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理论在大学英语写作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016-05-14 02:40张广颖唐霞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6年6期
关键词: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理论

张广颖 唐霞

摘 要 以《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Writing Practice板块为例,设计“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理论指导下的课堂写作教学,旨在为英语写作教学活动提供更有效的课堂指导。

关键词 “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理论;大学英语;写作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6-0082-03

1 引言

目前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大学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受课程设置、可操作性等因素的制约,学生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特别是写作能力较差;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相关的教学理念及经验指导,英语教师的写作教学费时费力却又收效甚微,写作教学任务很难进行。

以《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为例,各册每课都设置了与课文主题有关的综合性语言课堂实践活动——Comprehensive Language Practice: Speaking and Writing Practice。这一板块是学习者在经过了正、副课文学习和一系列的语言操练后进一步深化的综合性口、笔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所给材料完成会话和写作等内容。尽管这一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至关重要,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囿于课时和可操作性的制约,这些实践很难得以有效落实,往往被以自主阅读或课后作业的形式粗略处理,得不到语言教师和学习者的重视。

“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为构建有效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模式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本文将以《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Writing Practice板块为依托,结合具体教学实例,尝试构建该理论指导下的写作教学模式。

2 基本概念

“语言输入假设”(The Input Hypothesis)强调了语言输入对语言习得的重要性——无论母语习得还是第二语言习得,都离不开语言输入,可理解输入是二语习得的唯一充分条件(Krashen,1985)。Merrill Swain(1985)认为,可理解输入并不能对语言习得起决定性作用,学习者必须进行语言输出并且在输出过程中要注意语言形式的准确性,才能习得一门语言,即“可理解语言输出假设”(Comprehensive Output Hypothesis)。之后,Swain(1995)提出了输出在二语习得过程中的四大功能:注意功能、假设验证功能、元语言功能和流利功能。

针对我国大学外语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我国学者文秋芳(2013)提出“输出驱动假设”(output-driven hypothesis),主要内容包括:1)就教学过程而言,输出比输入对外语学习的驱动力更大,既能促进接受性语言知识的运用,又能激发学习者学习新语言知识的欲望;2)就教学目标而言,以培养学生说、写、译的一种或几种输出技能为目标,更符合社会需求和学生的实际需求。

为清晰界定输出与输入的关系,文秋芳教授(2014)又在原有假设的基础上对理论进行了修订和完善,明确了输入的作用,指出:输入促成完成当下产出任务,产出任务所需要的语言材料和相关知识直接来源于教师提供或学生自己寻找到的输入材料,即“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符合学生和社会的实际需求,满足学科发展的需要,是我国大学外语课堂教学理论的一项新突破。

3 基于“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理论设计课堂写作教学

《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Comprehensive Language Practice部分的Writing Practice(写作实践)板块包含两种内容:Practical Writing(应用文写作)和Essay Writing(说明文、论述文等写作)。顺应当前教学的实际需要,第二版教材较多地增加了应用文写作。Writing Practice这一板块有着明确的编写原则和教学步骤:遵从基于主题的从输入(听/读)到输出(说/写)综合训练的教学路子,在学生经过前面听、读两个阶段积累了有关主题的相当的语言素材后,给学生提供写作实践的机会,进而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本文将以“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为理论依据,从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环节的组织和课堂教学评估四个方面设计英语写作课堂教学。

制定课堂教学目标 基于学用结合、学用一体的教学理念,“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强调课堂英语教学要教学生用英语做事,要引导学生运用说、写、译三种输出技能中的一种或几种综合技能完成具有一定潜在交际价值的活动。课堂教学目标要现实、清晰、可量,对学习者来说既明确、具体,又有可实现性且可评估,满足学习者学习某个层次的部分表达能力的需求(文秋芳,2014)。因此,从整体上来看,Writing Practice这一板块的教学目标可设定为:

1)基于听和读的输入基础,通过实践、讨论、合作等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用英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英语书面表达能力,满足自身和社会的实际需求;

2)在写作任务的驱动下,引导学生充分理解多种输入材料,有效选择适合产出任务的语言形式和知识素材,进而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具体到每个单元的Writing Practice板块,课堂教学目标应被分解成若干个小目标,凸显其潜在的实际交际价值。以《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4)》Unit 4 Practical Writing: Writing Job Application Letters为例,其教学目标可设定为:能掌握英文求职信的正确格式和内容构成;能用书面英语简单表达自己对某个职位的期许;能用书面英语正确、客观地评价自己;能熟练应用英文求职信的常见句式。

