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的校企合作研究

2016-05-14 02:40张坤黎修良沈言锦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6年6期
关键词:中国制造2025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

张坤 黎修良 沈言锦

摘 要 研究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制造2025”,提出将来的校企合作模式将重现“精细化”“柔性化”“技术化”等三大基本特征。

关键词 中国制造2025;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6-0145-02

校企合作是现代职业教育的基础与灵魂,离开校企合作,职业教育的质量将无法达到基本的保障。“工业4.0”时代已经带来,我国政府也审时度势,提出“中国制造2025”,在此背景下,变革校企合作已势在必行。

1 我国职业教育及校企合作的发展历程

我国是一个崇尚教育的国家,由于原来的社会生产力水平不高(农业社会),社会生产技术通过言传身教就可以满足社会需求,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知识的传递和传播,因此,封建社会的教育都是以应试教育为目的。到了清朝末年,随着西方技术的传入,我国的职业教育开始产生,所以从职业教育的产生时间和产生机理分析:职业教育的产生本身目的就是为了服务工业生产。

我国的职业教育能够追溯到19世纪60年代,已有140多年的历史。早期的职业教育以学习西方技术为主,培养实用人才。1902年颁布的《壬寅学制》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系统实业教育制度。1916年成立的“中华职教社”,标志着我国职业教育得到社会的认可。但早期职业教育,由于工业发展缓慢,“学而优则仕”封建教育的影响,阻碍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到了民国,工业发展迅猛,职业教育也随之发展,以黄炎培为代表的一批职教专家崭露头角,职业教育有了自己的理论学说。

新中国成立以后,20世纪50年代,为适应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求,发展了1000多所技校及普通中专学校,职业教育成长迅速。“文化大革命”爆发,职业教育也受到影响。“文化大革命”后,国家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报告中指出,发展职业教育,改革中等教育结构,促进职业教育更好地适用社会发展的需要。1985年,中共中央在《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必须建一个由初级到高级、结构科学并且行业配套的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沟通的职教体系。”1991年,国务院根据当时的发展需要,做出《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并明确了职业教育发展目标及任务。此后,国家又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社会各界要积极兴办职业技术教育。1996年,我国第一部《职业教育法》正式颁发和实施。进入21世纪,我国高职教育异军突起,占有高等教育的半壁河山,对我国的普通教育造成极大冲击。

2 “中国制造2025”对职业教育的影响

“工业4.0”计划指工业四代(Industry4.0),主要是指运用物联信息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简称CPS)把生产过程中的供应、制造、销售信息数据化,以达到效率化、个人化的产品供应。“工业4.0”是由德国提出的高科技计划,由德国联邦教育研究部门与联邦经济技术部门共同资助,目的在于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建设具备人因工程学的智慧工厂,技术基础是网络实体系统和物联网。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为了应对“工业4.0”计划而提出的第一个十年发展计划,将对我国的工业发展产生极大影响。“中国制造2025”的基本方针为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它的任务和重点为:提高我国的制造业创新能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强化工业基础能力,加强质量品牌建设,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进一步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发展服务型制造与生产性的服务业,增进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水平。综观“中国制造2025”计划会发现,未来的制造业模式将会发生极大改变,作为制造业主体的职业人才培养模式也将发生极大改变,校企合作作为职业教育的基础,也将发生极大改变。

3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的校企合作基本特征

随着工业的发展,知识的深化、细化、拓展、延伸、交融变得越发复杂,对职业人才的知识结构要求越来越高。在此背景下,变革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模式已势在必行。传统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一般模式有顶岗实践模式、“订单”合作模式、工学交替模式、教学见习模式、产学研合作模式、共建实训基地模式、共建产业园区模式、合作建立职工培训基地模式等。上述模式的共同特征就是这些合作方式都是“粗放型”的模式,无法满足未来职业人才培养需求。未来的校企合作将更加精细,对校企合作的岗位技术要求将更高,校企合作的面将更广,合作的点将更多。根据工业发展趋势,未来校企合作将会呈现以下特点。

“精细化”的校企合作模式将是未来校企合作的基础 未来工业的发展将使得越来越多的工作岗位被机械所取代,人的岗位将越来越少,越来越分散。需求的个性化使得大生产也将个性化,随之生产岗位也将个性化。职业教育是工业生产的衍生品,而校企合作又是职业教育的基础,因此,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也将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改变而改变,特别是对于职业教育而言,这个特征更加明显。

“柔性化”的校企合作模式将是未来校企合作的主要特征 未来的工业发展将使得社会大生产呈现“面多量少”的特征,校企合作也将重现“柔性化”的基本特征。为了满足个性化生产,数控机床应运而生,数控机床的个性化生产模式促进了现代大生产的进步。同样道理,校企合作的对象也将发生根本改变,原有的一个岗位对应一个订单班的模式也将发生根本改变,校企合作将更多地针对行业而开展。

“技术化”将是未来校企合作模式的最大特征 在传统思维中,职业教育培养的人主要是从事一线岗位,技术含量不高。在“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工业生产岗位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对工人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对技术工人的知识背景和知识结构要求越来越苛刻,在不远的未来,职业教育的技术含量将会赶超普通高等教育,校企合作为学生实习提供的岗位也将是“技术性”的岗位。

4 小结

综上所述,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可以归纳为萌芽(清朝末期)—成长(民国)—波折(“文化大革命”)—发展(改革开放后)—变革(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等阶段。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衍生品,其模式也将随着工业生产方式的变革而改变,在“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精细化”“柔性化”“技术化”将是未来校企合作模式的三大基本特征。

参考文献

[1]黎修良,沈言锦.高职院校企深度融合的创新模式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10(30):70-72.

[2]沈言锦.行业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机制探析[J].才智,2015(9):11.

[3]周美蓉,等.高职院校专业设置预警机制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4):73-74.

猜你喜欢
中国制造2025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