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发病的诊断和防治

2016-05-14 10:38马迎新
农民致富之友 2016年7期
关键词:抗寒性树皮杨树

马迎新

杨树是我国华北、东北、西北造林主要速生树种之一,由于它具有生长快和适应性强等特点,因此广为群众所喜爱。杨树作为一种常见绿地树种和短周期工业原料树种,被认为是再生工业能源最有前途的树种之一。以其造林区域广、见效快、效益高等优点被广泛推广应用。但近几年,杨树在黑龙江省绿地绿色通道及速生丰产林的建设方面及栽培管理和育苗市场上存在不少问题,严重制约了杨树的产业化进程。造成一些地区速生杨树破腹病大面积发生,严重地影响着林分的生长状况、林木的材质及利用价值。

1杨树破腹病的概念

1.1杨树破腹病杨树破腹病,俗称日灼伤、冻癌,是北方地区常见的一种杨树生理性病害,亦叫非侵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是指林木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在不适宜的如温度、水分、营养和有害物质等非生物因素的环境条件影响下,引起植物体的生理性失常,该种病害不会传染。

1.2杨树破腹病症状破腹病的发病期主要在早春和晚秋,夏季最为显着,主要危害中龄树的主干。通常在树的向阳面(南面和西南面),距树木根部20~50cm高度的部位发生。起初树皮发生纵向条状裂缝,受轻度危害的树木,在树木的生长季节冻裂口能形成愈伤组织,伤口愈合成条带状;受中度危害的树木,冻伤组织因失水风干,纵裂较宽,缝内具有许多撕裂的白色木丝。严重时,引起树枝风干,梢头失水,树体死亡。还有一种情况即受中度危害的树木,冻伤部形成的愈伤组织,将破裂口包合起来,当重复发生冻害时,形成类似癌肿症状,即闭合型破腹病。

2杨树破腹病发病原因诊断

2.1品种选择 根据调查统计,杨树在东北地区达到80多个品种,栽种面积超过30万hm2,很多都是未经审认定的品种或是认定过期的品种,生长状况不容乐观,各地区部分杨树品种病虫害、冻害等现象发生严重。杨树品种是导致破腹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在立地条件,管理措施等其它因素相同的情况下,破腹病的发生与否取决于品种的选择,部分速生杨品种由于自身的特性,特别是相对来说生长快,树皮有纵裂,且木栓层厚、松软、气孔较大的品种,较生长慢,树皮光滑,木栓层薄,有韧性,气孔较小的品种发生破腹病几率大且严重。

2.2立地条件生长 在阳坡、低洼地、水湿地、黑色壤土地上的散生树种,以及生长在林带、片林向阳面的林缘木,发生破腹病的几率大,立地土壤是影响速生杨发病几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如土壤质地、土壤结构及通透性能,尤其是土壤的肥沃程度及含水量。通过不同地块的对比研究发现,在土壤肥沃,有机质丰富、含量高的立地条件下生长的树木,由于在生长过程中,能够及时补充树木所需各种养分,树木组织比较充实,木质化程度高,树干及表皮组织韧性也比较强,细胞抗寒性较高,因此发病率相对较低。反之发病率就较高;对于低洼或者水分含量较高的地段树木,由于树木生长过快,木质化程度低,韧皮组织韧性就较差,树木表皮组织细胞含水量高,在急剧变化的气温下,造成细胞抗寒性降低,增加了破腹病的发病率。

2.3气候条件 气候条件也是造成破腹病发生的重要原因,除了风向、风力、降水等因子外,最重要的因子是日温差。破腹病是由于晚秋和早春气温忽高忽低,昼夜温差过大所致,常发生于树干的向阳面。日间由于向阳面的树干直接受日光照射的原因,树皮受热膨胀,韧皮组织处于最大膨胀状态,而木质部处仍于慢速膨胀之中。夜间,温度显着下降,表皮的急速收缩和木质部的慢速膨胀后的收缩产生一个差即张力。当日温差越大时、午后温度变化越快,产生的张力就越大,达到一定程度或者部分品种树木忍受这种张力达到极限时,就会使树皮沿根部向上出现撕裂。这种现象的持续就会造成阳面方向树皮开裂,形成破腹病状。加之午后最高气温时段,韧皮组织细胞发生生理复苏,在急剧降温过程中丧失抗寒性,发生冻害,出现表皮枯死现象。

