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推进家庭农场可持续发展策略

2016-05-14 10:38赵俊玲
农民致富之友 2016年7期
关键词:家庭农场可持续发展问题

赵俊玲

摘要:家庭农场是一种崭新的农业经营模式,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其农业生产高度规模化,集约化、农业布局专业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来源的新型农业经济主体。目前家庭农场已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本文首先对我国发展家庭农场的必要性进行论述,对当前家庭农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进而提出了推进家庭农场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家庭农场;可持续发展;问题;策略

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经过多年的探索,确认农户始终是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家庭经营不仅适合分散经营,也同样适合规模经营。2013年中央1号文件首次提出家庭农场,使家庭农场的生产经营模式成为关注的热点。家庭农场实现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作为新一轮农村改革的标志性新生事物,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延伸和发展。推动了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避免了农地“非农化”倾向,符合农业现代化的新要求,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我国发展家庭农场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向前发展,家庭农场已逐渐成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家庭农场是发展现代农业中各种经营模式的纽带,它解决了农村“劳力荒”的现状,加速了土地流转步伐。通过提高家庭农场人员科技水平,建立管理机制,达到高效率快速提升现代农业的目的。它是我国发展现代农业最理想、实用性最强的经营组织模式,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首先由于农业生产随意性较强,而且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不便于监督,我国以往长期的小农经营模式缺乏统一的质量管理,农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家庭农场既克服了传统农业的滞后思想,又凝聚了推进土地流转、生产经营、提升发展现代农业的动力。由于家庭农场的规模化经营通常都有统一严格的质量管理标准,有助于农产品质量的提高。另外随着我国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土地资源的集中和农业劳动力的减少使得家庭农场应运而生,家庭农场的产生促进了农业规模化经营,农业机械化程度提高,促进了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此外,由于非农业人口的不断增加,农产品消费市场逐渐扩大,也迫切需要发展农业规模化经营。在以追求最大经济利益为目标的前提下,家庭农场积极使农业由保障功能向盈利功能转变,为社会提供了更多更丰富的优质农产品。因此发展家庭农场是农村实现农民生活奔小康的有效途径。

二、当前我国家庭农场发展面临的问题

1、家庭农场管理问题

家庭农场普遍存在管理水平低、品牌意识不强、盲目扩张规模、重复购置机械、不搞成本核算等弊病。一些农场由于实践经验丰富,但受学识水平、理念等因素影响,难以有效地承担现代农业发展重任。

2、融资成本高昂

家庭农场发展处于初级阶段,与农业龙头企业、土地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其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相比,弱势明显。在选择范围相对宽泛下,银行金融服务并不会向家庭农场倾斜,特别是当前家庭农场基本仅停留在概念阶段,并没有明确相关扶持政策,获得对应的金融服务相当困难。

3、土地流转不规范

由于之前的农业生产以家庭为单位,目前家庭农场承包土地较为分散零碎,地块形态不规则,不利于机械化和规模化经营的需要,因而国家需加大土地整理和标准农田的建设力度,采取置换等方式将土地调整连片,为提高机械化水平和规模化经营创造有利条件。

4、扶持政策有待加强,风险补偿不足

我国家庭农场实现了农业的规模化,但也积聚了生产风险,加之抗风险能力较弱,一旦发生恶劣的自然灾害时,其造成的破坏性将是毁灭性的。目前,对家庭农场缺乏专门扶持政策。我国每位农民的种粮补贴仅为200多元。同时,我国农业保险覆盖面窄、补贴少,急需政策性保险的助力。

三、推进家庭农场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1、加大农业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家庭农场人员科技与管理水平

由于农民文化水平不高,农业主管部门只有对家庭农场人员长期进行实践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农业科技水平,才能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增加广大农户发展家庭农场的信心和决心。第一,对农民教育培训系统进行扶持,政府应在人、财、物等方面大力支持。例如,对大中专院校学历教育的涉农专业实行补贴,支持并鼓励举办农民培训班,让接受系统的农业基本知识教育。第二,培养一批接受系统的农业知识的综合性技术人员,这些综合性技术人员是家庭农场主的技术指导力量。第三,大力推行大中专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在农村设立项目科研示范区,对农民直接面对面的知识疏导。提高家庭农场人员科技与管理水平

2、加大扶持力度,建立长效监督管理机制

对农业方面制定专门的优惠政策。加大对农业水、电、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扶持,县、乡农业主管部门,应对家庭农场建立长效监督管理机制,并对其进行检查监督,确保国家的资金补助真正用到农业生产中去,使家庭农场持续有效运转。对取得突出成绩的家庭农场,采取激励方式,使家庭农场快速发展。

3、建立严格的、规范的土地流转机制

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土地流转机制,严格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规范土地的流转过程,同时对流转双方的权益进行保护。同时还要求,在流转期内自愿流转出的土地,不得进行土地收回。以此稳定土地的流转规模,使农场主依法经营,让家庭农场顺利发展。

4、推广家庭农场新型模式

当前,家庭农场应从普通家庭农场向复合家庭农场转变。复合型家庭农场主要包括种养结合、立体种养和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经营等,实行经营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达到高效率节能、经济、环保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央一号文件首提发展家庭农场. 2013,(2)

[2]陈真.宁波家庭农场发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

猜你喜欢
家庭农场可持续发展问题
沂源县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对策
家庭农场经营模式下参与主体目标取向及社会效益分析
家庭农场法律属性探析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