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背景下微电影的艺术特征与创新手法研究

2016-05-14 00:10帅国庆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微电影

帅国庆

摘 要:微电影的出现源于早期的电影短片,其制作方法和发行手段与长篇电影相似,是近十年来影视艺术中的一个亚类型,本文通过作者创作的微电影《玉簪记》来具体阐述对这一影视类型的理解。

关键词:微电影;亚类型;玉簪记

中图分类号:J9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17-0129-02

“一部电影艺术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科学技术与电影不断交融汇聚的历史,一部科学技术推进电影步步升腾的历史”。在电影发展的这一百多年中,科学技术的每一次进步和革新,都对影视艺术的发展和创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代的声音和影像技术,尤其是数字技术的成熟,不仅影响到电影的拍摄方式、制作手法,还影响到电影的语言和形态,以及电影的观赏方式、受众心理和审美机制等等。

数字电影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是高科技的产物,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传统电影制作做不到的镜头需要借助电脑来完成,或者运用了电脑技术会使影片更完美,于是传统电影引入数字技术。从国际来讲,经过初期阶段的摸索,目前数字电影技术已经很成熟,创作人员已从过去单纯地运用数字特技逐步转化为将其与传统摄制、传统特技融为一体的表现手法。在国内数字电影虽已在六七年前开始尝试,在此之后,国家瞄准世界先进的电影数字制作技术,投入了大量资金,引进了先进的技术设备。1999年,国家计委批准了广电总局的“电影数字制作产品示范工程”。 从电影制作工艺、制作方式、到发行及传播方式上均全面数字化。可视为完整意义上的数字电影。

一、微电影的艺术特征与创新手法——以《玉簪记》为例

(一)短小精悍的剧作形式

微电影作为影视艺术的基本载体,同时也具有影视艺术的基本原则,既从影片的前期剧本策划到后期发行,同样关乎微电影产业的发展空间。一部电影是由编剧、导演、演员、摄影、美工、化装、道具、剪辑等许许多多的电影艺术工作者集体创作而成的。但也必须明确编剧是第一个接触生活素材的人。電影编剧既是对生活、形象和美的发现者,又是将这三者统一起来的创造者。因为,正是通过他的创造性劳动,将生活变成艺术,把生活素材提炼、构思成为银幕形象。

电影剧作通过对人物性格的描绘和刻画,反映出时代的基本特征,使电影“不仅可以使人们得到娱乐,而且还可以对他们有所裨益,其微妙和复杂的程度并不亚于其他任何艺术形式”。可见,电影剧本之所以能够上升到“基础”这一新的地位,使得其自身的思想艺术性格提高,是由于影片的质量离不开电影剧本的质量这样一种现实状况所决定的。

虽然一部影片的主要创作者是电影剧本的作者和导演(他领导着整个摄制组的工作),一部影片的成功也往往取决于他们两方面的努力。然而,正如希德·菲尔德所言:一个电影导演可能用一部很好的剧本拍出一部很糟糕的影片,但他绝对不可能用一部糟糕的剧本拍出一部很好的影片。这说明,剧本在电影中所起的正是“基础”的作用。

而所谓微电影剧作,虽然框架小,轮廓微,但在剧本创作上,依然要符合基本影视剧作创作的原则,既对剧中场景、人物、台词等的把握和推敲。电影剧本的第一个写作特点,是它的视觉造型性。写电影剧本,首先要考虑到电影的造型性。所谓视觉造型性,指的是电影剧作者所写的东西必须是看得见的,是能够被表现在银幕上的。电影编剧“必须经常记住这一事实,即他们所写每一句话将来都要以某种视觉的、造型的形式出现在银幕上。因此,他们所写的字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这些描写必须能在外形上表现出来,成为造型的形象”。以微电影《玉簪记》(获2012年中国成都首届微电影“最具城市影响力大奖”与“组委会特别奖”)为例,影片在电影的造型性上颇具特色,影片采用现实时空与回忆时空交叉的叙事模式,通过老一辈人物的回忆与新社会、新环境的矛盾来进行叙事,通过人物的两种情感来表现城市变迁对人们内心的深刻影响来反应主题,做到了视觉上的独特性和唯一性。因为是以情感为穿插线的微电影,削弱了影片的视觉性,增加了影片的心理描写,所以导演另辟蹊径,在影片中增加了视觉冲击力比较强的川剧变脸环节,做到了剧作中的和谐和平稳,使影片的线索更具鲜明性。

