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培训中学员自我效能感问题研究

2016-05-14 02:10吴琼张养力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6年6期
关键词:教师培训

吴琼 张养力

摘 要 教师培训中学员自我效能感是指参训学员对于教师培训促进自身专业发展以及自己能否在培训中取得成效的主观推测和判断,它直接影响到学员参与教师培训的动力心理过程中的功能发挥。学员以往培训经历、学员同事榜样示范、学员自身发展愿望、学员单位重视程度、培训机构权威程度是影响学员自我效能感最主要的因素和变量。增强学员参与培训的成就感、树立良好的示范榜样、调整好学员的心理状态、激发学员专业发展动力、提高培训水平和质量,可以有效地提升学员自我效能感。

关键词 学员自我效能感;教师培训;教师继续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6-0029-02

1 学员自我效能感的内涵和功能

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这一概念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Albert Bandura)1977年首次提出的[1]。班杜拉认为,人的动机受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所谓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种成就行为的主观推测和判断。它包括两个成分,即结果预期和效能预期[2]。结果预期是对某种行为导致某种结果的个人预测;效能预期是个人对自己能否顺利地进行某种行为以产生一定结果的预期[3]。

教师培训中学员自我效能感是指参训学员对于教师培训促进自身专业发展以及自己能否在培训中取得成效的主观推测和判断。根据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可以将学员自我效能感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学员对于教师培训在自身专业发展中的作用等问题的一般看法与判断,即是否相信教师培训可以有效地促进自身专业发展,这与班杜拉理论中的结果预期相一致;二是学员认为自己能够有效地参与培训,相信自己能够在培训中取得较高的成效,这与班杜拉理论中的效能预期相一致。

学员自我效能感直接影响到学员参与教师培训的动力心理过程中的功能发挥。一般而言,学员自我效能感对于其参与教师培训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影响学员参与教师培训的行为选择。效能感高的学员相信教师培训能够促进在职教师知识更新和技能提升,可以有效地促进自身专业发展。因此,他们内心渴望参与培训。当有机会参加教师培训时,他们通常表现出积极、主动的行为,对于培训项目的认同程度也较高,愿意参加更多的培训。效能感低的学员认为培训对于自身的提升和发展意义不大。因此,面临教师培训时,他们往往将培训当成差事,表现出消极、被动的行为,对于培训项目的认同程度也不高,是典型的“被培训”。

2)影响学员参与教师培训的努力程度。效能感高的学员相信自己能够在培训中取得较高的成效,参与培训时会投入更大的精力,付出更多的努力,在培训中遇到困难时,他们也能坚持不懈,勇于向困难挑战。效能感低的学员认为自己难以在培训中获得进步和提高,参与培训时不愿投入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在遇到困难时通常也比较容易放弃努力。

3)影响学员参与教师培训的情感体验。效能感高的学员参与教师培训时会精神饱满、信心十足、心情舒畅,参与教师培训能够获得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效能感低的学员参与培训时则可能无精打采、焦虑不安、心情烦躁,参与培训他们获得的是消极、抑郁的情感体验。这些情感体验会进一步影响学员参与培训的行为选择以及主体性在培训活动中的功能发挥,最终使得他们更加抵触排斥教师培训,不愿意参加更多的培训。

4)影响学员参与教师培训的实际效果。效能感高的学员参与教师培训时积极主动的行为选择、认真投入的努力程度、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最终会使得学员在培训中取得较大的知识更新和技能提升,从而较好地促进其自身的专业发展。效能感低的学员则很难做到这一点,其参与教师培训的实际效果往往较差。

2 学员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因素和变量

影响学员自我效能感的因素和变量是多方面的,其形成主要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学员以往培训经历 研究表明,个体以往成败经验是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最主要因素[4]。一般而言,成功的经验有利于自我效能感的提高;失败的经验会降低个体的效能预期,从而造成自我效能感的降低。教师以往培训经历对于形成学员自我效能感至关重要。如果教师在以往的培训中具有良好的参训体验,切实感受到通过培训,自身知识和技能获得显著提升,那么当教师再次参加类似培训时,他的自我效能感就会不断提高。反之,如果教师在以往培训中无法体验到培训给其带来的变化,或者教师在培训中感受到大量的迷茫、无聊、失败等负面能量,教师的学员自我效能感就会不断降低。

