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意象对话技术课程教学效果探析

2016-05-14 02:40黎阳臧晓莉崔乐悠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6年6期
关键词:教学效果高校

黎阳 臧晓莉 崔乐悠

摘 要 意象对话是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本土发展出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技术,它以意象为媒介与来访者进行“下对下”深层次的交流,以达到化解消极情绪、消除情结、深入探索自我、整合人格的目的。本研究旨在考察在高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尝试开设意象对话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结果显示,该课程的开设及课程设计形式对大学生的学习动机、知识技能掌握程度、情绪调节及促进自我成长等方面都有明显良性效果。

关键词 高校;意象对话技术;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6-0089-02

意象对话是由我国心理学家朱建军于20世纪90年代创立的一种心理咨询与治疗技术。它以意象为媒介,了解来访者的潜意识心理冲突,用原始逻辑的方法进行深层次的交流,以达到化解消极情绪、消除情结、深入探索自我、整合人格的目的。意象对话技术受到精神分析和人本主义等西方心理学深刻影响,同时融合了我国的佛学和道学思想 [1],具有治本、见效快、疗效持久、应用情境灵活等特点。

意象对话中的“意象”是建立于人的知觉、记忆和想象基础之上的心理现象,它往往以具有象征性的外在符号形式表达人们内心世界中的思维、想象与认知[2]。“意象”在心理咨询与治疗中表现以其独特功能催化了来访者真实的情感表达、带动了消极心理能量向积极的方向转化,唤醒了人们的自我认知,强化了来访者自我接纳的力度,从而可以促进人的自我成长。因此,该技术既可用于心理咨询与治疗,又可用于心理小组学习,促进自我心灵成长。

近几年来,随着意象对话技术培训在国内兴起,一些实践者开始尝试将意象对话技术应用于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等,主要以个案和团体干预的形式对大学生群体开展意象对话治疗。该技术的有效性也在越来越多的实践中得以验证,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将从在高校开设意象对话技术课程的角度,来探讨该课程设计在应用心理学本科专业教学中的教学效果,重点探讨该课程及课程设计对学习动机、知识技能掌握程度、情绪调节及促进自我成长等方面的影响。

1 意象对话课程设计及课外拓展

课程设计模块及方式 意象对话技术课程包括理论16学时,实验20学时,共36学时。开课专业为应用心理学(本科),开课时间设为大三上学期,是在学生学完心理咨询与治理学课程基础上进行学习,课程设计突出对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实验课共5次,设计5个意象主题。

1)房子意象:了解内心基本人格状态及情绪基调。

2)花与昆虫意象:了解对两性关系的态度及内心两性意识和谐程度。

3)草地上的动物:通过动物子人格更好地了解自己。

4)挑武器意象:了解自己在人际冲突中所使用的防御机制。

5)双人意象:用于评估咨访关系,促进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

实验课的设计配合理论课的授课脉络,由技术理论原理到技术应用、问题处理等。5次实验课的上课形式都以小组互动式学习为主,学生自由组合为3~4人一组,在意象对话过程中有三种角色相互轮换,分别是咨询师、来访者及观察者。教师在第一、第二次实验课重在教会学生用意象对话技术发现问题,掌握技术的基本操作步骤,认识阻抗现象及对阻抗的处理;第三、第四、第五次实验开始让学生在实施意象技术的过程中使用各种微技术,如面对、接纳、意象支持和指导等,让学生学会使用意象对话技术化解消极情绪、情结的方法,切实能够运用该技术发现及解决消极情绪及一般心理问题。

课程课外拓展实施状况 在小组实践初期,多数学生都会存在一些问题,如有着急或焦虑情绪、按照自己的步调带“来访者”、落掉主题某环节、遇到困难就躲或束手无策、引导方向不明、不关注感受等问题,教师在观察每组情况后,指出问题并给予示范指导,并要求每组学生都要在课下针对提出的问题和不足进行练习,并完成相应的咨询记录及观察者记录。

在实验课后期,学生逐渐可以在意象中发现心理问题,并开始有兴趣着手去解决问题。此阶段,以上课时的小组内成员不变,成立意象对话心理成长小组,组织课外活动,如有问题记录下来,汇集在一起由教师定期解答或必要时参与小组活动。从2012级到2013级,学生课外成长小组练习意象对话技能的时间从一学期平均18小时上升到24小时,学生学习热情高涨。

2 意象对话课程效果的主观评估反馈结果

采用自编《意象对话技术课程效果反馈调查表》,从本门课程学习动机、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的掌握程度、对情绪调节及自我成长的影响方面进行调查。辽宁何氏医学院心理学系从2014年开始开设意象对话技术课程,至今已经上过二届。上课年级为2012级和2013级,共94名学生。在课程结束后,对学生进行课程效果反馈调查。

