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药装备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科学构建研究

2016-05-14 02:10吕静范志锋杨岩峰赵晓利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6年6期

吕静 范志锋 杨岩峰 赵晓利

摘 要 针对弹药装备品种多、更新换代快的特点,研究提出基于弹药装备“共异性”,并依据认知规律和弹药本质特征进行弹药装备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构建,形成的树形模块化并生体系能够满足现代弹药装备教学的需要。

关键词 弹药装备课程;树形模块化并生体系;国家级精品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6-0069-03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that ammunition equip-ment has different varieties and fast updates, a new idea is put forward to construct the content system of ammunition equipment course, the system is formed based on common and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ammunition, cognitive law and ammunition essence, it has structure of tree form, module and parallelism, can satisfy the modern teaching need of ammunition equipment.

Key words ammunition equipment course; structure of tree form, module and parallelism; national level quality course

1 前言

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是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架构形式,对宏观把握课程知识结构、深刻理解知识间内在联系具有先导作用。科学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往往是课程组在对人才培养目标、课程地位作用、课程研究对象特点、教学内容深刻把握基础上外化而成的智慧结晶,是“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中教师主导作用发挥最早而影响最长远的部分,对教材编撰、课程标准制定修订、学生知识体系以及能力形成具有关键、基础性作用。

以弹药学国家级精品课程为代表的弹药装备课程,是系统学习弹药装备基本原理、构造作用、性能特点、识别使用等知识的课程,其教学内容是开展弹药质量监控、储供保障、作战使用、维修销毁等工程技术实践的必备基础。因此,弹药装备课程是弹药工程、技术等各专业及专业方向的公共核心课程,同时也是兵器领域其他专业拓展知识的必选课程。

鉴于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重要作用以及弹药装备课程的重要地位,深入研究弹药装备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科学构建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也是弹药学国家级精品课程自身不断优化完善的需要[1]。对此,学院非常重视,先后通过多项教学研究课题予以支持,并将弹药装备课程纳入首批教学改革试点课程。下面重点介绍在弹药装备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科学构建方面的研究所得。

2 体系构建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注重衍生性 作为弹药各专业核心课程和其他专业知识拓展课程,弹药装备课程学生层次多,有生长干部学历教育、任职培训和现职干部轮训等,相应的知识、能力需求不尽相同。为满足不同需要,该课程相应地衍生出名称、内容、要求、课时等不尽相同的系列课程,如弹药学、弹药学B、弹药学C、弹药构造与作用、弹药概论等。这种衍生出系列课程的情况并不是该课程特有,也不仅仅是军械工程学院特有,在不同院校带有专业基础性质的课程中较为常见。

对于衍生出的系列课程,尽管相互之间有一定的区别,但也有着较强的关联。对此,在系列课程建设方面,应充分把握好这种关联,利用好已有课程的建设成果。对于系列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建设而言,着眼点不应放在每一门具体的课程之上,而应放在整个系列之上,从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出发,科学构建一个内容涵盖最全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并将其作为母体系;在此基础上,结合需求和时数等限制条件,经过裁剪衍生出每一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2]。这样,教师就能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关键的母体系和系列课程异同点研究上,用在创造性的工作上,进而更好地为课程建设服务。因此,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建设应抱有“大课程”思想,注重具有衍生性的母体系建设。

注重逻辑性 构建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目的就是将教学内容有机组织起来,使学生能够全盘把握课程教学内容及其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而这里提及的内在逻辑联系正是体系构建的基础。如果体系构建所基于的逻辑联系不清,整个教学内容就显得乱;如果体系构建所基于的逻辑联系不强,整个教学内容就显得散。因此,体系构建必须注重逻辑性,逻辑联系应当清楚、紧密,对此必须深入理解课程研究对象。

注重精炼性 在“宽口径”等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和装备先进性、系统性日益增强的情况下,学生需要学习的课程门数呈现上升的趋势,这就要求缩减原有课程学时。而另一方面,装备的发展往往又使得课程教学内容不断增多,教学内容量与学时数的比值不断增大,教师教学压力也不断增大。为了有效应对这种变化,一是精炼教学内容,尽可能避免内容的重复,提升有效内容的比重,这就要求在构建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时要注重其精炼性;二是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注重持续适用性 装备,尤其是武器装备,处于不断地发展更新之中,相应地,装备课程的教学内容也是动态变化的,这一点是专业课程与基础课程最显著的区别之一。如果构建的教学内容体系不能适应教学内容的动态变化,需要进行大的调整,那么带来的不利影响将是巨大的,教材、教案、课件都将需要进行大的调整,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对此,要求教学内容体系具有持续的适用性,至少在较长的一段时期内能够适应教学内容的变化。但这并不是要求教学内容体系包罗万象,涵盖未来的内容,而是要求其为教学内容的动态变化留出合适的接口,新内容的引入不至于打乱原有的结构。这就要求在构建教学内容体系时,从课程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入手,并充分考虑课程研究对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3 课程研究对象的特点

