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佛像进入收藏高峰期

2016-05-14 07:04刘星届
收藏·拍卖 2016年5期
关键词:璎珞宫廷金刚

刘星届

明清两朝,由于特殊的民族关系,政府大力推动藏传佛教在中原的传播,佛像制作工艺登峰造极,甚至连现代工艺都无法与之比拟。尤其是明永乐、宣德时期和清康熙、乾隆两朝,藏传金铜造像达到制作顶峰。明清藏传佛像题材丰富,主要有上师、本尊、佛母(包括空行母)、佛陀、菩萨、罗汉、护法七大类别。2000年国内佛像的收藏之风渐起,2006年左右出现了第一个小高峰,2013年至今可以看做是第二个收藏高峰期,并且由于国内外在佛造像收藏方面的差距,未来的空间仍旧十分值得期待。

下期预告:东南亚当代艺术

明永乐铜鎏金金刚埵(原封底)

来源:中国嘉德2015年秋拍《梵韵——佛教艺术专场》

LOT号:2932

尺寸:高18.5cm

估价:RMB300万-400万

成交价:RMB920万

金刚萨埵是金刚持之一,为第六个金刚持尊者。关于其身份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认为他是本初佛,与金刚持、普贤王如来属于同体而异名;一种认为他是菩萨,是普贤菩萨在藏传佛教中的变化形象,与普贤菩萨同体而异名。在藏传佛教崇奉的八大菩萨中,金刚萨埵就名列其中。

此尊金刚萨埵最突出的优点是面相独特、持物完好无损、全身镀金亮丽。造像腰肢微扭,金刚跏趺坐于仰覆莲台上。面相丰满端正,宽额,五官舒展匀称,眼睑略俯视,表情静穆柔和,略含笑意。头戴宝冠,束发高髻。冠带于耳后系扇形花结。垂下的发束搭于两肩,上有翻卷如小波浪的发卷。项圈下缀U形连珠式璎珞,双肩宽厚,腰部收束,躯体柔软饱满。下身着长裙,腰间柬带,腰带下仍以U形连珠式璎珞装饰,手足处饰有钏躅。金刚萨埵右手当胸执金刚杵一端,左手持铃置于腰部,体态优美大方。莲座为束腰式,上下边缘各饰一周连珠纹,莲花瓣宽太饱满,周匝环绕,对称分布。莲座前方刻有“大明永乐年施”款识,为当时宫廷制作的佛像。这件作品充分展现了明代宫廷艺术的精致与典雅。

据专家调查统计,目前国内外存世的永宣造像共有400余尊,其中国内有300余尊,国外有100余尊,它们分别在喇嘛庙、博物馆和私人藏家手中。

清乾隆燃灯佛

来源:北京保利2015年秋拍《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Speelman秘藏梵像聚珍》专场

LOT号:7332

尺寸:高51cm

估价:RMB1500万万-2000万

成交价:RMB 3392.5万

“过去佛”即为燃灯佛,为释迦牟尼之前的佛,佛经中记载燃灯佛出生时身边一切光明如灯,故称为燃灯佛。燃灯佛曾预言释迦牟尼的前身在贤劫中将成佛,并向他授记,因而燃灯佛也被称为“过去佛”。

此尊燃灯佛以精铜铸造,体量高大,铜质沉炼精实,色范紫红。尊像头饰螺?,排列规整,肉髻圆隆高凸,顶饰摩尼宝珠,额头扁平,面颊丰满,鼻短且正面看呈三角锥形,线条简洁明了,五官刻画清晰,双手于胸前施转法轮印,双腿结跏趺坐,肢体的刻画柔软细腻。整体造型端庄大方,比例结构精准,气质一改汉传造像中祥和儒雅之感,为佛陀这一形象注入了一种强健英武之气,体现出西藏造像的影响,与明代璎珞装饰无镶嵌的风格形成鲜明的对照。为典型的乾隆宫廷范例。

清康熙铜鎏金无量寿佛像

来源:北京东正2015年春拍《皇家长物——宫廷艺术专场》

LOT号:3043

尺寸:高42cm

估价:RMB600万-700万

成交价:RMB690万

康熙时期宫廷造像数量虽然不多,但铜质厚重,加工精良,素为藏家所重。这一时期宫廷造像内容单一,以无量寿佛为主,其功用有两个方面:其一,赏赐蒙古王公;其二,为皇家寺庙供奉之需。这尊铜像面相慈和,施禅定印,全跏趺坐于莲台上。戴枝叶繁密的宝冠,缀圆形花瓣状精致宝冠,束发缯带在耳后飘起,托珠为饰,胸前饰三重项链,珠粒精圆匀称,手镯,臂钏、脚镯均精工细作,堪称完美。所有的花饰部分均嵌各色珠石,衣缘裙边均有细密刻花装饰。工匠处理铜合金的技术高超,仿佛能触摸到年轻的质感和温度,这不仅仅是风格所致,更是一个时代的风貌。这也正是康熙时期造像的与众不同之处。不过,此像嵌珠石较多,而且莲瓣样式独特,有类似于束带的装饰形式,与这一时期常见的造像特点不同,可能反映出康熙朝晚期的造像审美趣味的转变。(编辑/黄晶晶)

猜你喜欢
璎珞宫廷金刚
离婚吧,霍先生
追影记
离婚吧,霍先生
锋芒毕露的法国宫廷画家
璎珞:聚八方珍宝,饰流光仙裳
一串红璎珞
第六道宫廷古法白米饭
古文字中“口”部件的作用研究
宫廷古法白米饭
“病”友们的宫廷大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