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通过调查,对上意象对话课程很感兴趣的学生人数比例占87.5%,一般感兴趣的占12.5%,不感兴趣的无。学生觉得意象对话技术具有实用性,学习完该课程后,愿意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学习心理咨询技术上,想在此方向上有纵深的发展。

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良好 对课程的理论基础、技能的前期放松训练、意象主题引入和导出全过程、对阻抗的识别和处理、意象对话过程中微技术(如面对、接纳等)的使用情况等掌握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73%的学生对理论理解较好,56%的学生能较熟练地操作意象对话技术并运用技术进行心理咨询。值得说明的是,在调查中,48%的学生表示平时运用意象对话技术帮助周围的朋友及同学切实解决了一些心理问题,提供了有效的心理帮助。

学会了认识情绪与处理情绪的方法 意象与个人的情绪紧密相连、息息相关。意象不仅是反映个人的心理能量状态,也是心理能量的载体[2],心理能量以情绪的方式呈现。在调查中,反应在课程体验中,看到了自己压抑消极情绪及情结的学生占78%。通过课上实践及课下小组成长活动,有42%的学生表示对消极情绪处理有效果,11%的学生表示自己的某些情结被成功处理了。

在自我成长方面效果明显 在教学效果反馈中,有72.5%的学生表示该课程促进了明显的自我成长,20%的学生表示自我成长程度一般,7.5%的学生认为心理成长不明显。心理成长表现为:1)对自己有了更深的了解,如“打开了自己的心结”“发现了自己总是下意识做一些事情的原因”等;2)在人际关系方面有明显改善,如“更会处理人际关系了”“在人际关系中能放下原来的执着,可以顺其自然,心情平和了很多”等。

3 意象对话技术课程对提高学习动机的起效因素

兴趣是注意的源泉,情感是注意的动力[3]。对一门课程感兴趣,产生很喜爱的情绪情感,直接影响学习该门课程的动机。对于心理咨询和治疗而言,意象活动因负载心理能量而与情绪、情感密切联系。在进行意象对话过程中,学生可以体验到该技术对自己的情绪能量的呈现形式,并感受深刻。很多学生做完意象对话会有这样的反馈,如“太神奇了”“原来是这样”等,会在意象对话过程中或结束后产生领悟和顿悟。这样深刻的感性认识与体验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学生动机。

另外,课程设计以小组学习体验为主,教师从旁辅导,给予及时反馈。此种教学形式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及观察反馈能力,同时小组也在受保护的安全氛围下,成员间能敞开心扉,加深了相互了解,从而更好地彼此理解,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这种能力的自我提升及人际关系的深入渗透也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4 意象对话技术课程学习效果反馈建议

在高校应用心理学本科专业开设意象对话技术课程,在国内还是一种全新的尝试,相关研究结果很少。本研究通过调查反馈结果显示:意象对话技术能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自我觉察能力,无论在情绪层面还是在认知层面,都能带来良性的改善,可以有效提升自我认知及情绪调节的能力。

在实际开展过程中,意象对话技术课程的优点不言而喻:在形式上比传统的心理学理论课程更具趣味性和艺术性,容易吸引学生参与学习;在功效上可以通过潜意识层面的意象调节,实现被压抑内容的表达和修通,阻抗减小;技术本身的一个优势为处理一般情绪问题效果明显[4]。

但是,在高校开设意象对话技术课程,也要留意其是否具有普遍适用性的问题。在上课过程中发现,并非所有的学生都适合小组学习意象对话,有少数学生根本没法放松或对此技术有抗拒心理。可能的原因有,在意象对话实践练习过程中,需要个体有一定的安全感和开放性,焦虑感和阻抗不能过强。因此,对于一些焦虑程度较高、过于内向或自我效能感较差的学生,意象对话技术因其冲击性较强、涉及潜意识程度较深,可能不适用于所有学生。基于以上情况,今后可以将该课程设置为专业选修课,选课之前进行课程体验,让学生来匹配自己对课程的适应性,保证课程效果。

参考文献

[1]苑媛,曹昱,朱建军.意象对话临床技术汇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3.

[2]周显宝,黄迪.意象与对话:表现艺术治疗中的媒介转换与心灵表达[J].黄钟,2013(3):145.

[3]张立莉,李晓红.影响教学效果的心理素质分析[J].哈尔滨师专学报,1996(2):81.

[4]何鸿静.意象对话技术应用于治疗大学生抑郁情绪的研究[D].江苏:扬州大学,2013(6):1.

猜你喜欢
教学效果高校
关于提高开放电大“统计学原理”教学效果的探讨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