同时所谓视觉造型性的画面语言,是电影特有的表现形式,实际上是指综合了画面的光影、色彩、构图以及镜头剪辑所造成的节奏和情绪冲击力等,因此它显得十分洗练、独特(指具有电影自己的个性)。电影剧本的视觉造型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人物的视觉造型(包括人物的动作造型);场面的选择;环境气氛的渲染和掌握。

电影剧本中的“环境”,即可指社会环境,又可指自然环境。这里所说环境造型是指电影剧本中人物所处的活动场所及自然环境的描写。在电影剧本里必须创造出真实可信和具有表现力的环境气氛来。同样以《玉簪记》为例,影片在画面,光影,色彩以及构图上也煞费苦心,影片的两个时代印记中。首先在人物造型上,现代时空当中的人物自不必多说,70年代中期的人物造型上,导演借鉴了大量的影视素材,使人物在化妆,穿着,举止言谈都极力符合时代的特征。在画面设计和光影掌握当中,70年代中期的场景使用标准的影视剧室内布景,最大限度的还原时代场景。光影色调当中,70年代中期使用黑白画面表现,最大限度的把观众拉回到以往的画面风格当中。让观众身临其境的感受到剧中人物的切身感受。其次在环境描绘中,场景的选择也极为重要,《玉簪记》作为微电影,场景自然不多,但每个场景的选择都是非常谨慎认真,影片中出现了现代医院、现代剧场、建筑工地、现代街道、70年代川剧戏台、70年代河边等场景,每个场景的布景和道具搭配都非常细致。完全符合了优秀影视剧创作的原则,这也是影片成功的关键所在。

(二)丰富多元的主题思想

关于影视剧的主题有两种不同的定义:一种认为主题便是导演通过剧本中所表现的社会生活,塑造的艺术形象而传达出来的贯穿全剧的基本思想。而悉德·菲尔德则认为“当我们谈论电影剧本的主题时,我们实际谈的是剧本中的动作和人物”。他举例说,《邦妮和克莱德》的主题便是“大萧条时期,克莱德·巴巴罗匪帮在美国中西部地区抢劫银行以及他们终于落网的故事”。

这两种定义似乎截然不同,但实际上它们分别说的是剧作主题的不同方面。剧作主题包含着情节主题和主题思想两个方面。情节主题就是悉德·菲尔德所说的“动作和人物”。而主题思想则是剧作中所蕴含着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情节主题是为表现主题思想而服务的,主题思想只有通过动作和人物才可能得以体现,两者间相互依存,共同构成剧作的主题。

对于微电影来说,主题并不只是供人们在看完影片后来总结和评价它的“社会意义”、“艺术价值”时才有用的。主题是创作过程中的目标和指南,它几乎从一开始就会影响和决定影片的创作方向。正如我们前面所说,导演在从最初的动因开始构思一部剧本时,他首先碰到的问题并不是选择具体的事件和人物关系、而是要明确自己的创作目标,这个目标就是主题。面对同样的素材,导演想要表现的主题不同,便会有不同的选择:包括事件、人物关系、结构方式等等。

《玉簪记》当中的主题表现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说:其一,对爱情的颂扬,这是影片的情感主线,通过人物的行动主线和人物的情感发展重点来表现,重点集中在影片的回忆部分,也主要表现了大社会时代背景下的青涩单纯情感,这也是剧中女主人公一直行动的动力所在;其二影片触及到了社会政治反思角度,既对“文化大革命”时代的反思,但这种反思力度明显不足,导演注意到了这点,巧妙的通过人物情感来侧面表现,篇幅不多,却耐人寻味,把这一敏感时代埋藏在人物情感线以下,增加了影片的社会意义和艺术厚度;其三,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影片从角色的设置上,一开始就把川剧这一传统文化融入进来,其次在影片的叙事当中,川剧艺术也是作为重要的叙事载体。把人物外在情感和人物内心情感结合地天衣无缝,这也是影片真正能打动观众的地方。

