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以行业标准建设高职院校实训中心的意义

2016-05-14 02:10辛健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6年6期
关键词:高职高专院校行业标准

辛健

摘 要 我国高职高专院校的数量在近十几年迅速增加,但其毕业生的就业率和社会认可度总体并不令人满意。如何以行业标准来规范高职院校实训中心建设,以提高毕业生的知识层次和技术能力是高职教育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关键词 高职高专院校;实训中心;行业标准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6-0019-02

1 前言

从国家给出的统计数据来看,至2015年,我国现有高职高专院校的数量在1500所左右,而在2000年我国只有注册的高职院校442所。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高职高专院校的数量迅速增加是必然的事,但需要给予重视的是,缺乏高职院校建设的经验和投资不足等问题,使得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普遍较低,毕业生的发展潜力弱和社会认可度普遍较差,导致高职毕业生就业难已成社会问题。

下面仅就如何完善高职院校实训中心建设,以提高高职毕业生的职业能力等问题,阐述若干个人观点。

2 我国高职院校实训中心建设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高职高专院校实训中心建设现存的核心问题主要有两个:1)资金渠道窄且不足;2)因缺少行业标准的规范和企业的参与,造成实训中心的基本配置不合理且实用性不强。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社会对参与职业教育意识的增强,我国高职院校建设资金的来源情况已大大改善,但高职院校在实训中心建设及运行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理应引起重视。从笔者个人掌握的情况来看,造成高职院校实训中心总体效能不高的具体原因主要有两个:其一,许多高职院校实训中心的规划和配置缺乏科学性和行业依据;其二,在许多高职院校实训中心的运行中,缺少与实训中心配套的双师型教师。

缺少行业标准造成实训中心的基本配置不合理且实用功能不强 我国的高等职业院校(或专业)主要是由过去的成人高等教育、专科层次或中专层次院校转轨而来。由于历史原因,绝大多数教师和院校的管理人士也仅比较熟悉普通高等(或中等)教育的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实验室建设的基本规律,对行业和企业生产的情况和规律了解甚少,因此对于培养高职学生核心能力的实训中心的配置、运行及管理方法基本上是完全陌生的。

近年来,国家对高职教育的投资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但从调查来看,极少有高职院校的实训中心能够按企业岗位的标准和生产的基本规范来对学生进行岗位能力训练。高职教育的应用性决定了高职院校的实训中心必然对应一个或若干具体的相关专业。换言之,高职院校实训中心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专业的岗位核心能力的,而岗位分析及岗位核心能力是规划实训中心的配置和建设方向的基本依据。在没有企业参与,特别是没有生产一线人员的监督和提出建设性意见的情况下,建设高职实训中心在资金和人力上都会存在巨大的浪费。一些高职高专院校及专业耗费几百万甚至上千万资金建设的实训中心只能看,完全没有生产性实用功能。很难相信这种实训中在培养学生岗位核心能力的实践教学中能起到多大作用。

资金使用在中国是一个比较敏感的问题,很少有高职院校在进行实训中心建设时愿意让第三方参与。从掌握的情况来看,国内高职院校的一般状态为,实训中心的建筑外观都比较漂亮,但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缺少实训设备的问题。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对许多高职院校的管理者来说,基本建设就是政绩,而对实训中应该如何科学配置却完全不了解。因此,国家应尽快完善高职教育资金的使用规划和使用监管体系,在该体系中,由行业协会指定第三方代表,其基本职责是审查和监督高职院校实训中心规划和配置的科学性和必要性,并以行业及专业生产的标准对高职院校实训中心的作用和规格进行评估。

许多高职院校的专业,如印刷工艺技术和机械加工技术等,其岗位能力的培养需要长周期,以师傅带徒弟方式的实训过程来完成。而类似的专业实训中心如何建设,实训教师如何配置,是面临的另一个难题。

实训中心因缺少配套的双师型教师而无法高效运行 实训中心另一效能低的原因是缺少实训项目配套的双师型教师。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既应具备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又应具有企业一线工程师处理生产工艺问题的能力。双师型教师的标准太低,在许多高职院校中,几乎每个教师都带着“双师教师”的光环,但只要关注一下实训中心的生产潜力就会发现,教师中可以参与岗位生产的寥寥无几,实训指导教师本身就对技能操作不十分熟悉,又何谈对学生进行岗位能力培训?

3 我国高职院校建设实训中心应逐步走向标准化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必然是两种教育方式的融合,即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和以直接获取实践经验为主的企业生产环境中的技术人才培养。因此,高职教育的核心工作之一就是完善由企业主导的校企合作。所谓高职教育中的校企合作,其主要目的即将生产情境融入对学生日常所进行的实训教学之中,通过训练和完善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最终形成具有个性的核心能力以满足将来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综上所述,现在所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如何将企业标准引入高职教育。将企业标准引入高职教育应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按行业标准培养和评估双师型教师;其二,高职院校的实训中心建设必须有行业协会(第三方)参与,中心的规划和配置必须以相关岗位的人才培养规律和行业标准作为基本依据。

在这方面,德国“双元制”模式的职业教育中有许多非常值得借鉴的经验。德国的技术学院(相当于我国的高职学院)以职业分析的结果来评估高职专业设置的必要性,在技术专业确定培养目标和阶梯式课程结构时的基本依据是核心职业能力。在德国,技术专业的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是规范的和统一的,其基本形成过程是:首先由行业协会及企业提出具体专业及相关工种的岗位需求量和培训标准;然后,职教所组织学校、行业协会和企业的相关人员进行研讨,明确专业的岗位能力培养目标和内容;在此基础上,由职教所组织专家拟定,由联邦教育和文化部最终审定批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专业课程体系。

国外合作教育发展的事实证明,规范专业的核心能力和岗位能力是高职院校科学和高效建设实训中心的前提。笔者认为,这些规范应包括:1)规范高职专业名录,并明确核心能力和岗位能力;2)统一具体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专业课程标准;3)颁布具体专业实训中心的配置规范和建设标准;4)有行业协会参与评估高职院校实训中心的功能及作用。

4 结束语

高职教育的突出特点就是其培养目标具有明确的职业岗位面向性,其课程结构的职业性和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决定了高职教育办学过程的社会性,即高职教育必须走由企业主导的校企合作之路。现阶段,如何完善高职院校的实训中心建设,是我国各类高职院校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充分调动行业协会和企业的积极性,将行业规范和企业标准作为高职院校实训中心规划和设备配置的基本依据,是科学合理地完成中心建设的前提。

参考文献

[1]彭元.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2]钱廷仙.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创新与实践[J].职教论坛,2011(6):81-82.

[3]教育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推荐预审标准(试行)[S].北京:2007.

[4]林永春,李慧.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可行性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6):40-42.

猜你喜欢
高职高专院校行业标准
近期发布的相关行业标准(2020年3月01日)摘选
体育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分析
浅谈高职高专院校《基础会计》教学方法
基于考证与实操并举的会计专业改革与实践研究
基于考证与实操并举的会计专业改革与实践研究
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策略研究
关于《腹腔镜用穿刺器》行业标准的若干思考
16项新的涂料行业标准将于6月1日起正式实施
钒钛磁铁矿行业标准将制定
指纹支付行业标准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