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观察

2016-05-14 16:29王建修
医学信息 2016年5期
关键词:慢性荨麻疹中西医结合

王建修

摘要:目的 探究对慢性荨麻疹采取中西医结合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10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3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单纯的西药进行治疗,对于研究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增加中药养阴消荨汤进行临床治疗。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的总有效率高达96.23%,而对照组的为83.02%,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远期疗效也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治疗中采取中西医结合疗法对近期及远期均有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荨麻疹;慢性;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

荨麻疹在临床上又被称之为风疙瘩、风疹块或者风团,它是一种生活中常见的皮肤病。其发病机制是皮肤粘膜的血管受到内外多种因素影响,出现暂时性的炎性充血,同时渗出大量的液体,由此引发局部组织水肿性损伤[1]。该病的发病和消退速度均很迅速,而且伴随着剧痒,在临床上可能伴有腹痛、腹泻、发热或其他一些全身性症状。本文分析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到我院进行临床治疗的10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临床检查确诊均符合病例要求。以数字随机表法把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对照组男性35例,女性18例;患者年龄在23~56岁,平均年龄(35.3±3.2)岁;病程在1.3~4.5年,平均病程(2.5±0.5)年。而研究组患者中男性33例,女性20例;患者年龄在24~54岁,平均年龄(34.6±3.4)岁;病程在1.4~4.6年,平均病程(2.6±0.4)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于对照组患者采取抗组胺和抗过敏等常规治疗措施,同时给予10 mg/d的阿司咪唑或者5 mg/d的氯雷他定片或者5 mg/d的赛庚啶,外加50 mg/3d葡萄糖酸钙和20 mg/3 d的维生素C进行临床治疗。对于研究组患者则在采取对照组临床治疗的同时增加养阴消荨汤进行治疗。处方为:乌蛇肉、白僵蚕、当归、白鲜皮、白薇各15 g,蚕沙、黄芪、何首乌各20 g,甘草10 g,用水煎服,1剂/d,共煎服3次,如果患者发生严重的骚痒,则在方剂中增加蝉衣、全蝎配伍。

1.3疗效判定标准

1.3.1近期疗效 痊愈表现:各项临床症状及体征都消失,患者的疗效指数不<0.09;显效表现: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疗效指数在0.6~0.89;有效表现: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所改善,疗效指数在0.2~0.59;无效表现: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没有任何的改善,有的甚至有恶化的趋势,疗效指数<0.2。疗效指数=(治疗前症状积分一治疗后症状积分)/治疗前症状积分,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2]。

1.3.2远期疗效 在临床治疗后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在3个月、6个月和1年分别进行1次随访,观察其治疗效果及复发情况。长期缓解:患者在停药之后,瘙痒、风团等临床症状从未发作过,有效期超过1年时间;中期缓解:患者在停药之后,瘙痒、风团等临床症状从未发作过,有效期>6个月时间;短期缓解:患者在停药之后,瘙痒、风团等临床症状也从未发作过,有效期>3个月时间;复发:患者停药之后,再次出现风团症状,同时伴随着瘙痒。

1.4统计学方法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 16.0对以上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来表示,组间以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来表示,采用χ2进行检验。两组数据对比以P<0.05作为有数理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比较 研究组的总有效率高达96.23%,而对照组的为83.02%,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远期疗效比较 经比较发现,研究组患者的远期疗效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慢性的荨麻疹属于自身免疫性病症。在中医学理论中,此病属于“风块疹”、“隐疹”的范畴。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反复发作。而采取中西医结合疗法,具有标本兼治、取长补短的优势,不仅在短期内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而且远期的临床疗效也很理想[3]。临床上对慢性荨麻疹进行治疗的基础是抗过敏。赛庚啶和阿司咪唑都是H受体拮抗剂,可以竞争H1受体,从而起到抑制过敏的效果。氯雷他定可以很好的抑制细胞组织释放IL-13、IL-8、IL-6、IL-4等炎症介质。依据中药药理学研究表明:白鲜皮、白薇、丹皮、蚕沙有凉血祛瘀、清热透邪的作用;当归、何首乌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可以起到解毒活血、补血润燥的功效;黄芪能够诱导机体释放干扰素等相关物质,达到调节免疫的作用;甘草有与肾上腺皮质激素相同的作用;白僵蚕、乌蛇肉具有祛风止痒的功效。中西医药物的联合使用在治疗慢性荨麻疹上,不仅能迅速的止痒化瘀,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同时能够很好地对身体进行全方位的调理,从而标本兼治[4]。

本次临床研究证实,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远期疗效也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在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治疗中采取西医结合疗法对近期及远期均有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倪容之.现代皮肤病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39.

[2]朱红军.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30例[J].四川中医,2010,28(1):105-106.

[3]黄建明.中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0,16(4):155.

[4]陈文华.桂枝汤治疗荨麻疹的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0,(11):112-113. 编辑/罗茗柯

猜你喜欢
慢性荨麻疹中西医结合
呼吸机辅助呼吸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发呼吸衰竭治疗效果分析
中医治疗妇科慢性宫颈炎阴道炎临床疗效研究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医运动养生的现况分析
中药汤剂联合中药足浴及耳穴压豆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临床分析
经方辨证治疗慢性荨麻疹经验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39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42例
荨麻疹253例病因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