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市中学教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6-05-14 02:10付丽萍刘贤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6年6期
关键词:中学教师教师培训信息素养

付丽萍 刘贤

摘 要 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基础上对大同市区中学教师培训的现状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并分析其原因,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希望对中学教师培训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 中学教师;教师培训;信息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6-0026-03

1 研究背景和意义

教师是教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肩负着重大使命和责任的中小学教师,他们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决定着基础教育水平的高低,影响着国家发展潜力的大小。

大同市位于山西省的北部,人口众多,历史悠久,是山西省的第二大城市。近年来,大同市的教师培训取得一系列喜人的成绩,极大地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技能。但是培训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值得思考并解决。基于这样的背景,本文以大同市为例,展开对中学教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的研究。研究成果将对大同市中学教师的培训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2 大同市区中小学教师培训现状调查

调查概况 由于大同市区地域宽广的原因,本次调查选取了大同市区有代表性的三所中学进行调查和访谈,分别是北师大大同附中、铁一中、大同十二中,对三所学校的教师进行了随机调查,各科教师都有参与。考虑到教师工作的繁重和人们的阅读习惯,问卷设计了16道题目,内容涉及培训的各个方面,包括教师的基本信息、参加培训的情况、培训的动因、对培训的需求、培训中的师资、培训中的考核评价等,对教师培训的情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了解。访谈纲要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您的教龄及学历;2)您参加培训的情况及感受;3)您对培训的看法和认识;4)对于增强培训效果的建议。

每所学校下发了30份问卷,收回87份,其中有效问卷82份,调查结果具有可信度。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1)硬件设施的情况。三所学校现代化教学建设都比较好,每个班都实现了多媒体教学,拥有校园网,机房建设较完善,基本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师资方面以本科为主,有78人,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者3人,大专及以下的有1人。

2)参加培训的情况。大部分教师对培训持积极态度,只有少部分教师对培训不是很热情,极少部分教师对培训有抵触情绪。参加培训的次数方面,经常参加培训的有69人,偶尔参加培训的有11人,还有2名教师因为入校时间短尚未参加培训。

3)教师培训的动因、内容与方式。教师参加培训的出发点多种多样,但总的来说可以归纳为三类:一是提升自己的能力;二是上级要求;三是评优晋职。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

培训的内容方面,以教育教学的组织为主,还涉及教学经验的交流、新课改的认识和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然而,大部分教师表示培训内容的设置与自身需求不符,不能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从培训方式上看,还是以讲座型为主,占到调查结果的68%,实地参观考察的占5%,专家指导、教师反思的占13%,其他形式的培训占14%。

4)培训的评价与考核。分析调查结果可以得出,培训的考核以试卷为主要依据,占培训总数的67%,撰写培训心得的占14%,其他方式占17%,不进行考核的占2%。而且,通过访谈得知,培训完成后,教师不能很好地将培训内容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对教学的帮助不是特别理想。此外,调查显示,教师认为影响培训满意度最大的因素是培训课程与师资,比重达到96%,管理和食宿所占比重极小。

3 教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小学教师的培训经过不断地发展,在取得一系列的进步的同时,也存在如下主要问题。

教师参加培训的目标不明确,对培训没有正确的认识 教师培训的目标是全方位提升教师的素质,培育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通过培训,教师可以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拓宽自己的专业知识,加深对教育发展趋势的了解,掌握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使用等,从而培训出一批理念先进、技能娴熟的教学骨干,让其带动某一个地区教育教学的发展。

然而,通过访谈调查,笔者发现许多教师对培训的认识不足,没有从本质上理解培训在教学中的作用。而且,培训流于形式,教师不能将学到的新知识、新技能运用到课堂上,听了就过,依然坚持旧有的教学模式,导致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实际发展的脱节,不能很好地贯彻落实国家政策。更有甚者,有的教师将培训当作自己评优晋职的筹码,严重偏离了培训目标。

教师培训内容单调,形式呆板 中小学教师的培训是一项重要而浩大的工程,通过问卷得知,在培训过程中培训内容的设置和培训方式都有欠缺。培训内容不能根据教师的切身需求来制定,而是统一步调,由主管部门确定培训内容,忽视了教师的个体性差异,没有体现不同学科间的交叉与综合,导致教师学不到自己想要学的知识,得不到提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受训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从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讲座式教学依然是主流,培训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与受训教师缺乏互动,致使课堂沉闷、乏味,极大地影响了培训效果。一些培训也使用现代信息手段,然而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显得形式生硬,不能很好地达成预期效果。更重要的是,培训成为一个形式化的东西,照本宣科,教师只是为了应付培训而勉强参加,对自己的素养提升置之不顾。

培训师资有待加强,培训结果检验不合理 培训的目的是加强一线教师的教学、科研、创新、观念等各个方面的能力,全面提升自我。然而,作为培训核心的培训教师也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素养。不可否认,他们在某一领域都是很优秀的,但是他们也存在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通过调查,笔者了解到出现在培训教师身上的一些情况,比如:有的教师一心搞工作,忽略了教育发展新动态、新趋势,观念陈旧;有的教师教学理论丰富,教学观念先进,却缺乏教学经验,脱离一线;有的教师教学理论和教学经验都很好,对现代教学设备的使用却不求甚解,即信息素养不足……这些都直接影响着培训工作的高效、有序进行。

此外,培训缺乏必要的管理力度,培训完就不管不问,试卷型的检验不能正确得出培训的效果,也不能对培训的质量形成反馈,一直以固有的思路和步调来进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培训效果和受训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此外,开设的一些网络讲座,由于缺乏必要的管理和重视,导致无人问津,政策发布下去了,落实的时候却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些都要求相关部门去完善处理。

