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常见病虫害发病规律及措施

2016-05-14 10:09李淑敏
农民致富之友 2016年7期
关键词:稻曲孕穗叶鞘

李淑敏

1.稻瘟病

稻瘟病又叫稻热病,群众称它为烂颈瘟。稻瘟病在水稻整个生育期都能发生,根据受害时期和部位不同,分别称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枝梗瘟和谷粒瘟等。几种主要稻瘟病的识别如下。

苗瘟:一般发生在三叶期以前,病苗基部变成灰黑色,叶片变成淡红褐色,使整株秧苗枯死。叶瘟:从秧田期至抽穗期均可发生,主要发生在叶片上,也有少数发生在叶鞘上,其病斑有好几种类型,但主要是慢性型奉。急性型两种。慢性型病斑在田间最常见,其形状有点像织布的梭子,两头尖中间大,病斑的最外层为深褐色,中间为灰白色。急性型病斑呈灰绿色或暗绿色水浸状,一般为圆形、椭圆性或不规则形。

防治方法:40%富士一号乳油或40%可湿性粉剂: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可用于叶瘟初发期和早期预防,常用浓度1000倍液,亩用制剂量60-75毫升。

2.稻曲病

也叫青粉病,属真菌病害,只在穗部发生,为害单个谷粒,病菌在颖壳内把谷粒变为黄绿色或丝绒状球形的“稻曲”,初期稻曲很小,病菌在颖壳内生长,以后撑开内外颖自合缝处外露将整个花包裹起来,表面光滑,外层包有薄膜,逐渐向两侧膨大,成扁平的球状物,稻曲代替米粒,随着稻曲的长大,外面薄膜破裂,由橙黄转为黄绿,最后转为墨绿色,最外面覆盖一层墨绿色粉状物,带粘性,不易随风飞散。病菌在土壤中或在种子上越冬,病菌发育适温26~28℃,低于12℃或高于36℃不能生长。水稻孕穗至开花期最易受害,抽穗扬花期遇雨或低温或偏氮或穗肥过重利于病害发生。

防治方法:水稻破口前5天左右和稻株破口50%左右,药剂有:每亩用3%的井岗霉素水剂150克或50%多菌灵100克或30%DT杀菌剂100克或50%稻丰灵200克加水60升喷雾。在水稻孕穗后期喷洒一次,防效达79~96%,破口初期再喷一次,效果可达100%。

3.水稻纹枯病

氮过量、密植、灌水过多均易导致纹枯病严重发生。一般以分蘖盛、末期至抽穗期发病为盛,以抽穗期前后发病更烈,主要侵害叶鞘和叶片,严重时可危害穗部和深入到茎秆内部。水稻纹枯病防治应以农业防治为基础,辅以化学防治。①栽培防病。以肥水管理为中心,肥料应注意稳施氮、磷,增施钾、锌肥。以施足基肥、保证穗肥为原则,水稻生长中期不宜施氮肥提苗。灌水要贯彻“前浅、中晒、后湿润”的原则。②化学防治。以保护稻株最后3~4片叶为主,施药不宜过早(拔节期以前)或过迟(抽穗期以后)。药剂选择:5%井冈霉素水剂2 250 mL/hm2或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750g/hm2,对水750~1 050 kg/hm2喷雾。药剂要喷在稻株中下部,重点防治时期应在孕穗至齐穗期。

防治方法:每亩用5%的井冈霉素0.2-0.25千克对水75千克喷洒。

4.立枯病

立枯病一般发生在水稻苗期,导致水稻死苗。立枯病引起的病苗多在2-3叶期,发生部位在秧苗基部,叶片先停止吐水,随后心叶萎垂卷缩,全株逐渐枯黄,病秧基部多长有白色、粉红色或灰黑色的霉状物。

