如瓢虫类、食蚜蝇、草蛉、蜘蛛等进行生物防治。还可用10%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000~1 000倍液,或40%克蚜星乳油800倍液,药效可维持10 d左右。或用50%辛硫磷乳油1 500~2 0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或2.5%天王星乳油3 000倍液喷雾防治。

三、大豆红蜘蛛

1、症状识别:成蛛、若蛛都可为害,以吸取叶片汁液为主。受害叶片最初出现黄白色小斑,以后出现红色斑点,叶子变红脱落,严重者成片死亡,对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 红蜘蛛繁殖很快,密山地区1年发生13代,黄淮海地区及南方1年可发生20代之多。当温度高于23 ℃、相对湿度在50%左右时,繁殖最快。因此,6 —7月的高温干旱天气,红蜘蛛发卫最为猖獗。雌虫群聚在寄生枯叶、杂草根际或土块缝隙间越冬。翌年5月转移到作物上开始为害,群集于叶子背面,吐丝结网。6—7月为发生盛期,雨季到来后逐渐减少。9月中下旬转移到冬季寄生。生育期降水,特别是下大雨能抑制红蜘蛛的发生。

2、防治措施

清除田间杂草,及时中耕保墒、浇水及水旱轮作,均能减轻虫害。药剂防治尖注意早防早治,一旦发现,及时喷药,把红蜘蛛消灭在初发期。如果延误时机,到大发生期才喷药,效果很差。用20%灭扫利2 000倍液、10%天王星乳液、三氯杀螨砜600~800倍液喷雾防治,都有良好效果。

四、地老虎

1、症状识别:地老虎为地下害虫。在北安市危害农作物的地老虎主要有白边地老虎和小地老虎,以小地老虎居多。小地老虎成虫为灰褐色蛾子,前翅狭小,有一黑色肾形斑;幼虫黄褐色至暗褐色,圆形。幼虫在5月份开始为害玉米、大豆等农作物,将植株近地表根部咬断。在低洼地等土壤湿度较大的地块,发生为害较重。

2、防治措施:早春铲除田边地头的杂草,能消灭一部分卵和幼虫。秋翻秋耙,可以消灭大量的幼虫和蛹。也可使鲜草做毒铒诱杀,用90%敌百虫配成200倍液,喷到切碎的鲜草或菜叶上拌均匀,在傍晚时,撒在垄沟或垄台上。这种方法适用于发生面积较小的地块。二是做毒土。用75%辛硫磷配制300倍液,喷在细土上拌均匀,撒在垄台苗眼附近。三是喷雾。用75%辛硫磷配制1000倍液,在傍晚时进行地面喷洒。

(作者单位:158300 黑龙江省密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猜你喜欢
食心虫红蜘蛛蚜虫
蚜虫婆婆
栗红蜘蛛的发生危害及其防治
玉米红蜘蛛防治建议
出生十天就当“外婆”的蚜虫
出生十天就当“外婆”的蚜虫
桃小食心虫对桃树的危害及无公害防治
爱吃蚜虫的“花大姐”
240g/L螺螨酯悬浮剂防治柑桔红蜘蛛试验效果简报
杜鹃红蜘蛛的防治
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在测报和防治上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