作为课程研究对象,弹药装备是武器系统发挥毁伤效能的终端,是武器系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如下特点。

品种多 这是由目标多样性、武器平台多样性、日益提升的作战性能需求和功能需求决定的。为了满足不同武器平台毁伤不同目标、完成特殊作战任务以及提升整个武器系统性能的需要,弹药品种非常多,达上百种之巨。

更新快 攻防是一对矛盾。弹药性能的提升会促进目标防护能力的提升,反过来,目标防护能力的提升又促进弹药性能的进一步提升。加之通过提升弹药的性能来提升武器系统的性能,比研制新的武器系统周期短、成本低、难度小、见效快,因此,弹药是武器系统中发展最为活跃的部分,发展异常迅猛,更新速度快。

技术先进 为了不断提升弹药性能,大威力技术、增程技术、制导控制技术等各种高新技术运用到弹药之中,弹药早已不是原来简单的“铁壳+炸药”,技术日益先进,结构日益复杂,涉及的学科也日益增多。

新老并存 战时弹药消耗量巨大,仅凭战时生产难以满足要求,平时必须要有一定的储备。从经济性考虑,新弹药列装后不会马上淘汰老弹药,因此,弹药装备呈现出新老并存的局面。

与武器系统联系密切 弹药与武器是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弹药的构造作用、性能特点及使用与武器有着密切联系。不同的武器弹药既有弹药的本质共性,又有由各自武器平台决定的个体差异。

4 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构建

把握弹药特点,确立总体基调 产品介绍式的模式是装备教学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运用于单一或为数不多的装备教学具有直观、便于组织实施等优点。但弹药装备品种繁多,如果仍采用该模式来组织教学内容和实施教学,存在严重不足:将不同弹药孤立开来,割裂弹药间的密切联系,致使教学内容体系逻辑性不强,学生难以对弹药建立宏观、整体认识;教学内容重复过多,降低有效教学内容量的比重,致使教学内容体系臃肿不精炼,单位学时有效信息量低,同时易造成学生烦躁,影响其学习效率。弹药更新快、新老并存的特点将会进一步加剧不利影响。对此,弹药装备课程教学内容体系不能基于“产品介绍式”的模式来构建。

经过分析研究,提出基于共异性来构建弹药装备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所谓基于共异性,就是将弹药装备中共性的内容分析提炼出来,差异性的内容辨识出来,然后按照先共性后异性的顺序来组织。共异性的辨识提炼实际上就是对内容间逻辑联系的梳理,对重复内容的剔除,是融入教师智慧对内容的二次深加工,能够很好地适应弹药装备的特点,克服产品介绍式的不足。

基于共异性的总基调构建体系需明确:共异性的分析应以弹药专业涉及的全部弹药为对象,即以专业上所说的通用弹药为对象;共性和异性是相对的,体系中上一层次针对大类的异性内容可能就是下一层次针对小类的共性内容,下一层次针对小类的共性内容其下还可能包含针对更小类别的异性内容;基于共异性构建起来的体系应是树形模块化并生结构,每一层内各模块为并生关系,下一层只与上一层某一模块唯一对应,是一种非网状的结构。

把握认知规律,构建大体框架 弹药装备课程是系统学习弹药装备的课程,因此,典型弹药装备是课程的核心内容。考虑到弹药装备的特点,基于共异性的总基调,对教学内容进行提炼和重组,将各类弹药的基础知识、共性知识和规律性内容独立出来,形成基本理论部分,放在典型弹药部分之前,既避免内容重复,又强化基础理论,为分析运用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在熟悉弹药装备构造作用、性能特点的基础上,要真正开展弹药工作,还应会识别弹药,掌握弹药保障与使用的一般知识。因此,将弹药的识别、保障与使用作为外延拓展部分,从而构建出弹药装备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大体框架。