防治方法:用50%多菌灵500倍液:或40%多福粉,或50%福美双浸种48小时可预防立枯病;发病时用1:1:250的波尔多液喷洒进行防治。

5.水稻螟虫

危害水稻的螟虫种类很多,主要有三化螟和二化螟,部分地区还有大螟等。三化螟和二化螟都是以幼虫钻蛀茎秆危害水稻,水稻受害后出现的症状是枯心和白穗,严重的颗粒无收,天峨一年发生3~4代,主害代是第2、3代,第一代幼虫发生期4在月下旬至5月上旬,为害中稻秧田:第二代幼虫发生期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为害中稻分蘖田,第三代幼虫发生期在7月下旬末至8月上旬,为害迟播中稻分蘖田,第四代幼虫发生期在9月下旬,为害迟插中稻穗期,卵以卵块的方式产在稻叶上,外观呈长椭圆形,密盖褐色绒毛,每块卵有几十至一百多粒不等,一个卵块孵化后形成一个枯心团。

防治方法:①每亩用50%杀螟松乳油0.15-0.2千克,对水50-60千克喷洒,用药1-2次;②每亩用杀虫双大粒剂1千克拌细土30千克制成毒土撒施;③每亩用40%的水胺硫磷0.1-0.15千克对水50-60千克喷洒。

6.粘虫

粘虫是一种迁飞性害虫,一般每小时飞行速度为20-40公里。以幼虫取食水稻叶片,危害轻时叶片被吃成缺刻,严重时大部分叶片被吃光,水稻减产10%-20%,大发生时,其幼虫不仅吃光叶片:还咬断穗茎,造成颗粒无收,所以有些地方称它为“剃枝虫”。

防治方法:①每亩用50%辛硫磷0.1-0.15千克对水50-60千克喷洒;②每亩用80%敌敌畏0.1-0.15千克对水50-60千克喷洒;③每亩用2.5%的敌杀死0.1-0.15千克对水50-60千克喷洒。

7.水稻二化螟:俗名钻心虫、蛀心虫,以幼虫钻蛀为害,主要以老熟幼虫在稻草内越冬。6月上旬开始化蛹,6月末至7月上旬为越冬代成虫出现盛期;幼虫为害盛期在7月上中旬,多数幼虫直到9月末开始越冬;分蘖期受害,出现枯心苗和枯鞘;孕穗期至抽穗期受害,出现枯孕穗和白穗;灌浆期至乳熟期受害,出现半枯穗,秕粒增多。为害初期,幼虫先在叶鞘内侧蛀食,叶鞘外面出现水渍状黄斑,后叶鞘枯黄,称为枯鞘期。受害叶鞘或茎秆上有蛀孔,孔外虫粪很少。

防治方法:清除田间杂草和稻草,重害田收获后的稻草要处理干净,以减少虫源;稻田秋耕灭茬,消灭越冬幼虫;有条件的地方建议封垛或设高压汞灯诱杀;生物防治:赤眼蜂生物防治,于6月初开始田间设置二化螟性诱剂,根据性诱剂监测结果,在二化螟发蛾高峰初期,田间抛投含有即将羽化赤眼蜂的放蜂器,每亩平均3个放蜂器,每隔5天放蜂一次,共放蜂3次;性诱剂诱杀成虫,6月中旬至7月上旬成虫发生盛期,田间设置性诱剂诱杀成虫,12-20枚/hm2性诱剂;药剂防治:选择国家登记注册,当地适用的化学药剂在7月上、中旬,出现枯鞘10%时用药防治

(作者单位:151500黑龙江省兰西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猜你喜欢
稻曲孕穗叶鞘
基于玉米DH系分离群体叶鞘、花丝、花药与穗轴颜色性状的遗传分析
磷酸二氢钾叶面肥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
江阴市“扬麦25”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水稻稻曲病菌侵染行为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稻曲病菌成灾机制与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稻曲病气象风险评估及适宜度等级预测技术
三氯异氰尿酸对香蕉叶鞘腐烂病的抑制效果
凤栖梧·植保员
甘蔗叶鞘破坏与剥离方式试验与分析
湖南省水稻新品种稻曲病抗性鉴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