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腺瘤行超低位颈前小切口手术的可行性及优点

2016-05-14 05:02叶锡高
医学信息 2016年5期

叶锡高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甲状腺腺瘤行超低位颈前小切口手术的可行性及优点。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甲状腺腺瘤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结合研究需要,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48例对照组患者运用传统的腺瘤切除术治疗,对48例观察组患者则采用超低位颈前小切口手术治疗,对两组术中失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手术、住院时间及术后引流量、切口美容评分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我院研究得出,在对甲状腺腺瘤患者的治疗方面,相比于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超低位颈前小切口手术具备了术中失血量和手术及住院时间少、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低等诸多优点,疗效更好,利于患者生存质量的提高,具有高度的可行性,应当推荐使用。

关键词:超低位;小切口手术;甲状腺腺瘤;颈前

作为常见的有滤泡分化、完整包膜良性肿瘤,甲状腺腺瘤有着较高的发生率,约占甲状腺肿瘤的70%~80%,男女患病率之比约为1∶6,可发生在各个年龄段,综合以往的治疗情况看来,常采取手术切除治疗方式,但往往会出现出血量多、切口大及易出现并发症等问题,且手术时间较长,术后颈前会留下明显的瘢痕,显然不利于患者的美观[1],针对此,我院选取96例甲状腺腺瘤患者,分组进行了不同方式下的治疗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甲状腺腺瘤患者96例,结合研究的需要,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8例患者中,男14例,女34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29.8±6.0)岁,22例为右叶肿瘤,22例为左叶肿瘤,4例为峡部肿瘤,肿瘤最长直径(2.7±0.7)cm,观察组的48例患者中,男12例,女36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0.4±5.8)岁,24例为右叶肿瘤,20例为左叶肿瘤,4例为峡部肿瘤,肿瘤最长直径 (2.8±0.7)cm,且两组在性别等一般资料的对比方面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此次研究中,对于48例对照组患者,我院实施传统的腺瘤切除术手术,具体实施中,用颈丛阻滞麻醉,弧形切口则取于颈前胸锁关节上方约2 cm处横向处,借助于高频电刀沿颈前筋膜间隙和颈阔肌的疏松结缔组织完成分离,下达胸骨切际,上达舌骨水平,左右牵拉颈前肌从而使得甲状腺充分暴露出来,纵行切开颈白线,游离甲状腺叶,切除瘤体后续做好止血措施,并将硅胶引流管置于切口下进行引流,完善上述的基础上,缝合切口,略加压包扎。对于48例观察组想患者,我院对其采用超低位颈前小切口手术。具体操作中,用颈丛强化局部麻醉,继而使患者头部后仰 30°拉伸颈部,取平躺仰卧位,弧形小切口作于胸骨切际上方 2~3 cm 处的皮肤横纹,大小规格为2~3 cm,在此基础上,将皮肤、皮下组织、颈阔肌依次切开,并沿颈正中线纵行将颈白线至甲状腺被膜切开,让甲状腺显露出来,进而采用高频电刀在甲状腺肿瘤边缘0.2~0.5 cm处进行直接切离,后续需要及时严密止血,并将硅胶引流管置于切口下进行引流,逐层缝合切口,对应的皮肤则用4-0不可吸收缝线皮内缝合,后续略加压包扎,完善治疗[2-5]。

1.3疗效标准 此次研究中,治疗后患者症状体征消失,经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发现无复发即为治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随访发现治疗后3个月内复发即为好转;手术过后仅呼吸困难解决,且未分化癌难以手术切除,则视为无效。治愈与好转的和除以总例数即为总有效率。

1.4统计学分析 我院在此次数据的统计分析方面运用了SPSS 13.0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的形式表示,用t检验,并用χ2检验计数资料。组间对比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

2 结果

2.1组住院及术中情况的对比 结合我院的统计分析看来,在两组手术及住院时间、术中失血量、引流量的对比方面,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均小(P<0.05),见表1。

2.2两组的疗效及切口美容评分对比 经我院统计分析,在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其在切口美容评分方面,观察组的评分更高(P<0.05),见表2。

3 讨论

综合以往相关研究及临床治疗看来,在甲状腺腺瘤的治疗方面,传统的切除手术存在这切口较长的弊端,这也导致即使用皮内缝合、可吸收线缝合等整形缝合方式都会不可避免地留下疤痕,一般的为6~8 cm的永久性疤痕,而此病的大多数患者群体为女性群体,这种治疗结果显然是难以接受的,而当前的微创甲状腺腺瘤切除术则为此类患者带来了福音,其根据患者的普通衣领高度进行对切口位置的设计,具体实施手术时让患者头后仰30°,遮掩上限施行手术,让医师有清晰的手术视野,没必要离断带状肌和分离颈阔肌下平面,手术彻底,操作精细,实为当前该病治疗过程中的首选[6-8]。

本次研究中,结合后续统计分析看来,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经我院研究得出,在对甲状腺腺瘤患者的治疗方面,相比于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超低位颈前小切口手术具备了术中失血量和手术及住院时间少、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低等诸多优点,疗效更好,利于患者生存质量的提高,具有高度的可行性,应当推荐使用。

参考文献:

[1]罗渊明,黄永安,张超,等.超低位颈前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腺瘤48例临床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02:107-110.

[2]刘大林,南云广,高峰,等.低位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探讨[J].当代医学,2010,16:86-87.

[3]李章健,赵红,朱海路,李宏斌,曾平,何洪勇.超低位颈前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腺瘤36例临床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4,01:21-22.

[4]Boigon M,Moyer D.Solitary thyroid nodules. Separating benign from malignant conditions[J].Postgrad Med,1995,98(2):77-80.

[5]易磊磊,罗淞,冉进宝.传统手术与低位小切口行甲状腺瘤切除的临床对比研究[J].当代医学,2012,18:20-21.

[6]王伟.颈前弧形小切口治疗甲状腺腺瘤的临床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04:122-123.

[7]陈波.超低位颈前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腺瘤58例疗效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12:2785.

[8]游伟.甲状腺手术患者应用不同术式的效果对比[J].药物与人,2014:94-94. 编辑/罗茗柯