把握本质特征,细化体系结构 教学内容间蕴含的逻辑联系往往有许多种,以装备课程为例,有构造联系、作用过程联系、性能联系等。依据的逻辑联系不同,构建的内容体系就不同。装备课程通常按照功能需求、构造实现、作用过程、性能特点的思路组织教学内容,对于单一或少数装备教学而言,这种内容体系思路清晰,能够让学生深入掌握装备,但对弹药装备而言,不同弹药的功能需求、构造作用、性能特点等不尽相同,有的甚至存在较大差异,利用上述联系难以构建科学、完善的内容体系,必须寻求能够起到提纲挈领作用的深层次的逻辑联系。这种联系就是弹药的本质特征,因为它是所有弹药所共有的。

弹药的本质特征有两个,从弹药这个名词的两个字中就能够充分体现出来:一是完成作战任务;二是含有火炸药。这两个本质特质决定弹药的主要战术技术要求包括:一是保证平时的安全和作用时的可靠;二是保证飞行过程的稳定、远程攻击能力、精确打击能力和大威力。这些是弹药的共性、一般要求,因此,将其相关内容放到基本理论部分。弹药的安全和可靠与弹药的受力密切关联,所以基本理论部分内容演化出受力分析、飞行稳定理论、远程化技术、精确化技术和大威力技术五个内容。

弹丸是完成作战任务的主体,弹丸与作战任务密切关联,完成的作战任务不同,弹丸的种类不同,威力要求也不相同,因此,在大威力部分按弹丸的种类来细分。弹药的性能要求取决于军事需求,军事需求决定武器系统的作战使命,进而决定弹药的投送方式、经受的力学环境等,这又决定了弹药的构造作用,因此,典型弹药部分按配用的武器平台来组织内容,分为后装炮弹、迫击炮弹、火箭弹等。

引信是弹药的控制系统,其控制要求与弹丸种类密切关联,其状态转换与力学环境密切关联,而且引信内容能够自成体系,因此,在典型弹药部分各类武器弹药之后专门安排典型引信部分,并按先共性后特性的顺序、特性,按照武器平台和弹种差异来组织内容,在引信基本知识部分之后按照小口径高炮榴弹引信、迫击炮榴弹引信、破甲弹引信等来组织典型引信。

识别、保障与使用外延拓展部分直接细分为弹药标志识别、弹药技术保障与阵地使用。弹药标志识别按照命名规律、标志规律和识别实践展开,技术保障与阵地使用按照监造、储供、使用、化试验、修理处废等弹药全寿命过程展开。

把握发展动态,留出更新接口 弹药装备更新速度很快,末制导炮弹、炮射导弹、远程多管火箭弹等新型弹药装备陆续列装。为保证人才知识储备跟上部队装备实际,必须动态更新教学内容,及时将与新装备相关的教学内容充实到教学内容体系之中,这就需要教学内容体系有容纳新内容的接口。

对于前述基于共异性构建而成的树形模块化并生体系而言,其本身就具有很好的动态扩展能力,更新接口就潜藏在各层的并生结构之中,可以根据需要在各层并生出新的模块,亦可在并生的新模块之下生成下一层模块。以制导弹药为例,制导弹药与传统弹药相比,其新体现在精确控制上,因此将相关的新内容纳入基本理论部分精确化技术模块当中,针对制导弹药发展现状及趋势,又可在精确化技术模块下生成下一层模块,如可包括修正技术模块和制导技术模块等。由于更新接口是潜藏式的接口,需要教师在整理、分析新装备和深刻理解教学内容体系的基础上去寻找合适的位置,这也对教师的能力素质提出更高要求。

5 结语

基于弹药装备共异性,并依据认知规律和弹药本质特征,构建形成的树形模块化并生的弹药装备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是多年教学实践和改革的智慧结晶,很好地适应弹药装备的特点,满足现代弹药装备教学的需要,为打牢学生弹药专业基础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要看到,弹药装备是不断更新发展的,教学内容体系注定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必须秉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积极跟踪弹药装备发展动态,及时、合理地丰富、拓展教学内容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做好针对系列课程的裁剪工作,以满足不同的教学需要。

参考文献

[1]齐杏林,王金柱,赵晓利,等.面向创新型人才培养 深化“弹药学”课程建设[J].军械教育研究,2009(2):62-64.

[2]吕静,王静,刘倩.课程“能力—知识模块”体系浅探[J].石家庄机械化步兵学院学报,2009(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