学员同事的榜样示范 学员同事的榜样示范是影响学员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另一重要因素。当一名教师看到其身边的同事通过参加培训教育,视野不断得到开阔,教学知识和技能不断得到提升,教师专业发展能力不断得到增强,他参加培训的学员自我效能感就会增强。尤其是一名教师认为,和同事相比,自己的能力与同事能力相差不多时,同事榜样示范的作用会更加明显。这时,自我效能感的两种成分——结果预期和效能预期都会显著提升,学员自我效能感会显著增强。

学员自身发展愿望 学员自身发展愿望的强弱对参训教师自我效能感的高低也有十分明显的影响。参训教师自身发展愿望越强烈,其对培训项目的重视程度就会越高,在培训活动中的投入就会越多,在培训中的情感体验就会越积极,通过培训取得的收获就会越多,这些都有助于学员自我效能感的提升。如果参训教师自身发展愿望不够强烈,或者说教师对于自身发展本身就不重视,那他在培训过程中的投入与收获都会相对较少,教师在培训过程中也不会有很好的情感体验,其参加培训时的自我效能感也会较低。

学员单位重视程度 学员单位对培训项目的重视程度也会对参训教师的自我效能感产生影响。学员单位对培训项目重视程度越高,参训教师越容易形成较高的学员自我效能感。如果学员单位对培训项目不重视,参训教师通过培训提升自身素质的动力就会受到影响,对培训项目的重视程度亦会降低,他的学员自我效能感也就会比较低。

培训机构权威程度 培训机构的权威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参训教师对培训项目质量和水平的看法,这直接决定参训教师自我效能感的高低。参加由权威程度高的培训机构举办的教师培训项目,参训教师更加容易相信该培训可以有效地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更加容易认为自己能够在该培训中取得较高的成效,即参训教师对培训的结果预期和效能预期都相对较高,他的学员自我效能感更容易提高。

3 学员自我效能感的提升策略

增强学员参与培训的成就感 增强学员参与培训的成就感是提升学员自我效能感的重要途径。教师培训要充分发挥学员的主体性地位,重视学员的参与性,避免单一的讲座式培训方式。要重视学员个人培训成果的梳理和总结,让参训教师明确地看到通过培训,自己发生了哪些变化,获得了哪些提升。重视培训过程中对学员的个性化关怀,让每一位学员感受到被关注、被尊重、被认同。

树立良好的示范榜样 教师培训的各个环节都应重视发挥榜样的作用。教师培训专家团队应积极吸收基础教育一线的优秀教师参与,开展现身说法式教学,发挥一线优秀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注重选取一线教师专业成长的真实案例作为培训内容,让学员看到优秀教师专业成长的变化,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亲近感。培训过程中也要随时注意挖掘学员中的积极分子,树立良好的示范榜样,让学员感染学员,让学员激发学员。

调整好学员的心理状态 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增强学员对培训的认同感,从而在培训过程中获得良好体验的重要影响因素。教师培训不仅要重视学员的学习,更要重视学员学习时的心理状态。学员参训过程中的心理状态调整应遵循“正面引导、松弛有度”的原则。积极排除部分学员对培训的偏激看法和抵触心理,营造轻松愉悦、适度紧张的学习氛围。

激发学员专业发展动力 当前部分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意识淡薄,专业发展动力不足,参加培训存在被动、应付等现象。激发学员专业发展动力,可以有效提升学员自我效能感。因此,一方面要加强引导,使学员正确认识教师专业发展和参加教师培训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制定和完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及配套措施,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提高培训水平和质量 培训质量的好坏对于学员自我效能感的高低具有直接影响作用。培训机构应高度重视每一次培训,加强培训需求的分析,精心设计培训方案,组建高水平的培训师资队伍,创新适合成人学习的培训模式,增强培训时效性,提高培训水平和质量,使得学员具有良好的培训体验。

参考文献

[1]周文霞,郭桂萍.自我效能感:概念、理论和应用[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1):91-97.

[2]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心理学基础[M].2版.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331.

[3]Conger J A, Kanungo R N. The Empowerment Process: Inte-grating Theory and Practice[J].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88(13):471.

[4]陈兰萍.自我效能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4):53-55.

猜你喜欢
教师培训
中小学教师培训质量评价模式探讨
围绕“三个立足”推进高校教师教学发展
中小学教师培训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策略研究
浅析混合学习模式下的教师培训网络课程设计策略
城镇化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培训探析
MOOC时代创新区域教师培训课程建设研究
浅论“翻转课堂”对教师培训的意义
教师培训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与思考
农村中小学教师电子白板培训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