2.4经营管理由于杨树经营管理粗放,管理不当,如抚育、防虫、修枝、认为破坏等一些林业生产不及时,操作技术不熟练,或人畜对树体的破坏等,均可导致树势衰弱,进而造成树体抵抗病害能力差,增加破腹病发生机率。

3破腹病的防治技术

杨树破腹病的防治比较困难,一旦发生,很难防治,所以要做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3.1物理防治措施对6年生以下的幼林,在冬季林木树干2m以下涂白,方法是:涂白剂的配比为,生石灰∶水∶食盐∶粘着剂∶石硫合剂=10∶35∶2∶2∶2;或包草或捆扎草绳,防止温差过大。并随时观察天气变化,在极低的温度下在林地放烟,增加林内温度。

3.2化学防治措施对受害较轻的树木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200倍液涂抹病斑,5天后再用50~100倍赤霉素涂于病斑周围,可促进伤口愈合。对于已受冻形成的破腹开口,在患部涂刷石灰硫磺液(生石灰∶硫磺粉∶水=5∶1.5∶36)等对伤口进行消毒,然后涂抹生长素或者植物愈合剂之类的药物,促使病变组织迅速生长,覆盖病变裂缝。

3.3综合防治措施当地林业森防部门要做好与病害有关的预测预报工作,做好宣传,使林农对该病的危害引起重视,林业技术人员要做好营林及病害的防治技术等指导工作。林业主管部门要加大管理力度,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对新品种引进,一定要慎重,必须遵循适地适树原则。

3.4林业技术措施

3.4.1品种的选择。选用抗寒性较强的品种,做到适地适树,由于不同地区的立地类型不同,选择或者培育一个适合本地区的抗寒性较强的品种是最基本的遏制破腹病发生的措施之一。

3.4.2营造混交林。大力营造混交林,可以降低杨树破腹病的发生机率。与其它树种混植。由于树木的相互庇护作用,能改变林地的微区气候,减弱昼夜温差变幅,减小破腹病的发生。

3.4.3及时抚育、防虫、修枝。杨树在幼龄期要做好抚育除草工作,尤其是新植林的截干苗,除草不及时,造成小苗水分、养分不充足,苗木生长弱;抹芽要及时,如果发现已木质化,要用剪刀,不能用手掰,否则造成伤痕过大或撕裂树皮,易感虫害,造成苗木生长势弱;防虫也很关键,1年生新植苗,在4月中旬左右,要做好黑绒金龟防治工作;1~2年生苗木在7~8月份要做好白杨透翅饿的防治工作;2~4年苗木在4~5月份要做好杨干象的防治工作;修枝强度不要过大,注意操作技术,不要撕裂树皮。

3.4.4加强护林工作,防止人畜破坏。破腹病在幼树期最易发生,因此,要加强对幼林地的经营管理,及时松土锄草、浇水、防虫。修枝时在阳面多留几簇侧枝;在幼苗的迎风面应设立防风屏障或在林地的南面和西面栽植保护行,如榆树、紫穗槐、沙枣等。对杨树下部主干遮阴保护,增强树势、促进生长;有积水的林地,要及时排除。同时,在水肥的供应上要控制,防止树木贪青徒长,以免造成树木木质疏松,抗性减弱,并且林分要保持合理的密度,使林地通风透光。树木的机械损伤,易造成树势衰弱、感染病害。在林业生产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树体,在幼林地禁止放牧,以防牛羊啃伤,提高树体抵抗病害能力。

(作者单位:161400黑龙江省嫩江县四站林场)

猜你喜欢
抗寒性树皮杨树
跟踪导练(五)
咦,动物们都说爱树皮
杨树山漫画作品欣赏
枣树抗寒性检测方法的筛选
巴梨的抗寒性试验情况初报
马铃薯普通栽培种杂交后代抗寒性分析
不同品种大花萱草抗寒性比较
杨树上为什么会有许多“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