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就业需求的医学院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分组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2016-05-14 02:40胡艳梅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6年6期
关键词:医学院校

胡艳梅

摘 要 针对目前社会对信管专业人才的需求,结合学校实际,在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方面提出“分组培养模式”。这种培养模式以学生的就业需求为导向,在教师的规划引导下,由学生根据个人兴趣选定自己的主攻方向,深入学习实践,最后形成专业内分组培养的模式。通过实践,这种培养模式可以实现专业学生知识与能力于一体的综合素质的极大提高,继而增强学生的就业、深造竞争力。

关键词 医学院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分组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6-0091-03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Group Training Mode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System Specialty in Medical College for Employment Needs//HU Yanmei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social talent demand, combined with our college reality, training the Group Training Mode in the curriculum and talent. This kind of training mode, the students employment demand as the guidance, in the planning and guidance of the teacher, the students according to their own interest in the selection of the main direction, in-depth learning practice, and finally form a professional training model. Through practice in our college, this kind of training mode can realize the great improvement of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the students knowledge and ability, and then enhance the students employment and study the competitiveness. This kind of training mode, the students employment demand as the guidance, in the planning and guidance of the teacher, the students according to their own interest in the selection of the main direction, in-depth learning practice, and finally form a professional training model.

Key words medical colleg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system specialty; group training mode

1 前言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以下简称“信管专业”)作为一个新兴复合型专业,在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本科生专业目录中出现。现有数据显示,信管专业人才的就业状况并不乐观,这说明该专业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存在认识误差。用人单位会不断修正自己的人才需求,高校只有密切关注社会需求并进行分析,对人才培养方向及课程设置做出相应调整,才能提高学生的就业率[1]。

2 成都医学院信管专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探析

成都医学院于2009年开始招收信管专业四年制本科生,现已招收7个年级7个班,共350人,今年将迎来第四届毕业生。在医学院校开设信管专业主要涉及的学科领域有医学、管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由于本科4年总课时的限制,3个学科课程如何配置是非常困难的。这期间,学院在信管专业教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建设和改革,现已建立一套较为完整的专业教学体系,取得一定的成绩。但由于教学经验不足、专业教师缺乏,在课程体系设置及人才培养定位中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与医药结合的专业课程偏少,专业特色不突出 用人单位非常看重学生的医学背景,然而课程设置中与医药结合的课程较少,医学院校的优势不能体现,学生在市场竞争中无法凸显自己的特点,表现为经济理论与管理能力上不如经济管理与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计算机实力上不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其结果为毕业的时候找工作困难,就业率低。

课程内容广而浅 在成都医学院2009版信管专业的培养方案中,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合计有25门,涉及医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数学、物理学等学科。知识面广但课程深度不够,表现为什么课程都学,而结果是什么课程都没有较为熟练地掌握核心部分。在四年的学习中,学生大多没有掌握一技之长,普遍觉得自己的竞争力不够强,未能在某一领域做到精通,在市场竞争中无法凸显自己的特点。

课程之间缺少融合性 基于适应社会需要,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目的,采用多样性和复杂性的课程设置,但这些课程并没有被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而是多门不同专业课程的简单堆积,课程之间的知识缺少融合性[2],特别是与医药相关的课程。学生了解了一定的医学知识,但是不能把这些医学知识融入专业课程之中。如在进行毕业设计时,很少有学生选择与医学相关的课题,因为所学知识没有连贯性,较为离散。

教师缺乏多学科融合能力 成都医学院信管专业主要涉及的学科领域有医学、管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然而信管专业的专职教师大多来自计算机专业和管理专业,多数教师缺乏讲授多学科知识融合的能力。教师缺少进修、继续教育的机会,教学手段较单一,对新知识没有做到及时的更新,造成学生未能掌握到最新的知识,与社会脱节。

3 信管专业“分组培养模式”提出的意义

因此,如何培养信管专业的学生,使之基础知识扎实,在本科生学习阶段又具有一面专长,在就业时拥有更强的竞争力?这一目标引发了成都医学院信管专业教师、学生和用人单位的一致关注。针对信管专业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设置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学校实际,提出“分组培养模式”的理念。这种培养模式以学生的就业需求为导向,在教师的规划引导下,由学生根据个人兴趣选定自己的主攻方向,深入学习实践,最后形成专业内分组培养的模式,从理论授课到项目实践,分组培养,协同交流[3]。

“分组培养模式”把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结合起来 学生根据自身特质和条件选择分组方向,是以学生为中心,充分给予学生自主选择的机会,满足学生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挖掘学生主动学习的潜能,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企业认同感。往往有极大的学习兴趣,学生就能产生持久的学习动力,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分组培养模式”有助于教师发挥自身优势 教师在自己的研究领域,让学生参与到自己的项目中来,借助自己科研平台帮助学生深入实践,了解专业发展趋势,接触专业前沿知识。

“分组培养模式”能较好地满足社会需要 从目前信管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看,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深受用人单位欢迎,这也对高校信管专业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加强学生专业技能训练的基础上,实行分方向教学改革,可以实现专业学生知识与能力于一体的综合素质的极大提高,继而增强学生的就业、深造竞争力。

4 成都医学院信管专业“分组培养模式”方向划分及课程设置

学校作为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最终应为社会服务,因而在设置培养方向时,应该根据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素质的要求来对学生进行培养,使学生毕业后能更快地为社会服务。既要考虑就业导向、学生兴趣,还要结合教师的经验引导以及学院的资源配置及师资情况,在这些方面进行平衡,科学地进行分组方向的划分及课程设置是成功实施的关键[2]。

