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与学相辅:居室空间设计课程改革模式探讨

2016-05-14 02:40张玲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6年6期
关键词:教学模式

张玲

摘 要 从教学方面和学生学习方面分析居室空间设计课程教学现存问题,并从教学内容模块化、课程框架的建立、教学方式多样性、作业设置递进式等四个方面分析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目的是在本课程教学改革的基础上探索适合室内环境设计专业系列课程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 室内环境设计;居室空间;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6-0108-02

居室空间设计是本校室内环境设计专业的第一门专业主干课程,课时长度为64课时,开设的时间是在二年级下学期。本课程之前的课程以设计基础课为主,如设计色彩、平面构成与立体构成、制图基础等图形表达训练为主的基础课,通过二维、三维图形构成的训练来理解设计中形式感的法则,培养建立形式美的基本概念。由本门课程开始进入专业课学习,即针对专题性设计的专业课学习。因此,本课程承担的是室内环境艺术学专业的设计入门课的作用,是承接学生基础课应用到专业课程学习的重要转折课程。鉴于此课程有着特殊和重要的地位,也凸显出对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希望通过具体的改革措施来帮助学生在设计之初建立良好的设计观和思维习惯,并以此为基础建立本专业一系列专业设计课程的良好延续性。

1 课程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一门课程的良好开展,势必关系到两方面的因素,即“教与学”。因此,针对课程现状存在的问题,本文主要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来探讨问题和改革。

教学内容方面

1)设计基础课与专业设计课衔接。无论是前期基础课中美术的基本训练还是基础课程的设置,都是为了帮助学生在进行专业设计的时候有必备的图形设计元素可用。但是具体到专题设计中,学生对如何将基础课程所学应用到专题设计中存在不同程度脱节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表达他们的设计意图的时候,缺少图形语言表达力,这也成了系列设计专业课中不同程度的问题表现。因此,如何衔接基础课与专业课,是设计教学中的重要方面[1]。

2)建筑基础知识薄弱。室内空间是附属于建筑空间的环境,是一门包含很多建筑基本知识的课程,但是课程设置方面缺少建筑教学内容,学生在第一次进行设计时缺少必备的建筑知识基础常识,对建筑形成的一次空间的限定因素容易忽略,在进行二次空间分配时经常会出现黑房间的设计,甚至形成没有结构可行性的空间。因此,这部分不但要在本门课教学改革中体现出来,还要在整个课程体系的设置中引起重视。

学生学习阶段问题 低年级的学生对于环境设计的理解还很模糊,缺乏设计逻辑思维能力,对设计的理解也很肤浅任性,有的时候容易对其他设计生搬硬套地照抄,或者因为过于追求空间形态而背离功能造成完全的形式化。其次,缺少实际的空间体验感,即对室内环境空间中功能的设置需求含混,对空间实际使用的概念和功能的对应性不清楚。综合表现在以下方面。

1)设计的整体观。在设计之初,经常有学生偏执于某个细节,对设计需要解决的矛盾的主要性和次要性没有把握,设计的理解很片面,缺少整体观念。这也是把课程的建设和改革设在第一门设计课的初衷,通过第一门设计课就要培养学生的整体观,养成良好的设计逻辑思维习惯。

2)设计需求的内在框架。学生对设计资料的收集、设计信息的参考如何应用到设计中无处下手,将资料收集表现为堆砌数据、收集图片,不知道如何入手形成设计概念,如何在自己的设计中以图像信息表达出来,缺乏内在逻辑性和系统性分析能力,还需要建立设计需求内在的框架。

2 课程的改革措施

综合课程现状,结合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模式改革主要在三个方面体现。

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构架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是通过设计专题实践,能够让学生把握室内专业设计的基本方法。因此在教学内容方面,专题性设计的内容是教学主线,激发学生在设计基础课所学,主要是通过归纳整合教学内容,形成相对独立的教学单元的专题教学模块,并在每个教学单元的基础上引入专业设计知识。这样不但有利于学生系统扎实地掌握知识点,并能激发学生在设计基础课所学,补充学生专业设计中的辅助知识要点,学生还可以根据这些模块化的单元进行自我学习,丰富相关的知识[2]。

如对于室内环境空间设计的学习,应该从切身感知室内空间开始,了解室内环境的空间构成。室内空间首先来自建筑空间,那么建筑环境的制约性就是室内环境空间设计的首要问题;而室内环境空间又是依托于建筑空间形成的二次空间,因此,必要的建筑知识是进行室内环境空间设计的基础。在课堂教授过程中,除了必要的室内设计的理论基础,要酌情增加建筑结构、建筑物理、建筑法规方面的知识,尽可能多地培养学生充实专业知识的习惯。然后从所学的理论知识出发,较为全面地认识室内环境的构成,了解室内环境空间的功能空间与空间的形态性,具体的细部材料应用等。而针对这部分课程的专题化教学内容逻辑即为:室内空间的由来→相关知识点的展开→因何而造、如何建造→设定相关专题作业→解决的途径→运用到设计实践。这样即可以将问题具体落实到室内环境空间的制约因素和条件、具体的功能空间以及空间形态性、材质的表达等方面。对于空间功能性和形态性又可以在后续的系列专业课程中建立教学单元,如实现空间的具体条件,如何从功能、材料、形态、技术等方面实现特定空间等专题模块。

