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慕课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6-05-14 02:10毕经美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6年6期
关键词:课程建设慕课高职院校

毕经美

摘 要 阐述慕课的特点及建设现状,重点探讨高职院校慕课建设在课程质量、平台、团队建设等方面的问题及对策,对慕课建设提出建议,以期为高职院校慕课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慕课;高职院校;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6-0045-02

1 引言

慕课,即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指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是一种从2012年开始迅速在全球流行的网络教学形式。它把学校中的课堂转化成更碎片化、更适合在线学习的形式,移植到互联网环境中,免费供全世界的人们学习。慕课的理念是通过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将优质教育送到世界各个角落,它不仅提供免费的优质资源,还提供完整的学习体验。美国新媒体联盟发布的《2013地平线报告》曾指出,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成为未来五年内影响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六项新兴技术之一。面对慕课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高职院校如何发展,突出高职教育的特色,成为需要探讨的问题。

2 慕课的特点及建设现状

慕课的特点 顾名思义,慕课特征表现为大规模、开放性、在线课程。所谓“大规模”是指慕课的对象是全球学生,规模数以万计甚至更多;“开放性”是指慕课免费向学习者开放,学习者不分职业、年龄以及地域,只要具备上网的条件,都可以学习慕课;“在线课程”指慕课是全程在网络完成学习和考试,通过后可以取得开课学校的证书,学习不受时空的限制,学习者具有高度的自由。

除了以上的三大特征,慕课与以往在线课程相比,另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全球性学习社区的建立。慕课学习者与资源在网络上都呈分散状,通过对某一主题或某一领域的问题探讨、活动组织,将学习者聚集到一起,构成学习互助交流的学习社群,从而形成全球性的学习社区。

建设现状 早在2012年,清华大学就加入了慕课平台edX。清华大学于2013年正式推出基于edX开放源代码的中文课程平台“学堂在线”平台,面向全球提供在线课程。目前“学堂在线”的上线课程已达到800多门。2014年4月,由上海交通大学自主研发的中文慕课平台“好大学在线”正式发布。“网易云课堂”与爱课程网合作推出“中国大学MOOC”等。各地各种高校及高校联盟尝试与企业合作,都在积极探索慕课的发展模式。

根据崔璨等《中国大陆地区2014年高校慕课课程建设情况调查》研究发现,在中国大学MOOC、edX、Coursera、学堂在线和好大学在线等五大慕课平台上已有慕课开设的大陆高校数量共有32所,在该研究调查的综合类高校中,已建成慕课数量最多的是北京大学35门。在以上五大慕课平台上,尚没有高职院校开设的慕课课程。

全国高职MOOC联盟与“学堂在线”共同建设了高职MOOC平台,旨在推动高职教师积极参与MOOC制作,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在高职联盟慕课平台(http://gaozhi.xuetangx.com/)上,目前仅有4门高职院校开设的慕课课程。需要注意的是,在除了以上提到的其他慕课平台上,部分高职院校已经尝试建设一些慕课课程。

3 高职院校课程建设的必要性和特殊性

必要性 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参与MOOC,扩大学校的影响力,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参与MOOC来扩展教育市场,通过MOOC建立和巩固其在同类学校中的领先地位。高职院校特别是骨干高职院校慕课建设的重要意义还在于共享优质职业教育资源,促进高职教育均衡发展,促进传统教育方式的变革。

高职院校建设慕课,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开发由部分企业优秀员工及其工作团队承担的慕课课程,向学生全面地展现技术、工艺或职业实践的内容和要求,让学生接受产学结合的职业教育的训练。

特殊性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和服务一线的高级技能型人才。在高职教育教学中,学生不仅要学习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具备岗位生产操作和实践能力,因此,实践教学是高职教学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建设慕课,具有其特殊性。高职院校建设慕课课程时,需要谨慎选择课程建设慕课,在课程中通过信息技术,如虚拟实验平台等,尽可能展现实验实训情景。