筛选输入材料,设计产出任务 文秋芳(2014)指出,“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对课堂教学内容有三方面要求:1)教师和学生要有选择地处理输入材料,与产出任务直接相关的材料要认真学习,反之则要摒弃,使其最大限度地为输出任务服务;2)材料输入的渠道要多样,且要交替使用,使听、说、读、写、译五种技能有效结合,既能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又能提高输入效率;3)产出任务必须要有潜在的交际价值。

以Writing Job Application Letters为例,设定输出任务的交际场景为:作为有五年工作经验的客户管理助理(Assistant Account Executive),你打算应聘Unilever国际集团的高级客户经理(Senior Account Manager)职位,在递交了简历后,你准备写一封英文求职信给公司的人事总监Mr.White来表明自己加盟公司的诚意。这一情景真实性强,交际目的明确,且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关联,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可利用的输入资料有相关主题的正、副课文,视频片段及脚本,听力录音及文本,范文文本等,确保学生能在两个小时的课堂学习中交替使用不同的信息接受渠道。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学习主体,组织写作教学,实施合理、明确的反馈评价机制 “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活动要体现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为此,教师应认真设计教学过程,既要合理分配每项课堂活动的时间,分段、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完成输出任务及任务核查,又要恰当地预留学生课外需完成的完整产出任务。以Writing Job Application Letters为例,具体的教学环节安排如下。

1)概括求职内容:听英语对话录音We Have an Opening

Now 2分钟,师生简要讨论求职者及所申请职位信息;听第二、三遍录音,呈现关键信息缺失的文本,要求学生完成信息填充,教师以提问的形式检查听力效果,整个过程大约用时10分钟。

2)分析范文格式及大意:小组讨论求职信所包含的内容;阅读范文文本,小组分析求职信格式与范文大意;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学生记录汇报内容,教师口头检查。教师和学生共同商讨,就求职信格式及所包含内容达成共识,用时15分钟。

3)观看电影Music Of The Heart片段1分钟,师生简要讨论:求职信或简历中最应注意什么?用时5分钟。

4)分析范文语言特征,了解如何书写高质量的英语求职信:教师先示范举出范文中某些能突出求职者的诚意、让面试官印象深刻的单词和句子,同时提供不同的英语表达,让学生以结对子活动的方式讨论、对比、分析,最后教师口头检查讨论结果,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析词句,就英文求职信的用词和句式特点达成共识,用时15分钟左右。

5)模仿写作:教师留出15分钟的课堂时间,要求学生利用听英语对话We Have an Opening Now补充完整的文本信息,仿写所分析范文,将文本改写成一封求职信。

6)文本展示+习作点评:教师随机抽取2份仿写文稿以Word文档形式进行课堂展示;小组讨论仿写文稿中有哪些优点、存在哪些问题;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学生记录,教师口头检查学生记录内容;教师和学生共同商讨,指出写得好的地方,包括句子和词汇;鼓励学生将发现的错误进行修改,教师总结点评,用时20分钟左右。

7)教师用10分钟时间讲解、总结英文求职信的总体写作原则:称呼要礼貌、具体,职位信息要明确,求职动机要真诚,个人能力切忌夸大,个人信息要真实等;明确求职信写作的评价标准:言简意赅、真实具体、措辞精确。

8)布置课后作业。教师设置写作场景:假设你是有五年工作经验的客户管理助理(Assistant Account Executive),

打算应聘Unilever集团的高级客户经理(Senior Account Manager)职位,在递交了简历后准备写一封英文求职信给公司的人事总监Mr.White来表明自己加盟公司的诚意。请试写一篇不少于120词的英文求职信,要求体现出求职信的总体写作原则。

4 结束语

“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主张以输出为语言学习的驱动力,同时强调了输入在整个学习过程及最终学习任务的产出方面的直接作用,对二语习得以及外语教学有着重要意义。运用该理论来指导课堂写作教学,一方面为学习者创建了更多的可见、可测、可量的语言实践机会,另一方面为英语教师的写作教学活动提供了更有效的理论依据和指导。

参考文献

[1]Krashen S D. 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s[M].London: Longman,1985.

[2]Swain M.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Some roles of comprehensible input and comprehensible output in its develop-ment[M]//Gass S, Madden C. Input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Rowley, MA: Newbury House,1985:235-256.

[3]Swain M. Three functions of output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Cook G, Seidlhofer B.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Applied Linguistics: Studies in Honour of H. G. Widdowso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125-144.

[4]文秋芳.输出驱动假设与英语专业技能课程改革[J].外语界,2008(2):2-9.

[5]文秋芳.输出驱动假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思考与建议[J].外语界,2013(6):14-22.

[6]文秋芳.“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构建大学外语课堂教学理论的尝试[J].中国外语教育,2014,7(2):3-11.

[7]吴晓珍,季佩英,范烨.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4)[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民族预科生写作教学的对策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语音教学现状与重要性简析
浅析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