这些既是对于室内环境设计初学者最初概念形成的基础,也是贯彻于室内环境设计始终的基本框架问题;通过建立这样的框架,每门专业课都进行有目的设计专题模块训练,学生慢慢掌握对于室内空间的功能、技术、空间形态条件的思维和设计思路。

教学方式方面 设计类学科是新兴学科,传统的单向性教学对于设计类型的课程过于单一,教学模式容易倾向于教学结果,对学生的最后图示结果要求更多。但是对于设计专业教育而言,不只培养出只具有工作量比拼能力的设计从业者,更想培养出的是具有设计创造能力的学生。

因此,一方面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多媒体授课模式来增加教学多样性;另一方面,在专题课程教学过程中利用不同专题研讨、学生公开答辩的教学模式来推进完善设计进程。这样在不同阶段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对自己设计的认知,同时给了学生相互学习、评价的角度。

课程作业设置方面

1)作业设置原则。为了改善以往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模式,在课程作业的设置中尤其注重体现出设计的过程性与完整性。本课程作业设置的出发点主要来自如下方面。

①认知设计原则。室内环境空间设计的出发点是生活,因此以认知设计为专题设计的重要途径。

②思维系统训练。建立从真实到虚拟、局部到整体的设计不同阶段去分析居室环境空间设计,一方面是增强学生的设计观念,更重要的是可以训练加强学生的设计思维系统化。

③训练学生掌握室内环境设计的分析方法和图式表达。

2)作业设置内容。考虑到设计初学学生的状况,综合课程教学原则和目标,作业设置主要分为三个单元。

①资料收集和分析。这部分的作业设置主要要求学生收集所有的居室空间设计的相关资料,一部分内容包括空间尺度资料、地方性住宅建筑规范、优秀住宅设计资料等。对于这部分作业的重点是,如何让学生将收集的感兴趣的资料形成自己的设计概念,而这些设计概念如何表达为图形信息,可以帮助学生将基础课的二维、三维图形与真正出现在设计中的图形相结合理解。

②家庭住宅抄绘。室内环境空间的观念是需要慢慢培养的,很多设计之源来自生活的体验值。如2009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彼得·卒母托曾经说过:“在还没听过建筑这个词之前,我们就已经感受过它了。”这些很多来自于无意识的感受在设计中都是设计的最根本的体验。因此,本课程的第二部分作业是通过将自己的家庭住宅抄绘成图,总结自己切身体验空间的方法,引导学生从专业的角度评价熟悉居室空间功能、空间布局分布,能把抽象的理论知识落实在具体的问题中去。通过这部分作业的训练,可以使学生通过自己熟悉的空间来了解居住性质的室内空间功能组成、空间分配、设计细节之间的关系,增强学生从切身的感官方面对居室空间的空间组织和设计的认知。

③居室空间设计专题性作业。本部分的作业是专题作业,空间性质是居室空间设计。室内环境设计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很多知识的掌握并不主要是来自教学,而是来自设计的实践过程。在任务书布置方面,尽可能细化具体作业要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整体性方面,要求学生整体分析居室空间的功能定位和各个空间的布局,其次是不同的功能空间的关系,如何解决私密性、公共性,对于空间围合的要求程度等;细节分析方面,要求设定不同的使用人群对居室空间的要求,这种要求会直接影响到居室空间的空间分配、空间的组合和不同空间的过渡以及设计主题风格的表现;设计构思的表达方面,要求在设计阶段模型化设计构思,从设计开始就用模型化的三维形式来推进设计的进程,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室内空间中二维尺度到三维尺度转化之间的关系,其次在设计功能分析阶段能通过模型化的空间把功能关系整理好,并能在这种三维化的空间里更直观地理解空间序列的意义等[3]。

3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居室空间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总结出适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进入专业课学习阶段的教育和学习的教学思路,并通过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发展与完善,实现教学过程中的整体系统化和阶段可操作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全面系统掌握知识要点,体会并掌握理性的设计方法,明确学习的目的性和知识积累的递进性,并为以后的设计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信璟.持续生长的设计:系列化主题制教学法在景观设计课程中的教学实践[J].装饰,2011(12):87-89.

[2]罗奇.东南大学建筑设计基础课程的观察与思考[J].华中建筑,2011(11):162-164.

[3]崔轶.培养理性思维过程的教学方法:关于二年级建筑设计课程的实验性实践[J].华中建筑,2011(10):171-174.

猜你喜欢
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特殊教育学校在线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以读带写,以写促读”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高中生物教学模式改革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