信管专业社会需求调查分析

1)当前市场(毕业生调查)。对09级、10级的毕业生进行电话、网络调查,同时对4所兄弟院校信管专业应届、往届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年薪等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并征求他们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

2)潜在的就业市场(用人单位调查)。随着较完整的、集成的医院信息系统发展阶段的到来,医院信息管理将成为巨大的潜在就业市场。对各级医院、医疗机构进行调研,收集他们对信管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及用人要求。

3)专家及专业教师的指导。成都医学院信管专业多次走访兄弟院校获取宝贵经验,并多次组织本专业教师进行座谈。教师反复研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从课程内涵、课程群设置等方面探讨“分组培养模式”在学校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就“分组培养模式”方向的划分与课程设置,理论实践与社会实践优化升级等方面提出建议。

“分组培养模式”方向划分及课程设置 通过对信管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教学阶段进行分析,对课程设置中的知识、能力、人文素质等方面进行研究,以及对其他院校、用人单位、毕业学生的问卷调查得到的反馈意见,从技术、功能职能、系统平台、开发平台等角度来考虑培养方向的设计 [2],拟划分为信息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技术三个方向。每个方向培养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分组内需要重点学习的专业方向课程也不相同,学生通过专业方向课程和集中实践课来完成分组培养的全过程。信管专业“分组培养模式”方向划分及课程设置如表1所示。

5 “分组培养模式”在信管专业的实践

成都医学院信管专业“分组培养模式”历经了二三年的实践摸索,特别是对12级信管专业三年来分组教学实施全程试验探索,取得一些实质性的成果,对推动学校其他专业分组教学的研究及后继推广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分组培养模式”实施过程 根据培养方案把信管专业大学本科教育划分为“四阶段”,即跨学科的公共基础课教育、学科导向的专业课教育、功能和应用为主导的实践技能课教育,最后回到全局视野和竞争应变类课程的跨学科教育[4]。“分组培养模式”研究重点是第三阶段,即功能和应用为主导的实践技能课教育阶段。其工作重心是在第四学期末进行师生双向选择,由有经验的教师指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作为主攻方向,进行深入学习,精通该领域的主干课程。

在课程教学方面,可以通过设计多个方向的选修课来实现分组培养模式。学生进入分组后,可以加入学院的工作室进行自主学习,工作室有骨干教师全程指导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为学生参与各级各类项目竞赛提供实验平台及技术支持。学生进入分组,选择导师后,可以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有机会参与项目运行和实施的整个过程,由指导教师带领学生组成项目小组,完成项目或者撰写论文。学生在分组过程中积累的专业知识可以作为大四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的来源,可以实现分组教学与毕业设计的一体化模式,巩固分组教学的成果。

在实践环节设置方面,从课程角度多增加实验课时,以及与课程配套的课程设计,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际操作机会,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社会实践方面,采用校企联合,给学生提供更多了解企业、接触社会的机会。定期请企业信息管理与信息技术方面的专家和企业的高级经理人作报告,使教师和学生都能把握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在教学和学习中做到有的放矢[2]。在整个实践环节中,学生在参与各项活动的同时可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提高自身的知识和能力水平,使自己在毕业后能很快适应环境。信管专业“分组培养模式”实施过程如图1所示。

“分组培养模式”取得成效 通过对12级信管专业实施“分组培养模式”后,学生的学习态度普遍有了明显改变,特别是进入工作室学习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了很大的提高。通过近3年的“分组培养模式”实践,成都医学院信管专业的建设取得很大的成绩,专业学生在计算机技术、信息系统方向的实践能力提升非常迅速。信管专业学生积极参与各级各类竞赛和创新性实验项目,从2013年6月到2015年6月,本专业学生荣获全国计算机设计大赛全国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四川省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9项,立项国家级创新性实验项目2项,四川省创新性实验项目9项。

6 结语

“分组培养模式”在信管专业的实践可以说取得实质性的成果,通过分组教学的实践验证了信管专业分组教学模式的可行性,而且使学生从中受益匪浅,同时还起到完善专业课程体系,提高专业教师专业理论水平和加强专业实践能力的作用[5]。

通过在成都医学院信管专业近3年的实践,“分组培养模式”尚待解决的主要问题有:课程设置受到信管专业现有培养方案课时设置的局限,需要对专业选修课程进行优化,增加专业性、技术性强的课程,淘汰一些陈旧课程;在划分方向后,需要具体探讨院系教师如何将相应“分组”的学生引入教师科研项目,或组织学生课外科技实践活动及考核标准等具体分组培养细则,进一步探讨选课制度是否需要加入引导和约束以及如何实施完善等。将对实践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与检查,并对其中具有较强利用价值的研究结果在成都医学院其他专业进行初步推广。

参考文献

[1]陈赞章,张晖,张峰.海南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价值工程,2012(8):254-257.

[2]赵苑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0(6):65-66.

[3]韩红.信管专业人才分组培养模式探讨:以河南科技大学信管专业为例[J].职业教育,2011(34):268-269.

[4]张伟,李丹,戚桂杰.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情报科学,2006,24(8):1263-1268.

[5]浦震寰,邓传红,代湘荣.物流管理专业分方向教学模式探析[J].物流技术,2008,27(4):100-101.

猜你喜欢
医学院校
微课教学模式在医学院校健美操课程中的实践研究
地方高等医学院校发展的逻辑起点——读《地方高等医学院校发展战略研究》有感
医学院校内药用植物园规划与建设初探
高等医学院校大型仪器设备效益评价模式探索
“慕课”(MOOCs)发展对高等医学院校教学改革的启示
医学院校中小组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医学院校生物化学教学内容与形式的创新研究
高等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