4 培训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通过调查访谈可以发现,导致培训中出现问题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但总结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

教师对教育的认识不足,对培训不够重视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核心理念是: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然而,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有些教师的思想也悄然改变,他们重功利轻素养,重成绩轻发展,将继续教育当成升职加薪的筹码。对教育没有正确的认识,导致培训时的形式主义,不认真提升自我,影响教学质量的同时,也迟滞了教育的发展。除此之外,部分教师对培训的内容不屑一顾,轻视培训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不能很好地贯彻上级发布的培训任务。

培训缺乏必要的需求分析,有点儿盲目和脱节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教育也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挑战,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从教学组织到教学实施再到教学反馈,都面临一系列重大变革,教师的需求也日渐多元化。然而,现在的培训依然显得政策化,即上边怎么说,下边怎么做,内容陈旧,方式单一,造成教师在培训中学习不到自己亟待提高的知识的尴尬局面,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与培训的初衷背道而驰。此外,由于培训教师缺乏对实际情况的调查了解,按照自己的想法实施培训,忽略了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性和教师的个体差异性,导致培训内容与实际脱节,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对培训教师的培训不足,培训缺乏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 培训教师的能力直接影响着培训的效果,从问卷的调查结果可以发现,师资力量对培训的重要作用。作为培训教师,要求他们必须具有丰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能够深入浅出,将先进的理念和教学实践结合起来,而不是空洞地宣传理论和经验,这样会使受训教师缺乏兴趣、昏昏欲睡。然而,缺乏对培训教师的培训,不能使其很好地胜任信息化时代下教师的培训任务,影响了教师培训的质量。

此外,培训也缺乏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有的教师对培训认识不够,参与意愿不强,培训机构不是做工作,而是强制地进行或者以考评晋升等强化,更加造成受训教师的反感,排斥培训,影响培训效果。而且,培训过程缺少必要的监督,教师在培训过程中三心二意,有的纯粹是走过场,对自我的提升漠不关心,只是纯粹地将培训当成一个任务去完成。

5 对策思考与建议

思考上述问题,笔者就如何解决培训中出现的问题,增强培训的效果,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加强受训教师思想建设,使其明确培训目标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全新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多地走入课堂,这必将会与传统的教学形式产生冲突,造成一些教师的困惑和不适应,尤其是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对他们思想的解放,有助于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让他们找到现代与传统的平衡点,继续全面提升自我,激发对培训的热情。现在的教学,要求教师与学生双主体互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教育的发展。而且随着科技的发展,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五花八门,各种各样的问题也是层出不穷,对培训教师观念的更新刻不容缓。只有教师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了解到需要提升的迫切,才能全心全意地去参加培训,努力提升自我,培训的效果可想而知。

以教师为主体,培训前进行必要的需求调查分析 教师培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受训教师的需求为出发点,培训教师应低下身子深入基层,切实了解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明白教师缺少什么、需要什么,有针对性地设置培训内容,而不是组织者按照自己的思路来确定培训内容。做好培训前的需求分析,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也得到保障。

在培训过程中,注重内容实用的同时也要考虑形式的多样。心理学研究显示,灵活多样的学习形式能够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相反,单调乏味地讲述,不能引起学习的兴趣,学生的学习效果可想而知。因此,在培训时选择合适的方法是很有必要的。比如角色扮演、参观考察、说课评课、专题研究、沙龙等这些实践性强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收到非常显著的效果。

不仅如此,培训中也要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的策略,各个学校在校本研究的基础上学习别的学校先进的办学理念,吸引高新素质人才来指导教育发展,在探讨中学习,于交流中进步,切实紧跟时代的步伐,加快教育的发展。

全方位提升培训教师素质,健全考核管理机制 教师参加培训是为了不断地完善自我,而高水平的培训教师就是保障培训圆满完成的前提。中小学教师的培训面临受训教师队伍庞大、流动性强、受训时间短、素质层次不齐、需求多种多样等问题,这就要求培训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经验,能够很好地解答受训教师遇到的问题。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多方面的努力,比如:增加培训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福利待遇,使其专心搞钻研、耐心促发展;提高培训教师的入门资格,对他们的资历进行严格而合理的审核;引进更权威的专家对培训教师进行集中指导,全面提升培训教师素质。

此外,对培训结果的检验不能太过于依赖试卷,而要更加合理有效,比如:可以通过交流会的形式让教师交流心得体会;可以通过说课试讲让专家点评不足;可以在培训完成后进行跟踪调查反馈等,尽全力保障培训的质量和效果,不断地完善培训。

参考文献

[1]叶丽新.解析教师培训中的三个级别问题[J].全球教育展望,2011(7):60-66.

[2]余新.有效教师培训七个关键环节:以“国培计划:培训者研修项目”培训管理者研究班为例[J].教育研究,2010(2):77-83.

[3]张二庆,王秀红.我国教师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分析:以“国培计划”为例[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2(4):36-39.

[4]张亚茹.中小学教师培训的现状及需求分析[D].临汾:山西师范大学,2012.

[5]张学证.浅析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培训[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8):91-92.

[6]薛继红.从制度的功能与变迁谈中小学教师培训制度的功能缺失[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1):39-43.

猜你喜欢
中学教师教师培训信息素养
教师作品
从“封闭”走向“开放”——北京市远郊区中学教师教育创新的瓶颈与突破
从“封闭”走向“开放”——北京市远郊区中学教师教育创新的瓶颈与突破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策略研究
借助MOOC打造一门有趣有视野的信息素养通识课
浅析混合学习模式下的教师培训网络课程设计策略
城镇化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培训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