4 主要问题及对策

慕课课程质量 慕课课程的质量决定了课程生命力。在慕课建设中,要深刻理解和把握慕课的内涵和特点,在教学设计、内容组织、多媒体制作等方面要根据网络学习者的特点进行设计和制作。要注意课程的趣味性、易学性和实用性。在当前慕课中,有些制作成传统网络课程的拆分和搬家,很多局限于本校学生使用,对网络学习者的支持与辅助不够,这样的课程终会被学习者所抛弃。

高职院校慕课建设与本科院校有所不同,建设时需要选择几门本校有特色而且适合在网络上进行授课的课逐步建设,立足自身优势课程,建设能够吸引更多学习者和提高院校影响力的课程。

慕课平台问题 就目前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情况,一些资源库平台、课程平台、学习管理平台等提供商纷纷推出自己的慕课平台,以优惠的条件吸引教师建慕课课程。这些平台上线课程少,尽管提供了一部分的交互功能,但是模块功能有限,对海量学习数据的分析能力薄弱,平台的稳定性也较弱,互动服务机制薄弱,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难以有效展开,对移动端的支持不尽完善。平台影响力较低,在这样的平台上建设课程,不利于课程更广范围地开放共享。

实际上,慕课的开放性不需要建设更多的平台。目前国外慕课的三大主流平台Edx、Coursera和Udacity,集教、学和互动交流等功能于一体,平台注册人数多,利用率高。国内知名高校建设的几个大的慕课平台如学堂在线等,目前在线课程较多,平台稳定,访问量高。

高职院校慕课平台构建能力较弱,平台建设费用昂贵,技术支持也较薄弱。在建设慕课课程时,尽量选择与现有主流平台合作的方式,这些平台技术支持成熟,运行稳定,制作团队可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课程内容的设计和制作上,同时可以有更多的学习者看到课程,提高课程的访问量和知名度。

课程团队建设 课程建设是集体的智慧和力量。高质量的慕课需要有一流团队。目前高职院校中课程建设的主体是高校,很少有企业参与,而课程建设团队的主体是课程教师,在校内也都是各自为战。这样不利于高品质慕课的建设。

注重教师团队的建设,课程团队包括教师团队、助教团队、技术支持团队等。这些团队共同参与慕课建设,同时也是慕课上线后的服务团队,为慕课学习者提供辅导、交流。

鉴于高职教育的特点,在课程的建设过程中,应不断加强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高职院校要注重企业职业教师在课程建设中的作用,积极吸收他们参与到高职教育慕课的建设中,将他们的技术、工艺和工作实践经验转化为教学内容,以丰富和充实慕课课程。

5 慕课建设的建议

高职院校慕课在品牌和市场推广方面与国内知名高校相比有一定的差距,应立足地方优势课程,建设自己的品牌和特色课程资源,走本土化、特色化慕课建设之路。

政策支持方面 慕课课程的建设需要高校给予一系列的政策支持,包括提供一定数额的课程建设经费,帮助课程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宣传,作为教学教改项目进行立项支持,对教师给予一定的工作量认定以及提供一定的奖金鼓励等。高职院校必须完善教师参与慕课建设和应用的教学工作绩效评价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机制,才能为慕课发展提供可持续的保障。

推动建设慕课建设联盟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慕课建设经费是学校通过项目经费的形式资助的。大部分并未找到合适可持续发展的运营机制和盈利模式,课程推广经费不足等将直接影响慕课的可持续发展。高职院校可以积极探索与兄弟院校或企业等合作,建立慕课建设联盟共同体,联合开发建设,优势互补,共同推动慕课建设和推广。

参考文献

[1]焦建利.MOOC:大学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教育网络,2013(4):21-23.

[2]崔璨.中国大陆地区2014年高校慕课课程建设情况调查[J].中国电化教育,2015(7):19-24.

[3]刘和海,张舒予,朱丽兰.论“慕课”本质、内涵与价值[J].现代教育技术,2014(12):5-11.

[4]张霞,李辉.职业院校MOOC联盟运营模式探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8):36-37.

猜你喜欢
课程建设慕课高职院校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慕课环境下的学习者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