二、微电影的广阔前景

(一)微电影的艺术空间

微电影在其艺术上的成就也是不可小觑的,许多成功的电影人,无不是从微电影开始起步,在艺术创作上慢慢成长、慢慢成熟。以《玉簪记》为例,本片能够在国内外上千部优秀影片中脱瘾而出,获得2012年中国成都首届微电影节“最具城市影响力大奖”和“评委会特别奖”,导演也被邀请参加中国厦门海峡两岸影视论坛会议,并接到法国克莱蒙费朗国际短片节的参赛邀请,同时法国克莱蒙费朗国际短片节组委会已向2013年德国柏林国际电影节重点推荐《玉簪记》。所以微电影这个名次虽然是年轻的,但其艺术创作生命已经非常之长,艺术价值也已经有目共睹了。

(二)微电影的商业潜力

网络营销成品牌推广的首要阵地。目前,微电影除了放在企业的网站或微博上,一般会被上传到各大门户网站的视频频道或专业的视频网站上,如新浪视频、搜狐视频、土豆、优酷、56、爱奇艺等。让网友免费点播。社会化媒体时代,微营销当道。微电影广告也就伴随着微电影而发展,微电影广告的优势在于它的故事情节。故事情节能够打动人心,受众很快就会记住它。它不同于以往的广告,采用轰炸效果到达受众。微电影与广告的结合,专业制作和社会化传播的固有特质,让微电影成为很多顶级品牌,以及新浪等门户网站,以及爱奇艺、土豆等视频网站的发力点。如果说微博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碎片化了,那么微电影则将人们讲述光影故事的方式碎片化了。

有人把2005年胡戈炮制的恶搞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视作国内微电影的“鼻祖”。但微电影广受追捧还是从去年开始。据统计,2011年,有2000多部微电影在各大网站上线,其中,大部分火爆的微电影都带着商业色彩,比如《老男孩》,在影片中植入了汽车厂商雪佛兰旗下的科鲁兹这款汽车。

而吴彦祖“领衔”的微电影《一触即发》则被认为是第一部“微电影整合营销”案例,其中植入了凯迪拉克。“与在电影或电视中植入广告相比,微电影是典型的小投入,大产出。”微电影的制作费一般从几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如果拍好了,传播范围是非常巨大的比如《老男孩》单集最高播放3987万,站外引用超过2659万。

新生的消费者习惯在网上获取信息,据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统计数据,2011年6月中国网络视频用户达到3.01亿,几乎占到网民总数的2/3。可以说,网络营销已成为品牌推广的首要阵地。

如今,微电影的商业潜力和价值也越来越明显,它不仅价格合理、受众年轻,还能让企业讲述品牌故事,传达品牌理念,因此正逐渐成为众多企业标准的营销配置。一部微电影的拍摄,要有导演、有演员,完全是专业的,一般不会让企业员工客串。只是场景会放在企业或购物中心里。微电影具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玉簪记》作为首个以表现成都文化为社会背景的影片,从影片的剧作讨论阶段,主创人员就考虑到了影片制作完成以后的营销模式,邀请到了著名老艺术家王彩平老师出演,同时在场景的选择上也全部在成都取景,但同时要承认,作为城市印记的微电影,《玉簪记》从拍摄到取景,还是属于独立制片。既由导演个人独立筹资,还没有任何的商业营销,这是客观原因所在,但同时也是所有微电影人所要考虑的。微电影一旦作为大众消费文化进行传播,如无商业营销的介入,其艺术价值固然具备,但其创作生命周期就大打折扣。

参考文献:

[1]龚蕾.微电影的潜力与舞台[EB/O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

248855201010lut.html.

[2]中国微电影网.中国微电影网介绍[EB/OL]. http://www.zgwdyw.cn/.

[3]排行榜.2012微电影排行榜[EB/OL].http://www.197c.com/topic-weidianyingpaihangbang.html.

[4]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微型态下话营销 微電影如何传递品牌价值[EB/OL].http://b2b.toocle.com/detail--6029244.html.

猜你喜欢
微电影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品牌营销传播策略分析
论微电影的美学和传播价值
新媒体环境下微电影的产生及发展策略
浅析当代微电影传播中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微电影的发展生态
以微电影《调音师》为例谈中国微电影在叙事上的改进
全媒体时代微电影商业元素探析
“微电影”的作用研究及传播意义
国外微电影的“力量”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